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在体肺保存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ia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一种能筛选和鉴定肺保护液保护效果的兔在体肺保存模型.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经左侧开胸,掀开胸壁,游离左上肺动脉,穿刺置管,切除左肺上叶,经左心房置管入左肺下静脉.阻断左肺根后,自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经肺静脉管引流,完毕后将左肺下叶放入特制的肺保存器内低温冷藏2h,移去肺保存器,开放肺门再灌注3 h.在实验过程中取标本观察肺保存效果.结果在预实验阶段,10只动物因出血死亡,或因出血导致的后续操作无法进行而致失败5只,成功率50%.经过改进后在正式实验阶段,30只动物模型均制作成功,术中血压、心率及体温等各项生理指标稳定,与开胸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动物对手术的耐受性好.结论兔在体肺保存模型制作简单,过程符合生理,模型稳定、安全、实用,是研究肺灌注液保存效果的理想的急性和慢性实验动物模型。

其他文献
p53蛋白的聚集现象,并与p53基因突变或缺失有关[1-3].p53基因第4外显子的第72密码子具有CCC/G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其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脯氨酸(Pro)和精氨酸(Arg)[4].在前阶段研究中发现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瘢痕疙瘩的发生有关基础上,本实验旨在设计并装配成一套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用于预测瘢痕疙瘩高危个体。
期刊
进入21世纪,临床外科领域中的胰腺外科展现了其独具的生命力.人们关注的是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转归治疗的新思路及新途径.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诱发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与细胞因子链启动所产生的瀑布反应内在关系.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恶性生物行为与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这些研究给了人们许多新的启迪.值得注意的是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和胰腺内分泌肿瘤
期刊
期刊
手术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的首选.125I粒子组织间种植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1].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粒子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期刊
期刊
由于在病理状态下,肝细胞表面大量表达Fas蛋白,因此,Fas介导的凋亡是各种原因(炎症、免疫、病毒、肝移植)引起的肝脏损害的主要原因 [1] .我们通过肝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现象及小干扰RNA(siRNA)对Fas基因沉默机制的研究,为经基因调控对肝细胞的保护提供依据。
期刊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变异与中国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DNA测序,对62例DVT患者和50例正常汉族人进行TFPI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8号内含子中发现一个C/T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为86.6%和13.4%,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号内含子41位发现一个单碱基"G"插入,病例组中有4例(6.5%)与对照组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多种炎症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 [1] .前列腺素A1(PGA1)作为一种NF-κB抑制剂已有文献[2]报道,我们利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研究PGA1对供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目的 探讨寰枢椎不稳定患者行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固定解剖学径路、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测量40具寰枢椎干燥标本的解剖径路;10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采用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及自体颗粒样松质骨植骨治疗.结果国人枢椎椎弓根宽度为3.77~12.11 mm,仅17.5%患者不适宜应用3.50 mm直径螺钉固定.临床随访8~36个月,10例患者寰枢椎稳定性均获得恢复与骨性融合.结论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可
2001年4月至今,我院已成功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18例,术后受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其中症状严重者5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