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确立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根据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选择教学方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种资源,促使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教学意义、思维培养、陶冶道德情操的升华,是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教师要根据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选择教学方法,在重视教的方法的同时,也重视学生学的方法,并实现这两者的协调统一,使学生努力达到课标规定的学习目标。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价值,就是挖掘该节课富含的认识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行为教育价值,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就是能促进学生最好地发展。课程教学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要素,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函数的思想教学生既要注重问题的现象,更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生认识什么是数学美,怎样欣赏数学美,如何运用数学美,反证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出击,有时侧面迂回效果更好。无论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数学教育特点的角度,还是数学教材不确定性的角度,都应该加强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国悠久灿烂的数学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奋发读书,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仅仅关注传统思想品德和学科知识,更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审美教育,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我们不再以分数评判学生。
二、确立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研究例题时,要吃透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分解,弄清该例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点,学生对这些点的学习分别要达到什么程度,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教学中注意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关注学生做题思路、推理、定理公式运用、计算、步骤,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选择适当的过程和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备课时一般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学目标应该是贯穿全课的主线。知识目标实现的过程,一般由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研究、形成概念、归纳法则、总结规律、巩固练习、实际应用等教学环节组成。例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难点,教学过程中,对这块知识点的运用要总结突破方法:正确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多读,多背,图形结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形象直观地解决由关不等式最大(小)值,方程的解,以及图形的位置关系等问题。利用转化的思想,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
三、因地制宜,确定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综合体。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教师教的方法,在于示范、启发、训练和辅导,学生学的方法,在于观察、仿效、运用和创造,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体系。教师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教学的活动主体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教师针对相同的对象和特点、相同的目的和要求,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形成一种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他们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数学教学中,对于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循序渐进的形式进行分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数学教学的目的、内容呈现出多样性,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缺乏深度,学生不好掌握,就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实现新时期数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尽量地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研究、探讨、创造的能力得到培养。
归根结底,教学的价值在于塑造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通过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备课时考虑学情,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寻找突破口,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教学意义、思维培养、陶冶道德情操的升华,是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教师要根据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选择教学方法,在重视教的方法的同时,也重视学生学的方法,并实现这两者的协调统一,使学生努力达到课标规定的学习目标。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价值,就是挖掘该节课富含的认识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行为教育价值,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就是能促进学生最好地发展。课程教学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要素,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函数的思想教学生既要注重问题的现象,更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生认识什么是数学美,怎样欣赏数学美,如何运用数学美,反证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出击,有时侧面迂回效果更好。无论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数学教育特点的角度,还是数学教材不确定性的角度,都应该加强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国悠久灿烂的数学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奋发读书,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仅仅关注传统思想品德和学科知识,更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审美教育,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我们不再以分数评判学生。
二、确立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研究例题时,要吃透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分解,弄清该例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点,学生对这些点的学习分别要达到什么程度,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教学中注意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关注学生做题思路、推理、定理公式运用、计算、步骤,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选择适当的过程和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备课时一般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学目标应该是贯穿全课的主线。知识目标实现的过程,一般由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研究、形成概念、归纳法则、总结规律、巩固练习、实际应用等教学环节组成。例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难点,教学过程中,对这块知识点的运用要总结突破方法:正确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多读,多背,图形结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形象直观地解决由关不等式最大(小)值,方程的解,以及图形的位置关系等问题。利用转化的思想,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
三、因地制宜,确定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综合体。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教师教的方法,在于示范、启发、训练和辅导,学生学的方法,在于观察、仿效、运用和创造,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体系。教师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教学的活动主体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教师针对相同的对象和特点、相同的目的和要求,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形成一种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他们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数学教学中,对于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循序渐进的形式进行分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数学教学的目的、内容呈现出多样性,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缺乏深度,学生不好掌握,就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实现新时期数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尽量地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研究、探讨、创造的能力得到培养。
归根结底,教学的价值在于塑造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通过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备课时考虑学情,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寻找突破口,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