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成功的密钥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nc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广播剧《本色》为例,对广播剧创作过程进行剖析,笔者认为,时代脉动、工匠精神、声音特质是该剧成功的三大要素。
  【关键词】 时代主题 广播精品 文化获得感 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40年来,江西广播文艺工作者在广播剧的创作过程中,牢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始终把创作文化精品当成一种自觉,从1996年的《袁庭钰的故事》开始至今,先后有10部广播剧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些获奖作品大多是立足江西本土的精品力作,对准“江西特色”“江西故事”,坚持“身入、心入、情入”,以鲜活丰满的人物抒写生活,反映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振奋民族精神。这些广播剧作品的成功充分说明,深耕本地文化资源、创作文艺精品力作是广播剧成功的必由之路。下面仅以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广播剧《本色》为例加以阐述。
  一、紧扣时代脉动,精心策划选题
  一部广播剧能否成功,为广大听众所接受、所喜爱,选材至关重要。“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广播剧作为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和其他的文学创作一样,也必须包含自己所处社会的时代气息。由江西广播电视台创作的广播剧《本色》讲述的是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故事。
  龚全珍老人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她身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代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著、对党和人民的无私奉献,揭示了共产党员信仰本色的时代意义,是我们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广播剧这一艺术手段来反映龚全珍老人的先进事迹,契合时代精神,是广播剧创作的好选题。
  广播剧的创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植根于现实生活,更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土壤,这即是广播剧生命力的源泉。
  开国将军甘祖昌回乡当农民的故事妇孺皆知。但龚全珍老人追随信仰,随甘祖昌将军返乡务农从教、无悔建设家乡的事迹时下知道的人并不多。从1957年起,50多年过去了,龚全珍老人情怀不变,本色不改,始终严于律己,心系群众,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着为民、务实、清廉的内涵。在广播剧《本色》的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将龚全珍“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自然融入其中,做到既体现浓郁地方特色又熔铸时代精神。
  二、以工匠精神精雕细刻,凸显艺术魅力
  广播剧《本色》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一事为引子,用龚全珍老人的回忆为主线,从1957年跟随甘祖昌将军回家乡务农开始,截取了老人生活中的几个片断,以艺术的手法,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用声音刻画了一位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老共产党员形象。作为一名老师,龚全珍老人用细致、严谨给乡村孩子们带来一场启蒙教育;作为一位母亲和祖母,她用言传身教影响着子孙后代们的一言一行。
  这样一部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如何做到有血有肉,为听众所喜爱?从剧本创作开始,就坚持“身入、心入、情入”。
  “身入”,就是深入生活、扎根生活。为了做好这部广播剧的剧本创作,创作人员先后三次深入山村,广泛和深入地采访,掌握了大量一手背景资料,文字材料收集有数百万字、录音材料收集有10多个小时,为剧本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心入”,就是要做有心人。讴歌生活中的感人故事、英雄事迹,要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人性美、真精神、正能量。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切,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剧中甘祖昌回乡务农的情节和细节,是作者从20多年前的采访素材中提炼升华出来的。
  “情入”,就是带着感情去创作。甘祖昌将军的故事妇孺皆知。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甘祖昌将军的精神还需不需要传扬?怎样传扬?广播剧《本色》没有单纯地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人物,没有空洞的大道理,而是立足于生活中的冲突,从一件件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折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既有新的角度又有新的创意,既可亲可近又可歌可泣。老题材、新故事、新角度,既调动了作者的创作欲望,也提高了作品的可听性。
  一部好剧本的问世,除了“身入、心入、情入”,还需要克服焦躁,真正沉下心来反复打磨。龚全珍老人的事迹平凡而伟大,究竟该采取怎样的表现手法才能刻画好一位全国道德模范形象?经过多次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创作人员采取虚实相间、点面结合的艺术手法,从龚全珍老人的日常生活入手,还原生活中的真情,以真情实感呼唤听众的心灵共鸣,精雕细刻,十易其稿。
  三、用声传情,突出广播特质
  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在广播剧《本色》的录制过程中,演播录制质量严格按精品标准把关,确保广播剧的整体质量达到精品要求。
  《本色》的导演、演员都是国家级文艺演出團体的专业人员,有着丰富的广播剧创作经验。他们在广播剧的录制过程中,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为了追求声音效果尽善尽美,有的声音是一声一声剪辑出来的。高水平的创作群体和阵容强大的演播录制队伍,为广播剧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播剧是将语言、音响和音乐等各种因素完美地融为一体的声音艺术,体现了广播的特质。《本色》在录制过程中,强调以声传情、以声达意,剧中的音乐始终与人物的情绪、剧情的张弛相统一,在听众的听觉中,营造出戏剧的多维空间,使听众可以在脑海里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听众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中任思绪飞扬,任理智与激情碰撞。
  剧中的对白充满真情实感、丰富饱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背景音乐细腻感人,音响效果逼真完美,成功塑造了心系群众、一心为公的共产党员形象。
  广播剧《本色》先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纪录中国》栏目、江西广播电视台六套广播频率以及萍乡市广播电视台播出,得到龚全珍老人及其家人的认可,也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许多听众深受感动,被龚全珍朴实的精神所打动。南昌大学学生叶雯说:“广播剧《本色》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如同跟龚阿姨面对面交谈。”萍乡听众周满娇说:“我被龚全珍老人的精神所打动,她的精神是我一辈子的追求。”
  (本文编辑:林玉明)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艺术的传承创新与传播技术的更新进步相互依存。一方面,传播技术的迭代更新拓展了传统艺术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传统艺术则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内容形式,打通受众年龄断层,再现魅力与活力。本文介绍了苏州评弹艺术的发展历史及传播发展历程,阐述了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评弹节目融合传播的理念及实践。  【关键词】传统艺术 融合传播 评弹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随着互
期刊
【摘要】本文以2019年西藏广播记者“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为例,详细介绍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活动经验及不足,希望通过扩大新闻采编队伍、选题会策划会常态化、理顺新闻产品流程来弥补新闻报道力量的不足。文章指出,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作风素质是锤炼践行“四力”不可或缺的内容,强调增强“四力”,推动媒体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关键词】新春走基层 “四力” 新闻队伍 媒体融合 主流舆论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广播节目主持人若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水准、高质量的节目主持,就必须要在时间把控、角色驾驭和受众情绪引导等方面有探索、有分析、有引导。传统意义上的播音主持心理学是帮助主持人提升自身素质的工具,它教会主持人在面对话筒时如何保持自信、松弛、从容的精神状态。本文以谈话互动节目为例,从心理学的“时间管理”“角色定位”“情绪管理”等三方面,就节目主持人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主
期刊
网络时代,一些小的社会矛盾、社会舆情事件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裂变、发酵,很容易转化为大型舆情事件,甚至形成负面舆情事件。舆情随时可能发生,且难预测,“放大传播效应”明顯,易被炒作,假消息和片面信息混淆视听,后果严重。对于媒体来说,及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责任重大,节点把控尤其重要。  媒体新闻工作者不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而且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新闻工作者必须跟
期刊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广播电視总台广播为例,剖析了在新的媒体环境中广播主动研判广告市场、洞察行业趋势、创新营销手段的几种策略,为广播广告的可持续经营拓展思维、廓清视野、寻觅增量。  【关键词】江苏广播 广告 客户 创新 整合营销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加剧、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广告客户的广告投放策略也出现了调整,广播广告经营正在经历着巨大改变。  一、广
期刊
来源:本刊  2018年12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与北京市丰台区融媒體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在区域媒体融合发展及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依托云采编系统,按照融媒体策、采、编、发、评业务功能和流程进行技术提升,实施流程再造,由此进一步提升丰台区融媒体中心在新闻采编、主题宣传、融媒产品方面的策划生产能力。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组建,从业者应迅速实现业务对接与融合以适应新的报道需求。本文通过广播电视大型报道《中国蛇岛探秘》这一实践,分析驻地记者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不同需求下,如何以“角色互换”的方式,尽快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化学式融合转变。  【关键词】融合 广播 电视 记者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3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成立,集中全部力量,调
期刊
2018年的最后一天,拿着刚刚出炉的稿件《<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特别节目》,我打开话筒,深呼吸,“亲爱的台湾同胞”,开篇的第一句,看似简单,但怎样表达才能打动人心?因为敬畏,我反而有点紧张。  闭上眼, 48小时前,两位闽南话对台湾广播前辈林万成、李玲虹的回忆、访谈,言犹在耳。  再回想,40年前,也许也正是在年末这天,前辈们手捧《告台湾同胞书》文稿,激动又紧张,揣摩着该如何表达这个完全不同
期刊
编者按:广播剧,英文名为Radio Drama 或 Audio Drama,是广播媒体音频传播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没有可视组件,主要为播音员、主持人或配音演员以戏剧方式呈现出的一种广播作品,听者通过听觉接收,再赋予想象,从而完成作品的叙述。1950年2月,原中央人民廣播电台录制并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之后,广播剧剧目日益丰富。改革开放极大地发展了广播剧创作,在20
期刊
广告软文其本质就是广告。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使消费者能够辨明其为广告 。”不过,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新媒体广告软文不标明“广告”的问题仍十分普遍。  2018年3月,相关调查机构对201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的受访者遇到过阅读一篇新媒体文章,直到最后才发现是广告软文的情况;对于这种广告软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