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劳动教育经历了起步与萌芽、效仿与异化、恢复与重建、深化与拓展的演进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呼唤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一种以培养创造力为目的 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其发生的逻辑理路经历了以身心参与为必备前提的创造性潜能激发阶段、以深度体验为酝酿过程的创造性思维萌发阶段、以知行转换为关键环节的创造性能力锤炼阶段和以融会贯通为终极奥义的创造性智慧提升阶段.创造性劳动教育进入中小学的实践路径,可通过建构集自然体验式劳动和探究造物式劳动于一体的劳动课程群,构筑纵深化的课程目标
【机 构】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出 处】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教育经历了起步与萌芽、效仿与异化、恢复与重建、深化与拓展的演进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呼唤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一种以培养创造力为目的 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其发生的逻辑理路经历了以身心参与为必备前提的创造性潜能激发阶段、以深度体验为酝酿过程的创造性思维萌发阶段、以知行转换为关键环节的创造性能力锤炼阶段和以融会贯通为终极奥义的创造性智慧提升阶段.创造性劳动教育进入中小学的实践路径,可通过建构集自然体验式劳动和探究造物式劳动于一体的劳动课程群,构筑纵深化的课程目标、整合化的课程类型、特色化的课程资源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加以实现.
其他文献
朱英诞遵从“诗近田野”的古训,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留下了大量的现代山水诗.诗人在山水诗构筑的世界里,以山水为友,与自然诗意交会.继承唐宋山水诗人传统,朱英诞渴求乡村的平静与安宁,居于城市的他“以诗还乡”,诗歌成为归乡之途.他在唐宋山水诗的乐生信念中感悟自然与生命的合一,诗歌呈现出超越生死的生命意识.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他的山水诗有着现代社会生存境遇的寄兴,与单纯书写疾病、失恃、战争的唐宋诗歌不同,他通过身体感悟自然,体悟生命,将怀母之情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在山水中表达对战争与人生的领悟.唐宋诗人的江南情结
在农地流转面临“内卷化”困境之下,乡村基层治理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与优化,而以乡村精英为主导,由农民流转诉求形成的社会网络有益于解决农地流转治理困境,实现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头寨村农户全样本数据检验发现:在社会网络作用下,农户土地转出行为存在一致的集体行动;在村委会介入促进农户土地转出的基础上,农户的集体行动让这种实施效果放大了1.11倍,显著促进了土地转出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除此之外,乡村精英对于农户转出土地,促成集体行动具有重要的动员作用.建议“以农民为中心”整合村民自治组织
中国传统语言研究较侧重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体现出以应用为导向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 ,为特定现实需要服务;紧跟时代潮流,密切关注时代热点,参与热点问题的探讨,从热点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在时代前列,引领学术发展,对其他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朝廷对于语言文字问题的重视,也促使传统语言研究始终以服务封建国家的政治和文化、教育建设及各项事业发展为己任.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应用研究虽然存在很多历史局限性,但其应用性特征,对于当代的汉语研究及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具有
比限作为明清催课之法的核心,合理的分限有利于赋役征收,而设限过密则会成为赋役征收的百病之源.面对制度带来的危害,明清百姓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试图将危害降到最低.其应对的手段(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诡寄、花分、飞洒、影射、虚悬等来避役避比,这些手段带来的问题是田亩不实、户甲不实,迫使政府不断进行变法和赋役册籍创新.二是通过土地市场将赋役负担转移给他户等方式来避役避比,这造成了税粮拖欠,包揽盛行,土地市场进一步复杂化.三是通过户的整合来应对比限中的各类问题,户的整合类型有“甲首户”“股头制”“总户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