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枚“花钱”的流转之路
耿启明的收藏史从1995年开始,如今已是圈里著名的行家。在他看来,中国的古代钱币收藏经历了一个有意思的发展过程。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比较落后,“当时的泉友们还经常赶大集”。耿启明记得当时有一个湖南的泉友发明了用通讯录来交换藏品的方式。“当时这个圈里没有中介,没有互联网,没有发达的交通,靠的就是热爱和诚信。就像集邮册一样,泉友们把自己的藏品和想要交换的藏品编成目录,定期的在圈里流传。”
钱币市场的行情变化是和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的,耿启明告诉记者。 2003年新文物法出台后,全国各地的古玩城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古钱币收藏市场也空前的繁荣起来。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价格的透明化,古玩地摊交易时代的终结,“即使再好的眼力也没什么漏好捡了。”
谈及收藏之路的开始,耿启明用了一个词“巧合”。
1995年,他去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的考前班。住在黄寺的耿启明,某天出门坐上了反方向的车,竟然到了德胜门。“当时正好有一个古钱币的展览,我就进去看了看,没想到从那时便一发不可收拾。”
耿启明寻找一切机会了解古代钱币。“最初我买了一本民国时期赵汝珍写的《古玩指南》,后来又看了孙仲汇的《简明钱币词典》,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此外,他还经常去市场跟圈里人交流,“当时请圈里的老先生们吃饭,就是为了人家茶余饭后讲一点古钱的事儿。”后来,九七年报国寺古钱币市场的建立使得全国的泉友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古钱收藏渐渐红火起来。耿启明之前在德胜门认识的著名钱币收藏家毕建老师也搬到了报国寺开设了店铺。
耿启明告诉记者,关于毕建,圈里流传着一件著名的事儿。1999年的某天,耿启明一位老乡打电话来说河北发现了一枚龟鹤齐寿的“花钱”(又称厌胜钱,汉族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非常罕见。“这枚龟鹤齐寿相比寻常尺寸要大得多。老乡交代这枚河北出土的花钱要卖1000元,可普通的只卖一两百。”因为当时在青岛出差,耿启明放弃了这枚钱币。
后来耿启明去北京参加交流会,毕建给他看一个宝贝。“我一看这不正是河北发现的那枚龟鹤齐寿吗。”只不过,1000元的钱币涨到了3500元。当时买这枚钱币的时候,卖家一再表示不卖,毕建发了话,“不卖不要紧,这样吧,你开个价吓唬吓唬我也好。”卖家抬高到3500元,毕建当机立断买了下来。
这枚龟鹤齐寿在圈里出了名,后来不断有泉友幕名而来。最终这枚龟鹤齐寿涨到了八万,被天津的一个泉友买走。“这是当时中国成交价格最高的‘花钱’。”后来,经考证这枚龟鹤齐寿直径是8.7cm,而普通的直径只有5.8cm。体现了“母钱”的特征(指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是镇库之币,现世仅存一枚。
“古代钱币收藏是一个载体”
耿启明告诉记者,收藏钱币大概分为三个方向,第一种是以通史为主的;第二种是专题收藏,专门收藏某一个品类的古代钱币,或以地域为限,或以年代为限;还有一种属于投资收藏,其中还包含专门买名誉品的。在他看来,“古代钱币收藏是一个载体,承载了历史与文化。”
对古代钱币收藏的热爱凝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泉友,上到中科院的院士,下到小城镇的农民,不过,“在收藏钱币这件事儿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对于新入行的泉友,耿启明最直接的建议就是“多听、多看、多问、少买,尤其不要一上来就买名誉品。”耿启明表示,“在这个圈子里,有钱不是万能的。”他早期认识很多日本人来中国搞古币收藏,其中不乏一上来就花高价收藏珍稀古币者。后来这些人基本上都不在这个圈里了,“就是因为市场上对珍稀古币的造假行为令其损失巨大”。
谈起现在古钱币收藏市场的鱼龙混杂,耿启明也很无奈。“市场大了,古钱币价值高了,连普品造假也多了……但毕竟造假就是造假,还是会留下破绽,只要静下心来从基础开始学习,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在收藏上取得进步并不是什么难事”。
钱币收藏乱象调查
继理财产品、房地产、股票之后,钱币收藏成为市民较为青睐的一种投资方式,钱币收藏公司也遍地开花。然而,也有不少投资钱币收藏的市民陷入骗局。
钱币收藏需要注意什么?针对钱币收藏市场乱象,本刊记者采访了山东省收藏家协会钱币部副部长李绍浩。
□本刊记者 贾文佳
纪念版人民币的收藏骗局
最近一段时间,抗战纪念币、航天纪念币、新版百元纸币接连亮相。原本很小众的钱币新闻成为微信朋友圈刷屏的话题,也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人民币收藏热潮。然而,也有不少投资钱币收藏的市民陷入骗局。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约半年前,济南市民田女士在一家钱币收藏公司服务人员“热情”招待下高价购买了几套钱币。两个月后,这家公司悄然跑路。
“早先我收到一条短信,让我没事去公司瞧瞧,给发纪念币。”田女士告诉记者,这家公司叫济南典臻商贸有限公司,在万达广场写字楼里。“想去看看有纪念币送,又不损失什么。”为此,田女士专门从长清赶到济南的万达广场。
一个客服开始推荐她购买“鸿运当头”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大全套等纪念币,声称升值空间大,能够高价拍卖。田女士说,他们还向自己出示了公司的各种证件和拍卖文书,让她以为这是一家正规公司,真的有好多市民通过他们赚到了钱。
听信他们的话,田女士前后分两次花了5500多元购买了价值1000多元的纪念币。该公司承诺两年后还能高价回购,后来她拨打该公司电话和工作人员电话,却发现怎么也打不通了。
记者采访了多位投资收藏币的市民发现,目前中老年人已经成为收藏币下游市场的主要群体,少则五千多元,多则十万、二十万。尽管投资的数额各不相同,在购买公司的收藏币之前,绝大多数投资者从未有过对相关领域的接触,他们迈出的第一步都是从一条短信、一通电话开始的。而真正打破他们心理防线的还是公司做出的高价回收承诺。 “钱生钱”之外的文化价值
不可否认,钱币收藏在老百姓眼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收藏。无论是“老旧”人民币还是纪念币似乎都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收藏圈里常说:“金不如银,银不如铜,铜不如纸。”这里的纸,说的是纸币的升值潜力。发行年代越早、存世量越少的纸币,收藏价值越大。
“不过,钱币收藏不能看作是单纯的‘钱生钱’的方式,它在收藏的种类方面,还是非常有讲究的。”山东省收藏家协会钱币部副部长李绍浩告诉记者,有很多资深的收藏家则非常喜欢收藏古钱币,尤其是民俗钱币。
民俗钱币古时雅称“花泉”,俗称“花钱”,相对于流通的行用钱来讲,“花泉”的功能是用来表示祝福、驱邪、佩戴、把玩等,但由于其书体和图案不拘一格,工艺复杂,而且存世量非常有限,大大低于行用钱,精品民俗钱币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已成为收藏者竞相追求的目标。
“看钱如看人”的“门道”
“我们知道,影响收藏钱币价值的因素有两点:一是钱币的珍稀性,二是增值性。”李绍浩告诉记者:“看钱如看人,想要当一个内行,都是有些“门道”的。”
“因为钱币市场毕竟跟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它的价格到底如何还得看来年大环境。况且很多人并不是那么了解钱币收藏,一味地跟风无法体现其应有的收藏价值。”李绍浩认为,任何收藏都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钱币收藏也只有在时间的流逝中体现其珍贵的内涵。
特别是老年人囿于信息、身体等条件限制,投资更要慎重,切勿轻信所谓投资公司的高利诱惑轻率投资。“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升值空间这么大,他们自己为啥不买进呢?”
那么,我们该如何安全地进入钱币收藏市场?
“最直接的一条就是,钱币的真假问题。”李绍浩指出,和古董收藏一样,辨别真假是钱币收藏的基本要素。特别是近些年来,钱币市场赝品充斥,作伪手法也多种多样,加上当代高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赝品逼真度更高了,因此人们的辨伪能力也随之提高。
“比较直接的是,凭手感、听声响。多数伪钞用纸偏薄,质地偏差,不及真钞挺括,尤其是做旧以后,更显得软弱无声。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还必须注意油墨色泽和印泥朱砂的颜色。如果是金属钱币的话,我们还需要观察文字图案制作、揣摩花押、签字和印章。”
李绍浩告诉记者,古代钱币收藏乐趣大,收藏研究者通常从材质、书法、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有的收藏狂热者甚至对炼铜技术都进行了深入学习。
耿启明的收藏史从1995年开始,如今已是圈里著名的行家。在他看来,中国的古代钱币收藏经历了一个有意思的发展过程。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比较落后,“当时的泉友们还经常赶大集”。耿启明记得当时有一个湖南的泉友发明了用通讯录来交换藏品的方式。“当时这个圈里没有中介,没有互联网,没有发达的交通,靠的就是热爱和诚信。就像集邮册一样,泉友们把自己的藏品和想要交换的藏品编成目录,定期的在圈里流传。”
钱币市场的行情变化是和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的,耿启明告诉记者。 2003年新文物法出台后,全国各地的古玩城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古钱币收藏市场也空前的繁荣起来。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价格的透明化,古玩地摊交易时代的终结,“即使再好的眼力也没什么漏好捡了。”
谈及收藏之路的开始,耿启明用了一个词“巧合”。
1995年,他去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的考前班。住在黄寺的耿启明,某天出门坐上了反方向的车,竟然到了德胜门。“当时正好有一个古钱币的展览,我就进去看了看,没想到从那时便一发不可收拾。”
耿启明寻找一切机会了解古代钱币。“最初我买了一本民国时期赵汝珍写的《古玩指南》,后来又看了孙仲汇的《简明钱币词典》,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此外,他还经常去市场跟圈里人交流,“当时请圈里的老先生们吃饭,就是为了人家茶余饭后讲一点古钱的事儿。”后来,九七年报国寺古钱币市场的建立使得全国的泉友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古钱收藏渐渐红火起来。耿启明之前在德胜门认识的著名钱币收藏家毕建老师也搬到了报国寺开设了店铺。
耿启明告诉记者,关于毕建,圈里流传着一件著名的事儿。1999年的某天,耿启明一位老乡打电话来说河北发现了一枚龟鹤齐寿的“花钱”(又称厌胜钱,汉族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非常罕见。“这枚龟鹤齐寿相比寻常尺寸要大得多。老乡交代这枚河北出土的花钱要卖1000元,可普通的只卖一两百。”因为当时在青岛出差,耿启明放弃了这枚钱币。
后来耿启明去北京参加交流会,毕建给他看一个宝贝。“我一看这不正是河北发现的那枚龟鹤齐寿吗。”只不过,1000元的钱币涨到了3500元。当时买这枚钱币的时候,卖家一再表示不卖,毕建发了话,“不卖不要紧,这样吧,你开个价吓唬吓唬我也好。”卖家抬高到3500元,毕建当机立断买了下来。
这枚龟鹤齐寿在圈里出了名,后来不断有泉友幕名而来。最终这枚龟鹤齐寿涨到了八万,被天津的一个泉友买走。“这是当时中国成交价格最高的‘花钱’。”后来,经考证这枚龟鹤齐寿直径是8.7cm,而普通的直径只有5.8cm。体现了“母钱”的特征(指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是镇库之币,现世仅存一枚。
“古代钱币收藏是一个载体”
耿启明告诉记者,收藏钱币大概分为三个方向,第一种是以通史为主的;第二种是专题收藏,专门收藏某一个品类的古代钱币,或以地域为限,或以年代为限;还有一种属于投资收藏,其中还包含专门买名誉品的。在他看来,“古代钱币收藏是一个载体,承载了历史与文化。”
对古代钱币收藏的热爱凝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泉友,上到中科院的院士,下到小城镇的农民,不过,“在收藏钱币这件事儿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对于新入行的泉友,耿启明最直接的建议就是“多听、多看、多问、少买,尤其不要一上来就买名誉品。”耿启明表示,“在这个圈子里,有钱不是万能的。”他早期认识很多日本人来中国搞古币收藏,其中不乏一上来就花高价收藏珍稀古币者。后来这些人基本上都不在这个圈里了,“就是因为市场上对珍稀古币的造假行为令其损失巨大”。
谈起现在古钱币收藏市场的鱼龙混杂,耿启明也很无奈。“市场大了,古钱币价值高了,连普品造假也多了……但毕竟造假就是造假,还是会留下破绽,只要静下心来从基础开始学习,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在收藏上取得进步并不是什么难事”。
钱币收藏乱象调查
继理财产品、房地产、股票之后,钱币收藏成为市民较为青睐的一种投资方式,钱币收藏公司也遍地开花。然而,也有不少投资钱币收藏的市民陷入骗局。
钱币收藏需要注意什么?针对钱币收藏市场乱象,本刊记者采访了山东省收藏家协会钱币部副部长李绍浩。
□本刊记者 贾文佳
纪念版人民币的收藏骗局
最近一段时间,抗战纪念币、航天纪念币、新版百元纸币接连亮相。原本很小众的钱币新闻成为微信朋友圈刷屏的话题,也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人民币收藏热潮。然而,也有不少投资钱币收藏的市民陷入骗局。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约半年前,济南市民田女士在一家钱币收藏公司服务人员“热情”招待下高价购买了几套钱币。两个月后,这家公司悄然跑路。
“早先我收到一条短信,让我没事去公司瞧瞧,给发纪念币。”田女士告诉记者,这家公司叫济南典臻商贸有限公司,在万达广场写字楼里。“想去看看有纪念币送,又不损失什么。”为此,田女士专门从长清赶到济南的万达广场。
一个客服开始推荐她购买“鸿运当头”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大全套等纪念币,声称升值空间大,能够高价拍卖。田女士说,他们还向自己出示了公司的各种证件和拍卖文书,让她以为这是一家正规公司,真的有好多市民通过他们赚到了钱。
听信他们的话,田女士前后分两次花了5500多元购买了价值1000多元的纪念币。该公司承诺两年后还能高价回购,后来她拨打该公司电话和工作人员电话,却发现怎么也打不通了。
记者采访了多位投资收藏币的市民发现,目前中老年人已经成为收藏币下游市场的主要群体,少则五千多元,多则十万、二十万。尽管投资的数额各不相同,在购买公司的收藏币之前,绝大多数投资者从未有过对相关领域的接触,他们迈出的第一步都是从一条短信、一通电话开始的。而真正打破他们心理防线的还是公司做出的高价回收承诺。 “钱生钱”之外的文化价值
不可否认,钱币收藏在老百姓眼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收藏。无论是“老旧”人民币还是纪念币似乎都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收藏圈里常说:“金不如银,银不如铜,铜不如纸。”这里的纸,说的是纸币的升值潜力。发行年代越早、存世量越少的纸币,收藏价值越大。
“不过,钱币收藏不能看作是单纯的‘钱生钱’的方式,它在收藏的种类方面,还是非常有讲究的。”山东省收藏家协会钱币部副部长李绍浩告诉记者,有很多资深的收藏家则非常喜欢收藏古钱币,尤其是民俗钱币。
民俗钱币古时雅称“花泉”,俗称“花钱”,相对于流通的行用钱来讲,“花泉”的功能是用来表示祝福、驱邪、佩戴、把玩等,但由于其书体和图案不拘一格,工艺复杂,而且存世量非常有限,大大低于行用钱,精品民俗钱币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已成为收藏者竞相追求的目标。
“看钱如看人”的“门道”
“我们知道,影响收藏钱币价值的因素有两点:一是钱币的珍稀性,二是增值性。”李绍浩告诉记者:“看钱如看人,想要当一个内行,都是有些“门道”的。”
“因为钱币市场毕竟跟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它的价格到底如何还得看来年大环境。况且很多人并不是那么了解钱币收藏,一味地跟风无法体现其应有的收藏价值。”李绍浩认为,任何收藏都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钱币收藏也只有在时间的流逝中体现其珍贵的内涵。
特别是老年人囿于信息、身体等条件限制,投资更要慎重,切勿轻信所谓投资公司的高利诱惑轻率投资。“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升值空间这么大,他们自己为啥不买进呢?”
那么,我们该如何安全地进入钱币收藏市场?
“最直接的一条就是,钱币的真假问题。”李绍浩指出,和古董收藏一样,辨别真假是钱币收藏的基本要素。特别是近些年来,钱币市场赝品充斥,作伪手法也多种多样,加上当代高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赝品逼真度更高了,因此人们的辨伪能力也随之提高。
“比较直接的是,凭手感、听声响。多数伪钞用纸偏薄,质地偏差,不及真钞挺括,尤其是做旧以后,更显得软弱无声。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还必须注意油墨色泽和印泥朱砂的颜色。如果是金属钱币的话,我们还需要观察文字图案制作、揣摩花押、签字和印章。”
李绍浩告诉记者,古代钱币收藏乐趣大,收藏研究者通常从材质、书法、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有的收藏狂热者甚至对炼铜技术都进行了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