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UbD理论注重逆向设计课堂教学,核心在于先预期学习结果,再设计评估方案,最后给学生以体验式教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和依据来确定教学内容的。对学生而言,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凸显语文学习目标的根本途径;对教师而言,要求教师具备整合单元教材的能力,能够以逆向思维来进行教学。本文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部分文言篇目为例,详细阐释了该理论视域下“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三个阶段。
关键词 UbD理论;语文教学;逆向思维;任务群设计
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由美国课程改革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创立,该理论注重教学的逆向思维,即从终点——想要的结果开始,根据标准所要求的学习证据和用以协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形成教学。UbD理论认为传统教学往往会陷入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前者对学习的认识限于活动,漠视了对活动背后意义的解读;后者会让学生淹没在无尽的资料中,缺乏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该理论指出了当下教师习惯从“输入端”思考教学——即从固定的教材、擅长的教法和常见的活动展开教学,而不能从“输出端”着手教学——即从预期学习结果开始思考教学。所以,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的课堂教学是否应该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就学习过程而言,任务群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借助课内外的学习完成指定任务;就学生个体发展而言,它注重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追求知识、能力和文化素养多维目标的发展效应。因此,学习任务群并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它是追求语文多元能力所构成的面的集合体。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任务群和UbD理论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学习结果和评估的次序、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对象的体验上都有较多的共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与必修教材相比,其专题性更强,选文数量更多,如果沿用单篇教学模式,很难体现教材编写专题探究的意图。笔者以教材中的《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狱中杂记》为例,以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为专题进行教学实践,同时,结合对UbD理论的理解,“逆向”设计课堂教学,从预期结果、评估检测、学习体验三个阶段为任务群设计提供一点具体的方法和案例。
一、以预期结果为教学开端
UbD理论提倡“逆向”教学,这是对传统教学的“翻转”,是教师在课前阐明预期结果,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因此,预期结果是指在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知道、理解并加以实践的内容。教师只有对学习结果做到合理且科学的预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最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给我们预期学习结果提供了准确的定位。本任务群设计将以上述三篇文本为例,以课标要求为指导,结合个人对教学的理解,引导学生研读和探究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预估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堂教学,最终反馈和具备的学习成果。具体内容见以下表格。
【任务群
关键词 UbD理论;语文教学;逆向思维;任务群设计
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由美国课程改革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创立,该理论注重教学的逆向思维,即从终点——想要的结果开始,根据标准所要求的学习证据和用以协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形成教学。UbD理论认为传统教学往往会陷入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前者对学习的认识限于活动,漠视了对活动背后意义的解读;后者会让学生淹没在无尽的资料中,缺乏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该理论指出了当下教师习惯从“输入端”思考教学——即从固定的教材、擅长的教法和常见的活动展开教学,而不能从“输出端”着手教学——即从预期学习结果开始思考教学。所以,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的课堂教学是否应该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就学习过程而言,任务群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借助课内外的学习完成指定任务;就学生个体发展而言,它注重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追求知识、能力和文化素养多维目标的发展效应。因此,学习任务群并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它是追求语文多元能力所构成的面的集合体。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任务群和UbD理论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学习结果和评估的次序、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对象的体验上都有较多的共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与必修教材相比,其专题性更强,选文数量更多,如果沿用单篇教学模式,很难体现教材编写专题探究的意图。笔者以教材中的《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狱中杂记》为例,以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为专题进行教学实践,同时,结合对UbD理论的理解,“逆向”设计课堂教学,从预期结果、评估检测、学习体验三个阶段为任务群设计提供一点具体的方法和案例。
一、以预期结果为教学开端
UbD理论提倡“逆向”教学,这是对传统教学的“翻转”,是教师在课前阐明预期结果,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因此,预期结果是指在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知道、理解并加以实践的内容。教师只有对学习结果做到合理且科学的预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最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给我们预期学习结果提供了准确的定位。本任务群设计将以上述三篇文本为例,以课标要求为指导,结合个人对教学的理解,引导学生研读和探究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预估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堂教学,最终反馈和具备的学习成果。具体内容见以下表格。
【任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