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慧眼 别有洞天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ne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要写出新意,才能脱颖而出。在记叙文写作中,要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首先需要剑走偏锋,出奇制胜,去关注别人忽略的地方;其次要学会逆向思维,反向取新,从反面深入思考和立意;最后要做到勇于割舍,不断探究,放弃惯性思维,寻找独特角度。
  关键词:记叙文;独特角度;出奇制胜;逆向思维;探究创新
  写作,一般称为“创作”,关键在“创”字,即要给人以新鲜感、陌生感。欲给人以新鲜感、陌生感,可以“开荒地”,即开垦一个新的领域;也可以“刨熟地”,即在常见领域中发掘新意,这就需要我们用慧眼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会有不同的“发现”。事物不仅有正面,还有反面、侧面等。在多角度思考后,才能“慧眼识英雄”,创作出有新意、有价值的文章。角度之于创作的意义如此巨大,我们怎样才能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呢?
  一、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也就是说,在记叙事件、描写事物时,关注别人忽略的地方,并大做文章,往往能征服读者。假如你身边有人获得了数学奥赛金牌,你将如何报道?《三十一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得主周彤终遇难题——鲜花不知送给谁》一文不去关注“欢迎数学王子的热闹”,而是关注获奖者周彤手捧的鲜花:
  ……现在,周彤出现在母校会议室门口,在这里等候儿子凯旋归来的爸爸周进元和妈妈魏连英立刻兴奋地站起来。教学副校长陈泰坤见周彤手执鲜花向校领导奔来,赶紧说:“快把鲜花给你妈妈呀!从你牙牙学语起,你妈连乘车走路的空都不放过,编儿歌见缝插针地教你知识,鲜花应该属于母亲。”妈妈一使眼色,指着武钢三中特级教师钱展望,对儿子说:“彤彤,快把鲜花给钱老师,钱老师一周几个晚上为你辅导,连寒暑假的学习都替你安排,还‘满世界’跑书店为你买参考书。鲜花应该属于苦心培养你的老师。”钱老师连连摆手:“周彤几年来就盯着这块金牌,为迎接这场竞赛,解数学题3000多道,草稿纸堆起来只怕比他人高。鲜花应该属于得金牌的人。”
  正在推让之际,武钢副经理赵文源和李运茂赶来学校了。他们齐向周彤道贺,勉励他取得荣誉后要饮水思源,加倍努力,报效国家。此语使周彤蓦然想起中午在火车站时,省科委一位领导同志说的一句话:“在这个时候,你们会想到自己的母亲,更要想到祖国母亲!”望着眼前的领导,老师和父母,周彤迷茫了,鲜花送给谁呢?……出现在照片上的周彤并未拿鲜花,鲜花被他悄悄留在学校会议室了。
  朱自清先生在表现父爱时,不写父爱的隐而不露,而倾笔力于父亲的背影;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倾情于在皇城人海中租一椽破屋细数着漏下来的日光,倾情于槐树的落蕊,倾情于秋蝉的衰弱的嘶鸣等。他们关注这些被人忽略的地方,创作了不朽的经典。在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别了,大不列颠尼亚》,选择了英国离港的角度,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二、逆向思维,反向取新
  也就是说,在对待事件,评论事物、人物时,从反面来深入思考、立意,往往另有奇趣。在你做作业时,突然停电了,你会怎样?不满、抱怨、咒骂、烦躁、恼怒……反向思维,想一想停电的优点: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停电后,一家人天南海北,其乐融融;平时不停地工作,停电后,一个人在黑暗中默默沉思;平时埋头作业,停电后,仰望星空,发现其美,触发哲思;还可以享受黑暗,品味黑暗,等等。这样的逆向思维,别具只眼,别出心裁,自能取胜于众。在“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古代送别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劝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品性都能让人的心弦为之一振。
  三、勇于割舍,不断探究
  在写作时,人的惯性思维往往很强,我们在记叙一个人、叙述一件事时,自然而然地会惯性思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脑海中有些东西是非常活跃的,活跃的东西往往很容易提取,甚至可以不假思索。而且它们具有“同一性”,即这活跃的东西是属于大众的。我们要选择独特的角度,一定要勇于割舍。舍弃最初想到的东西,舍弃再次想到的东西,舍弃……在不断的舍弃后,你的切入角度独特了,你的发现与众不同了,你的思维深入了,你的文章不再是“写作”而是“创作”了。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写《必须跨过这道坎》时,描绘了王维山水诗自然有情、人物闲雅的意境,然后追问王维何以如此,并给予回答:王维跨过了世俗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道坎,而创造了另一种不朽。如果没有不断的舍弃,很难有这样独特的角度和深邃的见解。
  创作源于生活,生活五彩斑斓而又芜杂繁乱。如果我们什么都想表现,作品一定会很平庸。现实生活需要我们“提纯”,在“提纯”时,如果我们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并以小见大,作品往往能表现生活的本质。
其他文献
作文的尊严从何而来?笔者认为,有以下路径可走。  一.寻找学生作文的自信路  要享受作文的尊严,先必须要有自尊。自尊源于自信,自信是建立在拥有实力基础上的心理状态。实力来自理想,来自历练,来自探索。有了历练和探索,学生自然就不会盲从与跟风,就会扎扎实实地寻求作文的自信之路。  1.唤醒学生拥有丰富写作资源的自信意识。不少人认为,中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不多,没有占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其实,学生写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