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的探索

来源 :家园·建筑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从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常态化发展的阶段。社会的大环境不断在发生改变,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果高职院校想要在社会中继续发挥自身人才培养的优势,就应当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引入1+X证书制度,对教育环境进行全新的改变,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的探索
  引言
  进入以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新阶段,高职教育便紧跟时代要求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中国教育部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方案中明确指出了“1+X”证书制度,这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活动的基本制度,本文就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究,对其“1+X”证书试点工作予以简单探讨,期望能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作出一定貢献。
  1“1+X”证书制度的含义
  在“1+X”证书制度中,“1”指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X”指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是学生系统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结果体现,其反映的是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学历证书的拓展和延伸,分为初级证书、中级证书和高级证书,是判断毕业生、社会成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1+X”证书制度和以学历证书为主、职业技能证书为辅的教育理念不同,其目的在于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重,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相关的就业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同时,“1+X”证书制度可以促进学校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岗位技能需求,制订符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X证书制度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1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当中落实1+X证书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地进行培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为了使1+X证书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地创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教育培训的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2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院校调整人才培养规范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途径。要实施1 + X证书制度,就需要实现学校专业设置的“三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这种安道尔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以产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能力评价,根据企业高水平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法制定专业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切实实现“边干边学”,真正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2.3促进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不仅为高等职业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有效衔接,职业院校都试图在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考核方式和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制订符合“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证融通,进一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探析1+X证书制度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
  3.1制订校企合作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始终将企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并参考1+X证书制度的需求,促进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并且设置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做好板块之间的相互交融,根据企业标准、行业标准等研发初级、中级、高级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做到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连接,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得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减少学生在面对就业岗位之后的竞争。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跨专业考证,使学生可以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促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就业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灵活性,还可以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确保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落实。
  3.2以“1+X”证书制度为契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
  “1+X”证书制度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契机。学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应选择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申报“1+X”证书试点,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推进“1”和“X”的密切衔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机融入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和要求。各个院校应让相关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邀请相关行业的资深专家、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联合制订以就业为导向的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由两大板块构成,分别是职业院校的学历教育、企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两大板块相互结合、融会贯通,达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的目的。
  3.3创新教学改革方式和方法
  在传统教学体系中,师生对理论知识的研究过于重视,缺乏知识实际应用的培训。因此,“1 + X”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实现教学方法创新。比如,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基于信息的教学方法,开设与职业能力评价相关的实用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此外,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将校企优势纳入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加强实践能力。
  3.4促进课证融通,优化教学方式改革
  在“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项目的实施中,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对接,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真正实现课证融通。本专业借助学校的优慕课在线教育平台,搭建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证书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优慕课平台主动学习相关课程资源,教师利用优慕课在线平台随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可以利用优慕课平台向学生发布预习任务,课中开展情境教学、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等教学活动,课后学生在平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高职院校应当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进行不断地创新,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人文修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坚持1+X证书制度,从而为学生创建多样化课堂内容,促进学生认真自主学习。不仅如此,还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分析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思考人才培养工作与国际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妥善开展两者的衔接工作,从而使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当中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吕刚.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19(30):50-52.
  [2]凌学军.“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观察,2019,9(38):74-76.
  [3]王玉敏.“1+X”证书制度下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9(38):59-60+89.
  [4]凌敏.1+x证书制度下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证融通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8-29.
其他文献
摘要:太阳能是一种可以供人类利用并且具有持续可再生能力的清洁能源,十分高效。迄今为止,中国光伏发电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与世界先进光伏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是中国落实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可见,深入研究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对促进未来阶段光伏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光伏发电;发展思路  1光伏发电技术概述  这是一种新型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的半导体,以半
目的 探讨分阶段健康教育在宫颈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进行同步放化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教育组,每组39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组患者给予分阶段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皮炎等放化疗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健康教育组骨髓抑制反应、胃肠道反应、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均显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离退休干部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疗养且患有2型糖尿病的离退休干部8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健康管理,比较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 干预后FPG、2 hPG、HbAlc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0.01),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人口一直都在持续增长,各城市居住人口越来越密集。为了缓解人口密集与土地使用紧张的矛盾,许多城市都采取了增加建筑物的高度来减少土地使用面积,这就导致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几乎都是高空作业,而且危险系数极大。安全带作为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的保护伞,对其人身安全有着极大的保障作用。因此,如何正確规范的佩戴安全带是建筑行业高空作业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建筑行业作业人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局部麻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局麻手术患者59例,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其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8例(13.56%)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疼痛程度为0级6例,I级26例,II级23例,III级4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SDS、SA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均P=0.0000);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而乡镇农机化服务是推动农村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量。本文首先分析了乡镇农机化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进而提出了优化措施,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乡镇;农机化服务;农村经济;作用  1.乡镇农机化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  1.1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范围日益增加,农业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远远超出了过去人畜生产的范围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预防便秘的发生采用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大便性状和排便伴随感觉好于对照组,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少于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0与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肿瘤化疗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展开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社会支持度、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疲乏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
摘要:从全球来看,电子电气技术在工程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加快教学改革进程的背景下,该方案的教学时间已经开始减少,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知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教学平台,建立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帮助他们有效理解抽象内容和知识点。通过将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应用于电子技术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目的 研究中医外科护理方法在血栓外痔剥离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接诊的100例血栓外痔剥离术后的患者进行研究。在患者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肛肠外科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实验组采用中医外科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疼痛消失及水肿消退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相关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对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