回忆“对口劳动”的岁月

来源 :文史精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对口劳动”这一颇具时代特色的词语成为随风往事,无法抹去的是亲历过这一特定历史现象的特殊群体——几十万“老五届”大学生的特别记忆。这其中,饱含了这群年轻人几多失落、几多精彩、几多难忘的青春年华。如今这段记忆再次被拾起,只为记住,在那些令人惆怅而又难忘的岁月里的那些感动。请阅《回忆“对口劳动”的岁月》一文。 When the “counterparty labor” is a time-honored phrase that turns the wind into history, what can not be erased is the special group of people who have experienced this particular historical phenomenon - the special memory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older” students . Among these, full of these young people how many lost, how wonderful, how many unforgettable youth. Now this memory is once again picked up, just to remember those in those melancholy and memorable years of those touched. Please read the “memory” counterparts labor “years of” one article.
其他文献
海圻舰在中国海军史上是一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军舰:它是中国第一艘以访问英国、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国而完成环球航行的大型军舰;是清政府海军中的唯一一艘全舰官兵都剪掉辫子
1914年10月,在天津南开学校的周恩来于“敬业乐群会”会刊《敬业》第l期上刊登了署名“飞飞”的长篇散文《射阳忆旧》。文章开头就写道:“淮阴古之名郡,扼江北之要冲,清时海禁未
2008年汶川“5·12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参加四川省政协党组会议。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着所有与会者的心。会议当即紧急研究政协系统开展救灾问题,发出了“我为抗震救灾作
历史早有定论,高树勋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伟大序幕中的精彩开篇。那么起义之后,为什么有一段时间高树勋没了消息?而往后.怎么又扯出我与高树勋“打交道”?
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与毛泽东同龄的73岁的宋庆龄心情就很沉重。她忧国忧民,常常终夜不得安枕,以作画来排忧解愁。随着运动的深入,宋庆龄也受到了红卫兵的猛烈冲击。红
1943年9月16日至12月10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一〇师团下属一六三联队,在太行山脊东侧75公里、古北岳主峰神仙山南30公里的河北省阜平县平阳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平阳
2013年6月中旬,笔者率团赴台交流,专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新院长冯明珠。她一见面就对我说:“我首先是一名清史及清代档案学工作者。”随后,应笔者的要求,她介绍了自己的家世,以及她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任广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负责交通、文化、金融、商贸等工作。震后,我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主动请战危难险重任务,尤其是震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