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的梦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院子里有一棵树,我经常看着它,它也看着我。
  树上火红的花瓣,轻轻地摇着。我很好奇,问:“你为什么总是摇摆个不停?”
  “我想飞。” 我似乎听到了花瓣的回答。
  “花瓣就是花瓣,永远不会像鸟儿那样飞上蓝天。”
  “等着瞧!”它淡淡地笑着。
  花瓣从春天摇摆到夏天,开得执着、热烈。我感到诧异,就问花瓣:“一个季节的时间,你学会飞翔了吗?应该明白……”
  “可能吧,”它望着天际,叹了口气,“虽然我永远飞不上蓝天,可我依然无法阻止自己追逐飞翔的梦想。”
  花瓣看着我,淡淡地笑着。
  “既然知道自己不能飞上蓝天,又怎么不放弃呢?”我有点小糊涂。
  “可能是因为在我心中,一直放不下飞翔的梦想……”它朝我笑了笑,笑容里含着一丝悲伤……
  秋天到了。
  我来到庭院,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干枯的花瓣在飞舞,风中飘来一股淡淡的香味。我似乎听见轻舞飞扬的声音,那是超越平凡的欢呼……
  忽然,一阵凉风掠过,一片花瓣像一位单翼天使,在坠地之前,它憋足了劲儿,涨红了脸—最终还是没有飞上天去。天使飘落在大地上,如同夏日天边那一抹消逝的火烧云,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
  看着花瓣曾经生长过的那棵树,我耳边不由得响起那曾经读过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时,我眼眶一热,泪水缓缓流淌。我默默地在心里说:“你的梦想实现了,可换取的是你一生的等待啊,你不后悔吗?”
  花瓣没有回答,只是一脸灿烂、安详的微笑……
  点评:
  干枯的花瓣离开枝头,想飞,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终究没有飞起来。当“我”问花瓣“你不后悔吗”,花瓣只是报“我”以微笑,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为花瓣的追梦之旅做了形象、生动的注解。
  (指导老师:朱 襟)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作前积累——整个习作工程的源头环节往往收效甚微。名目各异的“采蜜本”“摘记卡”,日复一日的被动积累,盲目摘抄,却是片面注重语言的积累,再加上不整理,不疏通,不学以致用,最后只是劳而无功。作前积累被喻为是“死水一潭”。  如何救活这潭水——让“水质”变优良、让“水源”更充沛,终年潺潺不息,“水”到而文成,“水”优而文活?  这里面不仅要有语言的积累,更要引入生活的积累、思维的积累、情感的积
【摘 要】为达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一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对整本书阅读的恐惧感。以《西游记》的原著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采取辩一辩、读一读、理一理、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写一写等策略,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初读”“再读”“细读”“深读”原著,由此加深学生对原著的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关键词】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兴趣;《西游记》  培养学
这两节课体现了金华市小语会的研究课题——半小时课堂的理念。这两节课给我的印象很深!刚才叶立新老师的讲座让我对这个课题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现在的理解是,半小时课堂首先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教学的导向。  半小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要追求的是多学少教。透过这两节课,我们看到课堂有了一些变化: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环节变得更加简单、精练了,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半小时课堂实现了我所追求的阅读教学的
【摘 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要依靠多种学科、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相互作用。教师在实施课文教学的同时,应学会适当拓展,采用跨学科乃至跨领域的方式,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作整体性的思考,做好学科内部的统整、学科之间的统整、不同形式学习资源之间的统整。以期让学生在不同学习内容的互相融合中、在各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统整;跨学科;跨领域  
游泳池里嬉戏  蹦跳起浪花和笑声一片片  夏天才有的蝉声  池边的树就像  一把把会歌唱的伞  逃离暑气  从冰箱拿出雪糕  一种冷到骨子里的  冰爽  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那一次看明星成龙  找十二生肖铜兽首  见识到我国的稀有宝贝  后来在报纸上  看到真实的两个铜兽首  终于从海外回归北京博物馆  许多的童年时光  不用在作业本上歪歪扭扭  真想季节搭弓  大雁做箭  一箭射向那火热的夏天
我们家的电视整天开着,我不愿意放过每个频道,一直认为好看的节目我没有错过一个。可是今天,我却放弃了这种看法,因为老师今天带领我们看的节目,比我以往看的任何节目都精彩。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早晨到校之后,升完国旗回到教室,老师就带领着我们欣赏了CCTV科教频道播出的节目《我们的一本课外书》。  大概是因为老师觉得,我们班大多数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想让我们学学那些爱看书的人,练练自己的口才。 
语文老师说:“请同学们用‘陆陆续续’这个词造句。豆豆,你先来吧。”  豆豆马上回答道:“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老师好奇地问:“你到底有几个爸爸?”
古代著名文论家金圣叹评价《水浒传》塑造人物个性技巧时,曾说:“《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这句话就是说,《水浒传》中的人物,都写得各具个性。  在小说里,一个个人物深深烙在我们的脑海里,“活”在我们心中。成功的关键,在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彰显了人物的个性。  怎样才能做到这些,把人写活呢?  一、描写独特的
“1 X”群文阅读教学这种新的阅读教学形态,将改变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一些弊病,意味着最大程度地“让读”“让学”,显然,“1 X”群文阅读不应该是“教”的展示与表演,而是一种以“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那么,如何确定以“学”为出发点的“学情视角”, 依据当前语文教材实施“1 X”群文阅读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的“促学”系统?笔者试图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议论文体教学为例,从学习起点分析、学习状态关注及
我们中华民族的对联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人名联以其独特的内容、精妙的构思、妙趣横生的韵味。在博大精深的对联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是文学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  人名联又叫“人名对”,一般是在上下两联的相同位置写入人名,形成巧妙的对联,可供欣赏。  相传,明朝文学家李梦阳到江西任督学时,偶尔发现了一考生与他同名,便有意将其叫到面前,出了下面这一上联来考这个考生: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