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朱子视“忠恕一贯”章为《论语》第一章,“一以贯之”为圣门末后亲传密旨。他以理一分殊诠解“忠恕一贯”, 并与“一以贯之”比较,阐释了儒学的本体、功夫关系,剖析了忠恕说的三层含义,批判无本的浙东功利之说、舍末的陆象山心学、禅学。朱子对“忠恕一贯”的认识历经一长期演进过程,体现为对二程说的消化。对“忠恕一贯”章的诠解在朱子经典诠释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整个《论语》诠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朱子 忠恕一贯 体用
〔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9)05-0023-08
在整部《论语》中,朱子对“忠恕一贯”章予以特别的重视,认为忠恕一贯乃儒学第一义,本章是《论语》最重要的一章,对此章之理解关涉到对整部《论语》的认识,亦反映出一个人儒学造诣的高低。“问‘一以贯之’。曰:‘且要沈潜理会,此是《论语》中第一章。’”①朱子提出忠恕一贯说在孔门居于第一义的原因在于它是孔子晚年所亲传宗旨,对其它说法具有纲领性的统领意义,它道出了儒学之本体、功夫与境界,与佛老视空虚为本体、顿悟为功夫者根本不同。此宗旨自秦汉以来只有二程兄弟才接续之,二程门人亦只有谢上蔡和侯师圣于此有得。“‘一以贯之’乃圣门末后亲传密旨,其所以提纲挈领,统宗会元,盖有不可容言之妙。当时曾子黙契其意,故因门人之问,便著忠恕二字形容出来。则其一本万殊,脉络流通之实,益可见矣。然自秦汉以来,儒者皆不能晓,直至二程先生始发明之。而其门人又独谢氏、侯氏为得其说。”
②故朱子花费一生心血,从道之体用出发,以理一分殊来注释“忠恕一贯”,阐发儒学体用思想,以此展开对其它思想的批判,在朱子经典诠释和《论语》诠释史上皆具有重要意义。
一、忠一恕贯
朱子对“忠恕”章的注释以二程之说为基础,将自身看法揉入其中,阐发了忠恕的体用一贯义。本章原文仅有35字,注文则多达500字,足为原文之十数倍。原文是:“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集注卷二
关键词 朱子 忠恕一贯 体用
〔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9)05-0023-08
在整部《论语》中,朱子对“忠恕一贯”章予以特别的重视,认为忠恕一贯乃儒学第一义,本章是《论语》最重要的一章,对此章之理解关涉到对整部《论语》的认识,亦反映出一个人儒学造诣的高低。“问‘一以贯之’。曰:‘且要沈潜理会,此是《论语》中第一章。’”①朱子提出忠恕一贯说在孔门居于第一义的原因在于它是孔子晚年所亲传宗旨,对其它说法具有纲领性的统领意义,它道出了儒学之本体、功夫与境界,与佛老视空虚为本体、顿悟为功夫者根本不同。此宗旨自秦汉以来只有二程兄弟才接续之,二程门人亦只有谢上蔡和侯师圣于此有得。“‘一以贯之’乃圣门末后亲传密旨,其所以提纲挈领,统宗会元,盖有不可容言之妙。当时曾子黙契其意,故因门人之问,便著忠恕二字形容出来。则其一本万殊,脉络流通之实,益可见矣。然自秦汉以来,儒者皆不能晓,直至二程先生始发明之。而其门人又独谢氏、侯氏为得其说。”
②故朱子花费一生心血,从道之体用出发,以理一分殊来注释“忠恕一贯”,阐发儒学体用思想,以此展开对其它思想的批判,在朱子经典诠释和《论语》诠释史上皆具有重要意义。
一、忠一恕贯
朱子对“忠恕”章的注释以二程之说为基础,将自身看法揉入其中,阐发了忠恕的体用一贯义。本章原文仅有35字,注文则多达500字,足为原文之十数倍。原文是:“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集注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