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启蒙主义学者卢梭曾说过:教育就是生长。这就意味着教育本身的目的是生长,而并非其他。纵观当今教育,人们心心念念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然而“人”与“才”是两个概念,培养“人”和培养“才”的关系可以比喻成杯子和水, “水”是各种知识、才华和技术,而杯子是盛水的,杯子的大小,决定它最终能容纳多少水。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如何培养一个“才”。马加爵杀人事件、药家鑫杀人事件等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集中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大学忙于扩招、升级,中小学生忙于取高分、考重点、把握眼前的“学习利益”,而我们的孩子即使实现了所谓的成功,内心却是浮躁、冷漠、自私、无助、恐惧、贪婪的,人生的灰暗极度张扬。当前教育的出路在于——回归到教育纯真,重新建立教育价值观。
一、 以人为本,教育回归到心灵深处
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其实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彻底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摸自己的内心生命,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感应自己的心灵,教育本真才能尘埃落定。
回顾初一刚接到新班级,学生自私、冷漠,现象不容乐观。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只会刺激他们更加的麻木,于是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让全班学生观看一档湖南卫视播放的原生态真人秀节目——《变形记》,它讲述一个城市网瘾少年魏程和贫困、落后的一个小山村里的学生高占喜交换身份七天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的故事。看到魏程在朴实的高占喜家人和村民的影响下一点点的改变;高占喜最初面对繁华城市的痴迷到最后的坚定信念回家……学生眼中最初的嘲笑渐渐淡去,凝重爬上脸盘,特别是看到当高占喜的爸爸为挑水给魏程而受伤、魏程下跪的那一刻,许多的学生眼里溢满了泪水……
在之后的班级博客里,很多学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1) 其实,我们的父母又何常不是像高占喜的父亲那样呢?父母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只是你没有用心去感受,去发现!
(2) 这故事使我明白,不论什么环境,学习和孝敬父母始终是最重要的。
……
每个孩子都是内心向善的,让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得到弘扬,那么,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巨人都将被唤醒,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才能让生命生动而自由,学生才能真正成长。
二、 精彩的教育,是传递精神力量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猿猴变成人需要几千年的时间,人变成动物只是一夜之间。”现在地球变暖了,人心却变冷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情况。正因为此,教育应该是一种心与心的感应,让孩子在心灵上得到温暖,在心灵的碰撞和感动中获得成长,教育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能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男生,他从初一就学习习惯很差,作业天天不做。开始我和任课老师都找他谈话,指出他的错误,但每次谈话都是在家长和老师“噼里啪啦”声——他的“沉默是金”中结束。家长伤心欲绝、老师失望透顶、学生麻木不仁,这让班主任我很是头痛。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值日很认真,于是在接下来的班干部换选中,我让他当任了卫生委员。在一番沟通之后,他点头试试。开始几天,他可能因为新奇,管理得有模有样,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不过好景不长,没多久他又开始懒散,督促没有最初认真了。于是我找他谈话,在肯定之余,询问最近工作不理想是不是遇到了困难?他有些难为情,诚实地说没有困难,只是自己的惰性又开始抬头了。我没有他预料中发火,只是拍拍他的肩,告诉他很感谢他的诚实、他的信任,正如老师对他的信任一样,相信他会打败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班干部。
在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和鼓励下,他的工作越来越认真,学习也开始慢慢上来,作业的完成也启动了。现在已经是初三了,他的各科成绩都有所提升,原来是全班后进生,现在正准备去冲刺普高。
正如这个学生,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情感受到重视。有时,他们的冷漠、麻木、顽固只是一种伪装,让孩子感受到精神能量,不仅是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而是你真正理解他,知道他的难处,了解他的希望和梦想,鼓励他;让孩子从教育者身上知道,人有尊严,有力量,可以突破面前的一切困境。把我们心中的能量通过一种管道输送到孩子的心里去,每个孩子的心中一定是春意盎然。
三、 教育就是一种灵动的平静之气
静水流深,除了湍急的水流有力量之外,看起来平静的水流更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伟大。其实,教育的过程恰恰是运气、然后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的过程。暴跳如雷是一种无奈的表现,孩子在最初的恐惧之后,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如何逃避,甚至会毫无心理障碍地撒谎,推卸责任。让孩子从恐惧到无所谓,再到不屑时,老师产生的应该是强烈的挫败感。
上届班级有个男生,脾气有些古怪,平时就是在班级做事有些自由散漫。一次上课因为作业问题和英语老师大吵一架,影响到了英语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作为班主任的我火气一下子上来了,当在办公室里看到他不屑的眼神里,我突然惊醒:为什么我的情绪要让他控制,为什么他比我还冷静?于是我刻意压下心中的怒火,倒了两杯水,一杯给他,一杯给我,然后让他坐下来,借这点时间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学生很诧异地看着我,可能一时间理解不了班主任的态度转变,不过看到我收起身上的火气,他的不屑也悄然收回了。
我很温和地和他说:“今天的事老师已经知道了,虽然平时你有些懒散,但是这么过份的事应该不是你会做的,老师觉得不可思议,今天在对这件事做出处理之前,老师想听听你心里话,是不是这当中有些误会?或者有些老师不知的情况在里面?”
学生看了我一眼,不吭声。我把杯子向他那里推了推,“先喝口水再说,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子顶着,和老师吵架说大也说,说小也小,不过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出了事不可怕,但是处理的态度却很重要,相信已经成长的你应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尽量轻描淡写地和他聊天。
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开口了,原来今天他和妈妈刚吵了一架,英语老师的批评口气很像他妈妈,所以他一刺激,就做出了这么冲动的事。既然开了口,就如溃了堤的大坝,接下来的交流就很顺利了,原来这个男生曾经有个姐姐,在初二时因为交通事故去世了,他的父母又生了他,不由倾注了太多的爱,爱得他有些无法承受,所以他变得有些叛逆,事情清楚了,自然也就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在教育中,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心情平静了,更能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教育舒缓了,更能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态度温和了,就更能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既然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传递,那么当前教育更加重要的正是还原人性之美,彰显人性光辉。孩子的心灵是柔软的,当我们保持心境上的平静,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以平静之心面对孩子,坚守教育的纯真,孩子的成长空间才能得以充分拓展。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如何培养一个“才”。马加爵杀人事件、药家鑫杀人事件等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集中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大学忙于扩招、升级,中小学生忙于取高分、考重点、把握眼前的“学习利益”,而我们的孩子即使实现了所谓的成功,内心却是浮躁、冷漠、自私、无助、恐惧、贪婪的,人生的灰暗极度张扬。当前教育的出路在于——回归到教育纯真,重新建立教育价值观。
一、 以人为本,教育回归到心灵深处
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其实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彻底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摸自己的内心生命,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感应自己的心灵,教育本真才能尘埃落定。
回顾初一刚接到新班级,学生自私、冷漠,现象不容乐观。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只会刺激他们更加的麻木,于是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让全班学生观看一档湖南卫视播放的原生态真人秀节目——《变形记》,它讲述一个城市网瘾少年魏程和贫困、落后的一个小山村里的学生高占喜交换身份七天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的故事。看到魏程在朴实的高占喜家人和村民的影响下一点点的改变;高占喜最初面对繁华城市的痴迷到最后的坚定信念回家……学生眼中最初的嘲笑渐渐淡去,凝重爬上脸盘,特别是看到当高占喜的爸爸为挑水给魏程而受伤、魏程下跪的那一刻,许多的学生眼里溢满了泪水……
在之后的班级博客里,很多学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1) 其实,我们的父母又何常不是像高占喜的父亲那样呢?父母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只是你没有用心去感受,去发现!
(2) 这故事使我明白,不论什么环境,学习和孝敬父母始终是最重要的。
……
每个孩子都是内心向善的,让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得到弘扬,那么,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巨人都将被唤醒,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才能让生命生动而自由,学生才能真正成长。
二、 精彩的教育,是传递精神力量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猿猴变成人需要几千年的时间,人变成动物只是一夜之间。”现在地球变暖了,人心却变冷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情况。正因为此,教育应该是一种心与心的感应,让孩子在心灵上得到温暖,在心灵的碰撞和感动中获得成长,教育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能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男生,他从初一就学习习惯很差,作业天天不做。开始我和任课老师都找他谈话,指出他的错误,但每次谈话都是在家长和老师“噼里啪啦”声——他的“沉默是金”中结束。家长伤心欲绝、老师失望透顶、学生麻木不仁,这让班主任我很是头痛。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值日很认真,于是在接下来的班干部换选中,我让他当任了卫生委员。在一番沟通之后,他点头试试。开始几天,他可能因为新奇,管理得有模有样,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不过好景不长,没多久他又开始懒散,督促没有最初认真了。于是我找他谈话,在肯定之余,询问最近工作不理想是不是遇到了困难?他有些难为情,诚实地说没有困难,只是自己的惰性又开始抬头了。我没有他预料中发火,只是拍拍他的肩,告诉他很感谢他的诚实、他的信任,正如老师对他的信任一样,相信他会打败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班干部。
在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和鼓励下,他的工作越来越认真,学习也开始慢慢上来,作业的完成也启动了。现在已经是初三了,他的各科成绩都有所提升,原来是全班后进生,现在正准备去冲刺普高。
正如这个学生,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情感受到重视。有时,他们的冷漠、麻木、顽固只是一种伪装,让孩子感受到精神能量,不仅是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而是你真正理解他,知道他的难处,了解他的希望和梦想,鼓励他;让孩子从教育者身上知道,人有尊严,有力量,可以突破面前的一切困境。把我们心中的能量通过一种管道输送到孩子的心里去,每个孩子的心中一定是春意盎然。
三、 教育就是一种灵动的平静之气
静水流深,除了湍急的水流有力量之外,看起来平静的水流更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伟大。其实,教育的过程恰恰是运气、然后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的过程。暴跳如雷是一种无奈的表现,孩子在最初的恐惧之后,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如何逃避,甚至会毫无心理障碍地撒谎,推卸责任。让孩子从恐惧到无所谓,再到不屑时,老师产生的应该是强烈的挫败感。
上届班级有个男生,脾气有些古怪,平时就是在班级做事有些自由散漫。一次上课因为作业问题和英语老师大吵一架,影响到了英语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作为班主任的我火气一下子上来了,当在办公室里看到他不屑的眼神里,我突然惊醒:为什么我的情绪要让他控制,为什么他比我还冷静?于是我刻意压下心中的怒火,倒了两杯水,一杯给他,一杯给我,然后让他坐下来,借这点时间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学生很诧异地看着我,可能一时间理解不了班主任的态度转变,不过看到我收起身上的火气,他的不屑也悄然收回了。
我很温和地和他说:“今天的事老师已经知道了,虽然平时你有些懒散,但是这么过份的事应该不是你会做的,老师觉得不可思议,今天在对这件事做出处理之前,老师想听听你心里话,是不是这当中有些误会?或者有些老师不知的情况在里面?”
学生看了我一眼,不吭声。我把杯子向他那里推了推,“先喝口水再说,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子顶着,和老师吵架说大也说,说小也小,不过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出了事不可怕,但是处理的态度却很重要,相信已经成长的你应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尽量轻描淡写地和他聊天。
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开口了,原来今天他和妈妈刚吵了一架,英语老师的批评口气很像他妈妈,所以他一刺激,就做出了这么冲动的事。既然开了口,就如溃了堤的大坝,接下来的交流就很顺利了,原来这个男生曾经有个姐姐,在初二时因为交通事故去世了,他的父母又生了他,不由倾注了太多的爱,爱得他有些无法承受,所以他变得有些叛逆,事情清楚了,自然也就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在教育中,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心情平静了,更能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教育舒缓了,更能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态度温和了,就更能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既然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传递,那么当前教育更加重要的正是还原人性之美,彰显人性光辉。孩子的心灵是柔软的,当我们保持心境上的平静,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以平静之心面对孩子,坚守教育的纯真,孩子的成长空间才能得以充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