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活动。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形成开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人的角色,他们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分工、协作的活动中,学生能够确立起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这种学习方式不是教师刻意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一、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性学习策略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合作性学习的主渠道。然而,要将合作性学习真正落实到位,教师必须精心策划课堂教学策略。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牛津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性学习策略。
1.合作学习导入新课学习
教师在上新课前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且能够自由发挥和交流的话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使每一位参与者都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但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因为只有有目标地记忆学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2.以合作学习促进课文理解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合作形式可多样化。
(1)角色扮演
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教师可采用角色演练的方式活化教材,通过角色扮演对课文角色重新进行设计包装,学生通过角色分配讨论设计、共同准备等一系列的策划登台表演,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恰当、得体的英语,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表演才能。如学习BOOK 7B Unit 4 “Reading:The ghost in the park”后,我让学生分角色(Millie,Amy,Andy)排练。
(2)小记者采访
它是一种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的面对面的问答或交谈形式,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一方面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传递思想,另一方面则接受信息,接受思想。双方在一问一答中进行语言交流,取得信息互补,它能活化教材内容,是一个对课文加深理解记忆的过程,将教材内容活化为交际活动,把静态的书本知识变为动态的语言实践,把课文中的话语变化为学生想说的话,学生通过实践理解语言、接受语言、掌握语言,激活课堂氛围,刺激学生的参与意识。
3.以合作学习巩固课文知识
课文的复习有教师引导下的复习,也有学生的自行复习,教师可利用合作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巩固。如学了BOOK 8A Unit 2 “Reading:School lives”后,我讓学生进行讨论:Talk about the 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and 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Which kind of school life do you like better?并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报道,这样做既使学生复习巩固了课文知识,又促进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可通过图表的形式,对所学的材料进行复习归纳,以帮助记忆。
二、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如学生难以在公众面前发言,小组成员有时不能和睦相处,小组讨论噪音较大,讨论时活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讨论任务,而某些成员无所事事,出现“搭车”现象,等等。我认为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分组
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教师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首先,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与竞争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的关系是什么,必须相信合作性学习是最有效的。其次,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而且要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不同方法。再次,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还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输出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以及活动估计所需的时间。最后,必须明白合作性学习最基础的方面是学生间有着相互依靠,以及适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性思想,明白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的、个人化的转变为合作的。
3.学生的责任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团队里所学习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独立工作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合作学习中,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成功负有责任,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尽心尽力,而且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队友的责任。
4.评价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我采取了“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发言精彩,小组纪律好,就能得“好”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很好”,小组评价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执行效果。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的转变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形成开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人的角色,他们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分工、协作的活动中,学生能够确立起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这种学习方式不是教师刻意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一、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性学习策略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合作性学习的主渠道。然而,要将合作性学习真正落实到位,教师必须精心策划课堂教学策略。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牛津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性学习策略。
1.合作学习导入新课学习
教师在上新课前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且能够自由发挥和交流的话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使每一位参与者都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但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因为只有有目标地记忆学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2.以合作学习促进课文理解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合作形式可多样化。
(1)角色扮演
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教师可采用角色演练的方式活化教材,通过角色扮演对课文角色重新进行设计包装,学生通过角色分配讨论设计、共同准备等一系列的策划登台表演,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恰当、得体的英语,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表演才能。如学习BOOK 7B Unit 4 “Reading:The ghost in the park”后,我让学生分角色(Millie,Amy,Andy)排练。
(2)小记者采访
它是一种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的面对面的问答或交谈形式,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一方面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传递思想,另一方面则接受信息,接受思想。双方在一问一答中进行语言交流,取得信息互补,它能活化教材内容,是一个对课文加深理解记忆的过程,将教材内容活化为交际活动,把静态的书本知识变为动态的语言实践,把课文中的话语变化为学生想说的话,学生通过实践理解语言、接受语言、掌握语言,激活课堂氛围,刺激学生的参与意识。
3.以合作学习巩固课文知识
课文的复习有教师引导下的复习,也有学生的自行复习,教师可利用合作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巩固。如学了BOOK 8A Unit 2 “Reading:School lives”后,我讓学生进行讨论:Talk about the 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and 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Which kind of school life do you like better?并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报道,这样做既使学生复习巩固了课文知识,又促进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可通过图表的形式,对所学的材料进行复习归纳,以帮助记忆。
二、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如学生难以在公众面前发言,小组成员有时不能和睦相处,小组讨论噪音较大,讨论时活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讨论任务,而某些成员无所事事,出现“搭车”现象,等等。我认为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分组
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教师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首先,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与竞争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的关系是什么,必须相信合作性学习是最有效的。其次,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而且要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不同方法。再次,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还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输出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以及活动估计所需的时间。最后,必须明白合作性学习最基础的方面是学生间有着相互依靠,以及适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性思想,明白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的、个人化的转变为合作的。
3.学生的责任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团队里所学习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独立工作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合作学习中,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成功负有责任,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尽心尽力,而且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队友的责任。
4.评价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我采取了“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发言精彩,小组纪律好,就能得“好”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很好”,小组评价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执行效果。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的转变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