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关系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wudai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医体质是评价体质状况的内在本质,揭示体质的主要矛盾,在体质评价中占主导地位,是诊断体质状况的“本”;《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体质的外在表面现象,它的评价受到中医体质的影响,在体质评介中从属于次要地位,是诊断体质的“标”。 充分认识中医体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标本关系对增强体质,其意义是巨大的。
  关键词: 中医体质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体质 标本关系
  1.前言
  标本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用来说明相互关联事物在变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本”与“标”是相对而言的。“本”系根本,代表着事物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标”系枝末,是由“本”而产生的或从属于次要地位的方面。中医学引用这一相对概念,具有多种涵义,用以揭示错综复杂的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双方的主次、先后及因果关系。中医标本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素问·标本病传论》。《内经》标本理论中已提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本”就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标”就是被主要矛盾规定和影響的次要矛盾。具体于临床治疗,就外观现象与内在本质而言,内在本质为本,外观现象为标。
  中医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它反映生命过程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人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它主要是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体质状况水平是激励广大青年、少年和儿童经常地、持久地锻炼身体,促进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中医体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为体质状况的评价,其评价方法、手段、机理、内容完全不同,但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增强体质提供诊断依据。作为体质状况的评价,中医体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必然存在某种联系和特殊关系。
  2.中医体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评价体质“本”与“标”的关系
  《内经》“治病必求其本”中之“求”既有治疗之意,又有诊断之意。在作诊断之意时,“本”当为疾病之本质,“标”相应为疾病之表象。其诊断意义应大于治疗意义。因只有诊断时不被表象所迷惑,求得了疾病的实质,治疗才能从本而治。
  2.1从中医理论整体观思想看中医体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关系。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也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整体观就是把事物看成是统一的和完整的,即强调事物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与它事物的联系。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由若干个脏器、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而各个脏器、组织和器官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资助、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这些各自不同的功能,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各个脏器、组织、器官,虽各有其生理功能,但都是在相互资助、相互协调下进行的。不但内脏是这样,而且体表的器官、组织也都与内脏有密切关系。如筋的作用是联结关节而主司关节屈伸活动(人体柔韧素质),但筋的这种作用是在肝的滋助下进行的。当肝脏机能失调时,筋的作用往往失常而出现强直等变化,这即所谓“肝主筋”的由来。又如,脾主肌肉、主四肢,是指人体肌肉的丰满健壮和四肢的正常活动,皆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由于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脾的化机能旺盛,可将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和四肢的骨肉去,为之营养,使其丰满、健壮,四肢活动有力。若脾失健运,则营养不足,以致肌肉萎软,四肢倦怠无力,甚则萎废不用。
  从中医理论整体观思想推断:内脏的偏颇,也就是中医体质的偏颇,可以影响人体体质外在表现形式——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变化。
  2.2从中医理论气血津液学说看中医体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气的作用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激发和推动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这种推动作用,使一切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推动作用减弱,生长发育就会迟缓,脏腑组织的功能亦随这减退。
  血的功能,血液形成之后,在血管中循环不已,同流全身,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血液的主要功能是濡润滋养全身,凡皮肤、肌肉筋骨、经络和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均赖血液供给营养,才能维持其功能。故曰:“肝受血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津的功能,布散全身,营养和滋润肮脏、肌肉、经脉、皮肤等组织器官,故曰:“湿肌肉,充皮肤,为其津。”生成血液,不断补充血液中的水分,以使血液环流不息,营养人身。
  液的功能,滑利关节,濡养空窍,滋润皮肤。
  从气血津液学说理论推断:人体气血津液的偏颇,也就是中医体质的偏颇可以影响体质外在表现形式——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变化。
  2.3从中医理论脏腑病机学说看中医体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失调、正邪斗争、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是疾病过程中三种基本的病机改变。正确认识这些规律,将引导我们深入理解中医体质偏颇的本质,因此,中医理论病机学说是研究病理变化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为我们诊断体质健康服务的一种理论。
  中医五脏病机学说实践总结为,心气血虚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健忘、体倦乏力、失眠、多梦等;肺气虚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气无力、声低懒言、神疲倦怠、自汗畏寒、易于感冒等;脾气虚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少气自汗、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黄、脉相虚弱等;肝血虚临床表现为头目眩晕、面色无华、肢体麻木、筋脉拘急、失眠多梦等;肝阴虚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头胀、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四肢麻木等;肾气不固临床表现为精神疲倦、腰膝酸软、遗尿、失禁、夜尿频多等;肾阴虚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视物昏花、失眼健忘、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咽干舌燥等。
  从脏腑病机学说理论推断:中医体质的偏颇可以影响体质外在表现形式——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变化。
  2.4中医体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评价体质本质与表象的“标本”关系。
  从中医理论整体观思想、气血津液学说、脏腑病机学说推断:中医体质的偏颇可以影响到人体体质外在表现形式——《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评介指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降低、减弱等变化。中医体质是根据人体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偏颇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相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而言,中医体质是评价体质状况的内在本质,揭示体质的主要矛盾,在体质状况评价中占主导地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评价体质的表象,也就是体质的外在表面现象,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表现形式来评价体质状况,它的评价受到中医体质的影响,在体质评介中从属于次要地位。某种意义上,中医体质是评价体质的“本”,《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评价体质之“标”,所以说中医体质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评价体质的标本关系。
  3.结语
  中医体质是诊断体质的内在因素,是诊断体质的“本”;《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诊断体质表现的外在因素,是诊断体质的“标”。提高体质必须充分认识到体质的内在因素,过去我们忽视了体质的本质因素,一味地追求体质的外在表现因素,使得一些中医偏颇体质的人体质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这也是体质总体水平停滞不前的一个原因。
  《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制喜获成功,为诊断中医体质提供了标准化方法和工具,也为中医体质走进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养生、体质健康架设了桥梁。改善中医偏颇体质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如何利用现代的运动健身和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与手段来改善中医偏颇体质是体育工作者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姚实林.吴芳斌等.1003例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1):10-13.
  [4]李东涛.论气虚体质的特征[J].山东中医杂志,1998.9,VOL17,(9).
  [5]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逐渐进入英语教学的课堂,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探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不同作用,即教师的体验教学和学生的体验学习,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一般发展”都得以更好地实现。  关键词: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独具匠心,都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学生可以把教材当作一面“镜子”,通过模仿,照出自己的习作风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模仿尤其会带给人类智慧和才能,并引导儿童走向新的发展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和把握仿点,引导学生仿其言、仿其格、仿其法,用以表现自己的生活实践。教材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根借以支撑的拐棍,支持
课堂教学不仅具有规律性和技术性,而且具有可塑性和创造性;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是一堂课的启动点,是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的连接键。富于艺术的引入,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可立即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想、思维集中到课堂上,并能把学生的思路带到一个新的境界,诱发学习动机、兴趣和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中常用的引入艺术有以下几种。    一、温故引入    通过复习旧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系列中,茅盾早期创作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们”真实反映了时代和生活,凭借其内蕴的丰富性和特异性一出场就为人们所瞩目。这些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受茅盾自身独特的生活体验、茅盾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作为一个男性作家作者在塑造女性过程中的无形介入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形象群无论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是作家自身的整个创作历程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鸡志贺氏菌病是近年发现的鸡的一种新发传染病,该病是由鸡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引起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发生腹泻,并可导致雏鸡死亡。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鸡志
摘 要: 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阐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 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以人的基本素质养成与发展为核心,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它能促进学生智力、非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重点研究了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图像的交点个数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对改进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图像交点个数    教材上有这样一个思考题:一般的,当a>0,a≠1时,函数y=a与y=logx的图像有什么关系?  根据教材上给出的图形,容易知道它们关于直线y=x对称。那么,它们的交点有几个呢?很多资料上都没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例如,在南京师范大
“素质教育”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教育改革语汇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关键词。自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素质”与“教育”两者便紧密联系起来。随后,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意见与决定,表达了中央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随后,我国的素质教育的推行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在此期间,素质教育逐渐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应试”的危害,认识到了教育的责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