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肠腔充气扫描及图像重建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ch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肠腔充气扫描及图像重建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206例临床可疑大肠癌患者经肛管肠腔充气后行全腹快速容积扫描,轴位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分别行MPR、SSD、Raysum、MIP及CTVE成像。将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并与超声(US)、肠镜(CC)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大肠癌192例,MSCT检出189例。MSCT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4%、92.8%及98.1%,对肿瘤的大体分型符合率为98.4%。MSCT对大肠癌的定性诊断能力高于US和CC。结论MSCT肠腔充气扫描安全、快速,综合运用二维及三维成像技术对肿瘤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特征、血供来源、肠周淋巴结等细节征象,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1例胰腺癌组织中TFPI-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TFPI-2 mRNA和蛋白在中低分化、有神经侵犯、有淋巴转移、有血管浸润、分期晚的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
第十五届国际乳腺病大会暨第三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将于2008年10月23—26日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是由国际乳腺病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主办。
期刊
一稿两投(一稿多投)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投寄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重复发表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发表,无论是印刷版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期刊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增生核抗原(Ki67)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32例直肠腺癌患者的活检标本及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和Ki67的表达。结果VEGF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VEGF阴性表达者对放
患者男,60岁。2006年12月因体检发现双肾占位伴左腰区隐痛酸胀来我院就诊。CT检查示:左肾上和右肾下实质性占位,大小分别为11.0cm×9.4cm×8.5cm和3.5cm×4.3cm×4.1cm,肝右叶和左下肺见可疑转移灶。同位素肾小球滤过率(GFR)检查示:左肾20.39ml/min,右肾25.40ml/min,总为45.79ml/min。左肾肿瘤活检诊断为透明细胞癌。根据以上检查结果,临床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盛祖教授主编,赵平教授作序的(PET—CT技术原理及肿瘤学应用》一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该书的重点及目的是让医生能够读懂物理,而物理工程人员又能了解医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PET—CT物理技术及临床应用专著。全书分为基础篇、技术篇和临床篇。物理及技术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正确分析和解释PET—CT图像,拓展PET—CT的应用范围及深度,从循证医学视角分析PET.CT的敏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应用,E-mail通信已经成为快捷便利的通讯方式之一,本刊的读者作者群中拥有E-mail地址的作者数量也日益增加。为了方便与各位作者及时联络,提高我刊刊出文章的时效性,缩短文章的刊出时滞,同时避免稿件在邮寄过程中的丢失,请各位作者在投稿时,除提供便于联系的电话号码外,务必提供常用有效的E-mail地址。
期刊
中华介入放射学会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将于2008年6月27~29日在中国上海举办第二届肝癌综合介入诊疗国际会议。本次大会旨在为各位同道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总结和交流在肝癌综合介入诊疗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展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大会组委会将邀请50多位在该领域享有盛誉的国内外专家参会,深入和全面地探讨肝癌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最新热点。参加会议的注册代表可获得国家继续教育I类学分8分。大会具体信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多发生于CD117免疫表型阳性者。传统化疗药物对GIST疗效不理想,随着CD117检测及针对c-KIT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GIST的诊断率和疗效均有明显提高。欧洲医学肿瘤协会(ESMO)干2004年发布了《关于GIST诊疗的欧洲共识》,美国国家综
目的观察国产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多柔比星治疗经一线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对88例经含铂类药物化疗后进展的NSCLC患者,使用多柔比星40mg/m^2静脉冲入,第1天;国产(试验组)或进口(对照组)多西他赛注射液70mg/m^2静脉滴注,第2天。21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试验中不预防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