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实主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中国发展的阶段实现了更进一步的巩固,尤其是在解放之后,由于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实主义油画成为了当时中国的主流。现实主义油画发展至今,多方面受到其他艺术形式的冲击,但是人们对于现实主义油画仍然有着较好的接受度,已经形成了与其他艺术形式多元共存的局面。
关键词:现实主义 油画 演变思路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一 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发展的基本历程简介
在中国油画的发展史上,现实主义油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实主义油画从中国画坛的绝对主导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与其他艺术形式多元共存的局面。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具体的阶段,包括“五四”时期、抗战时期、建国时期、“文革”时期、“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雏形时期,在此阶段内,中国提倡的是科学和民主,这样一种提法无疑会在绘画上有所体现,西方的写实绘画就被看成是科学和进步的象征而得到了大力的追捧和倡导,但在当时国内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现实主义流派,只是在部分画家的部分作品当中会有现实主义因素的体现,因此并不能够将其称作为完全的现实主义油画,且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也不能够为画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现实主义的研究和传播。
到了抗战时期,涌现出大批优秀画家,包括徐悲鸿、司徒乔、唐一禾等,这样一些艺术家主要就是通过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对社会的关注、对人民的体恤以及对抗战工作的支持,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内的发展使得现实主义在中国得以成为主流,且此时期内大量的现实主义油画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当时人民抗战的实况,真正形成了现实主义油画在我们国家发展的第一高潮。
在建国时期,中国政府派出大量留学生到苏联和东欧学习,并外聘教授来举行油画训练班,此环节培养出了大量熟练掌握西方油画技巧的学生,这样一些学生后来基本都成为了中国油画的奠基者,为我们国家的油画教育和油画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经典作品大量涌现,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就是一幅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取材就是1949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典礼,画家通过对色彩的处理和对环境气氛的渲染,成功地表现出了非常浓郁的民族氛围,在构图的过程当中更是打破常规创造性的采用了构图法则,使得画面空间得以扩大,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文革”时期不仅仅只是政治运动,更是文化运动,此时期内基本上切断了文化与世界的关系,在美术领域,最为突出的就是江青所建立的“主题先行”和“三突出”的英雄主义创造观,强调的是对英雄人物、正面人物以及核心人物的渲染,通过千篇一律的创作模式和评价标准完全抹杀了艺术家应有的个性和激情,在此环境之下,中国现实主义油画虽然有着较强的写实能力,但并没有真正表现现实,整个油画创作基本上也成为了单一而狭隘的模式。
在“文革”后期,经过思想解放运动,艺术上也有着较大的转变,主要就是从表现英雄转变为对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命运的思考,因此伤痕美术和乡土自然主义美术应运而生,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反思“文革”和“知青”题材的艺术,前者强调对历史的认知和还原,后者强调对内心真实体验的反映,此时期内作品均明显带有中国社会主义特点,为新时期文化解放运动的发展与进行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改革开放新时期就是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此阶段由于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艺术格局。此时的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处于继承、借鉴、发展的阶段。此阶段的现实主义油画家们对西方的表现主义、超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等各种流派进行研究和探索,并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融合,形成了创作题材广泛包容性比较强的并且具有现代形态标志的现实主义。
二 中国现实主义油画演变的思路分析
虽然在现实主义油画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当中出现过较多其他形式的艺术,甚至于一些前卫艺术在特定时期内更是风行一时,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始终处于一种较好的发展状态当中,不仅大众的认可度较高,而且也确实出现了相当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艺术家来促进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在这样一些优秀艺术家的促进之下,中国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呈现出了非常良好的发展思路,这对于整个中国当代艺术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现当代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国艺术文化呈现出高度多元化的格局,这样一种现状也使得油画的发展成为了倍受关注的问题,下文当中将详尽分析和说明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发展和演变的思路。
1 现实主义油画是中国绘画的主旋律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都多方面地受到国外思潮的影响,各种前卫艺术的出现也确实给艺术界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和冲击,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之下想要重振现实主义油画的精神和状况,就必须要通过主流文化的提倡和引导来实现。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离不开现实主义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确实比较有渊源,群众基础非常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始终都有较多优秀的现实主义油画家在为现实主义的不断发展而不懈努力。
其次就是一些核心美术期刊的关注与重视,这些美术领域内的核心期刊不遗余力的长期开辟倡导现实主义创作的专栏,一方面为现实主义的发展做了非常重要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也不断提醒我们这个时代是需要通过现实主义来振奋精神的。各级美协组织和專业期刊又举办了一系列专门的现实主义学术研讨会,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理论家和画家到场支持,这一举措无疑是对现实主义彰显的巨大促进和有力推动。国家也每年都举行现实主义相关的美术巡展,积极宣传和推动人们对于现实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正是这样一种多方面不遗余力大力支持的局面之下,才使得现实主义油画始终作为中国绘画界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存在。
2 当前形势下的现实主义油画思路分析 (1)关注社会底层人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涌进和冲击使得一大批艺术家开始转变并追随和研究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这样一种状态曾经使得中国现实主义油画面临较大挑战,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因其与大众的认知观和审美观不能很好地相融合而受到冷遇,现实主义油画重新成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和欣赏的形式。而当代艺术家对于现实主义油画内容和形式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层次,不再局限于“文革”情绪内,而是深入到了更加廣阔的历史层面和现实层面来进行挖掘。因此,这样一些作品更多反应的就是中国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状态,画风当中更多体现的是劳动者朴素的一面。尤其是随着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实主义油画家们和人民群众一样经历了这样一些变化,因此就更加能够以一种开放式和平和的心态来进行创作。在这里结合几个典型代表来进行说明。
徐唯辛是关注底层人群生存状态的典型,他对现实主义观念的支持与主张就表现在对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强调,认为艺术的发展与进步要跟得上社会进程,因此,他的作品多是利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当下的社会基本问题进行反应,其作品多场面宏大、人员众多,既能够创造出较多感人的人物形象,也能够有力地反应社会现实,体现出的是作为新时代艺术家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发展建设的热切愿望。如其在对农民工进行表现的时候,首先就会充分的认可和尊重这样一个群体的尊严,在此基础之上再对力量和美进行表现,这实际上和一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表现怜悯的作品是有着本质性的不同的。
忻东旺则主要关注入城农民工,其作品准确而真实地表现出了农民对于良好生存的强烈愿望。在其作品当中,主要是通过环境的描述和表现来反应农民在大城市当中的困惑和不适应感,并结合细节问题来对其主题进行深化,如一些尴尬无奈的表情或者是面部特征的细化等,无不使人为之动容。忻东旺利用现实主义绘画时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变形的手段来对任务形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表现和放大,其目的就是希望更加鲜明地表现出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和真实状态。因此,在欣赏忻东旺的作品时,往往更多地感受到对于生活的沉重,画中人物多平凡,但是不会以浮躁或者是轻佻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和生命,这也是艺术家所希望表达的。
孙为民本身也是扎扎实实的从事艺术的人,他的作品当中也更多反应的是现代农村人们祥和而安静的生活。他对于现实主义的坚持和探索更多的是用善意和真诚的眼光来对待乡村生活,因此他对于农村生活的反应更多的是农民朴实的性格和人们的美好生活。孙为民在农村生活过较长的时间,正是那样一种身处其中的生活使得孙为民的作品当中有着更为深刻的体现,这对于其艺术道路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他的作品当中,完全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对于人生、对于生活以及对于艺术的真挚感情,这实际上也是他的作品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王宏剑的作品多反应现代农村的现实生活,王宏剑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和运用十分独特,且往往以独特的视角来创作出寓意深刻的作品来,因此在欣赏其画作的时候,更加能够感受到现实主义画作的真正力量。王宏剑画作当中的农民多为黄土高原地区的,整个画作风格平实且气氛深沉,真实反应农村的现实生活和生存状态。
(2)在多元化环境和较大的环境干扰下实现发展
全球一体化是必然趋势,此过程当中必然存在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在美术界内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形成了多元宽松的局面。在这样一种局面之下,首先需要看到的就是任何一种思路和理念都很难成为绝对的领导者,因此大家也习惯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一种局面的直接效果就是能够直接对人民大众和生活进行描绘的作品少了,以至于甚至有人对现实主义的美学意义和效果产生了怀疑,认为这样一种形式应当被淘汰,这样一种观念的出现与存在当然是由于现实主义艺术的现状,但从整体上来看,这样一种艺术效果实际上在中国仍然处于较核心的位置上,只是和新的艺术形态交汇形成了并行不悖的艺术潮流而已。
社会整体的浮躁心态同样对现实主义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艺术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种前卫艺术在这一阶段风行一时,出现了追捧和非议并存的局面。虽然前卫艺术基本上已经不涉及政治意味,但是虚无主义的沼泽还是使得现实主义艺术的价值受到怀疑,一些画家在短时间内迷失了方向,甚至于急功近利、盲目跟从,这样一些状态都导致了现实主义作品当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此阶段内的作品多表现的是小人物平庸、琐碎而不甘心的人生,更多表现的是现实生活当中的艰难、无奈甚至是穷极无聊,并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将人生的价值理解成为生存状态。一些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对其脆弱、敏感以及无聊的自怨自艾进行无限度的夸大,这样一些作品无论是从精神境界还是从现实状态上来看都是和大众生活相脱离的,基本上也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
三 结语
本文当中主要是对中国现实主义油画演变的思路和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和说明,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在当下多元共存的发展模式下,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希望新世纪背景下的现实主义油画家们能够通过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启迪大众,引起大众的反思,诠释现实生活彰显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 蓝剑:《造化与心源——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发展溯源》,《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年第10期。
[2] 朱德义:《新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时代特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3] 张南岭:《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油画之“道”》,《美术界》,2012年第12期。
作者简介:金昌浩,男,1979—,吉林松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工作单位: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现实主义 油画 演变思路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一 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发展的基本历程简介
在中国油画的发展史上,现实主义油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实主义油画从中国画坛的绝对主导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与其他艺术形式多元共存的局面。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具体的阶段,包括“五四”时期、抗战时期、建国时期、“文革”时期、“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雏形时期,在此阶段内,中国提倡的是科学和民主,这样一种提法无疑会在绘画上有所体现,西方的写实绘画就被看成是科学和进步的象征而得到了大力的追捧和倡导,但在当时国内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现实主义流派,只是在部分画家的部分作品当中会有现实主义因素的体现,因此并不能够将其称作为完全的现实主义油画,且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也不能够为画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现实主义的研究和传播。
到了抗战时期,涌现出大批优秀画家,包括徐悲鸿、司徒乔、唐一禾等,这样一些艺术家主要就是通过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对社会的关注、对人民的体恤以及对抗战工作的支持,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内的发展使得现实主义在中国得以成为主流,且此时期内大量的现实主义油画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当时人民抗战的实况,真正形成了现实主义油画在我们国家发展的第一高潮。
在建国时期,中国政府派出大量留学生到苏联和东欧学习,并外聘教授来举行油画训练班,此环节培养出了大量熟练掌握西方油画技巧的学生,这样一些学生后来基本都成为了中国油画的奠基者,为我们国家的油画教育和油画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经典作品大量涌现,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就是一幅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取材就是1949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典礼,画家通过对色彩的处理和对环境气氛的渲染,成功地表现出了非常浓郁的民族氛围,在构图的过程当中更是打破常规创造性的采用了构图法则,使得画面空间得以扩大,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文革”时期不仅仅只是政治运动,更是文化运动,此时期内基本上切断了文化与世界的关系,在美术领域,最为突出的就是江青所建立的“主题先行”和“三突出”的英雄主义创造观,强调的是对英雄人物、正面人物以及核心人物的渲染,通过千篇一律的创作模式和评价标准完全抹杀了艺术家应有的个性和激情,在此环境之下,中国现实主义油画虽然有着较强的写实能力,但并没有真正表现现实,整个油画创作基本上也成为了单一而狭隘的模式。
在“文革”后期,经过思想解放运动,艺术上也有着较大的转变,主要就是从表现英雄转变为对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命运的思考,因此伤痕美术和乡土自然主义美术应运而生,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反思“文革”和“知青”题材的艺术,前者强调对历史的认知和还原,后者强调对内心真实体验的反映,此时期内作品均明显带有中国社会主义特点,为新时期文化解放运动的发展与进行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改革开放新时期就是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此阶段由于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艺术格局。此时的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处于继承、借鉴、发展的阶段。此阶段的现实主义油画家们对西方的表现主义、超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等各种流派进行研究和探索,并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融合,形成了创作题材广泛包容性比较强的并且具有现代形态标志的现实主义。
二 中国现实主义油画演变的思路分析
虽然在现实主义油画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当中出现过较多其他形式的艺术,甚至于一些前卫艺术在特定时期内更是风行一时,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始终处于一种较好的发展状态当中,不仅大众的认可度较高,而且也确实出现了相当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艺术家来促进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在这样一些优秀艺术家的促进之下,中国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呈现出了非常良好的发展思路,这对于整个中国当代艺术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现当代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国艺术文化呈现出高度多元化的格局,这样一种现状也使得油画的发展成为了倍受关注的问题,下文当中将详尽分析和说明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发展和演变的思路。
1 现实主义油画是中国绘画的主旋律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都多方面地受到国外思潮的影响,各种前卫艺术的出现也确实给艺术界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和冲击,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之下想要重振现实主义油画的精神和状况,就必须要通过主流文化的提倡和引导来实现。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离不开现实主义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确实比较有渊源,群众基础非常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始终都有较多优秀的现实主义油画家在为现实主义的不断发展而不懈努力。
其次就是一些核心美术期刊的关注与重视,这些美术领域内的核心期刊不遗余力的长期开辟倡导现实主义创作的专栏,一方面为现实主义的发展做了非常重要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也不断提醒我们这个时代是需要通过现实主义来振奋精神的。各级美协组织和專业期刊又举办了一系列专门的现实主义学术研讨会,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理论家和画家到场支持,这一举措无疑是对现实主义彰显的巨大促进和有力推动。国家也每年都举行现实主义相关的美术巡展,积极宣传和推动人们对于现实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正是这样一种多方面不遗余力大力支持的局面之下,才使得现实主义油画始终作为中国绘画界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存在。
2 当前形势下的现实主义油画思路分析 (1)关注社会底层人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涌进和冲击使得一大批艺术家开始转变并追随和研究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这样一种状态曾经使得中国现实主义油画面临较大挑战,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因其与大众的认知观和审美观不能很好地相融合而受到冷遇,现实主义油画重新成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和欣赏的形式。而当代艺术家对于现实主义油画内容和形式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层次,不再局限于“文革”情绪内,而是深入到了更加廣阔的历史层面和现实层面来进行挖掘。因此,这样一些作品更多反应的就是中国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状态,画风当中更多体现的是劳动者朴素的一面。尤其是随着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实主义油画家们和人民群众一样经历了这样一些变化,因此就更加能够以一种开放式和平和的心态来进行创作。在这里结合几个典型代表来进行说明。
徐唯辛是关注底层人群生存状态的典型,他对现实主义观念的支持与主张就表现在对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强调,认为艺术的发展与进步要跟得上社会进程,因此,他的作品多是利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当下的社会基本问题进行反应,其作品多场面宏大、人员众多,既能够创造出较多感人的人物形象,也能够有力地反应社会现实,体现出的是作为新时代艺术家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发展建设的热切愿望。如其在对农民工进行表现的时候,首先就会充分的认可和尊重这样一个群体的尊严,在此基础之上再对力量和美进行表现,这实际上和一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表现怜悯的作品是有着本质性的不同的。
忻东旺则主要关注入城农民工,其作品准确而真实地表现出了农民对于良好生存的强烈愿望。在其作品当中,主要是通过环境的描述和表现来反应农民在大城市当中的困惑和不适应感,并结合细节问题来对其主题进行深化,如一些尴尬无奈的表情或者是面部特征的细化等,无不使人为之动容。忻东旺利用现实主义绘画时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变形的手段来对任务形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表现和放大,其目的就是希望更加鲜明地表现出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和真实状态。因此,在欣赏忻东旺的作品时,往往更多地感受到对于生活的沉重,画中人物多平凡,但是不会以浮躁或者是轻佻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和生命,这也是艺术家所希望表达的。
孙为民本身也是扎扎实实的从事艺术的人,他的作品当中也更多反应的是现代农村人们祥和而安静的生活。他对于现实主义的坚持和探索更多的是用善意和真诚的眼光来对待乡村生活,因此他对于农村生活的反应更多的是农民朴实的性格和人们的美好生活。孙为民在农村生活过较长的时间,正是那样一种身处其中的生活使得孙为民的作品当中有着更为深刻的体现,这对于其艺术道路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他的作品当中,完全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对于人生、对于生活以及对于艺术的真挚感情,这实际上也是他的作品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王宏剑的作品多反应现代农村的现实生活,王宏剑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和运用十分独特,且往往以独特的视角来创作出寓意深刻的作品来,因此在欣赏其画作的时候,更加能够感受到现实主义画作的真正力量。王宏剑画作当中的农民多为黄土高原地区的,整个画作风格平实且气氛深沉,真实反应农村的现实生活和生存状态。
(2)在多元化环境和较大的环境干扰下实现发展
全球一体化是必然趋势,此过程当中必然存在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在美术界内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形成了多元宽松的局面。在这样一种局面之下,首先需要看到的就是任何一种思路和理念都很难成为绝对的领导者,因此大家也习惯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一种局面的直接效果就是能够直接对人民大众和生活进行描绘的作品少了,以至于甚至有人对现实主义的美学意义和效果产生了怀疑,认为这样一种形式应当被淘汰,这样一种观念的出现与存在当然是由于现实主义艺术的现状,但从整体上来看,这样一种艺术效果实际上在中国仍然处于较核心的位置上,只是和新的艺术形态交汇形成了并行不悖的艺术潮流而已。
社会整体的浮躁心态同样对现实主义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艺术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种前卫艺术在这一阶段风行一时,出现了追捧和非议并存的局面。虽然前卫艺术基本上已经不涉及政治意味,但是虚无主义的沼泽还是使得现实主义艺术的价值受到怀疑,一些画家在短时间内迷失了方向,甚至于急功近利、盲目跟从,这样一些状态都导致了现实主义作品当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此阶段内的作品多表现的是小人物平庸、琐碎而不甘心的人生,更多表现的是现实生活当中的艰难、无奈甚至是穷极无聊,并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将人生的价值理解成为生存状态。一些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对其脆弱、敏感以及无聊的自怨自艾进行无限度的夸大,这样一些作品无论是从精神境界还是从现实状态上来看都是和大众生活相脱离的,基本上也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
三 结语
本文当中主要是对中国现实主义油画演变的思路和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和说明,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在当下多元共存的发展模式下,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希望新世纪背景下的现实主义油画家们能够通过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启迪大众,引起大众的反思,诠释现实生活彰显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 蓝剑:《造化与心源——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发展溯源》,《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年第10期。
[2] 朱德义:《新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时代特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3] 张南岭:《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油画之“道”》,《美术界》,2012年第12期。
作者简介:金昌浩,男,1979—,吉林松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工作单位: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