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月27—29年月—日中卫市暴雨与同期水汽和上升运动的垂直结构关系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临夏州1981—2015年6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临夏州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临夏州五县一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全州范围内每10年增加96.9 ℃·d。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广河县,平均每10年增加170.5 ℃·d;≥0 ℃初日由南向北显著提前,终日没有明显的提前或延迟趋势,各地区的初终间日数变化都呈增加趋势,临夏市、广河县、康乐县增加明显,永靖县、和政县、东乡县略有增加。通过分析0 ℃界限温度积温的时空变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临夏州热量分布和变化趋势,而且对于作物及其品种的合理布局、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引种和调整种植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0 ℃积温;变化特征;甘肃临夏;1981—2015年
  中图分类号 P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30-01
  一定的热量条件是保障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1],而大于或等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温及其相应的持续日数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是积温的2种主要形式。有效积温通常用于指导多种生产活动,比如农业规划、引种、预测农时等多个方面,有时也用于某地区病虫害发生情况分布预测方面;除此之外,积温是一种重要的热量资源指標,可作为判断某地某作物能否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判断依据。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地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全球性气候变暖越发明显。在此背景下,我国西北地区的气温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环境因素变化,从而对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熟制及结构等产生较大影响;近些年来,全球性气象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愿望日益迫切[2]。近几年来,关于临夏州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降水、气温等方面[3-8]。本文对1981—2015年临夏州≥0 ℃积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临夏州永靖县、东乡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临夏市五县一市1981—201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逐年积温资料统计分析。
  1.2 确定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的方法
  本文在通过界限温度的初日与终日计算方面采用了5 d滑动平均方法[9-10],在升温季节中,初日选定为第一个≥0 ℃的5 d滑动平均气温中的收割日期;在降温季节中,终日选定为最后一个平均气温≥0 ℃的日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0 ℃年积温变化特征
  2.1.1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积温变化。通过对临夏州1981—2015年的≥0 ℃年积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初日提前,其有效日数呈上升趋势,期内积温明显提高。积温平均每10年增加量分别为临夏市93.2 ℃·d、永靖县93.3 ℃·d、东乡县144.2 ℃·d、广河县170.5 ℃·d、康乐县83.7 ℃·d、和政县113.2 ℃·d,其中≥0 ℃积温增加最为明显的是东乡县、广河县。
  2.1.2 ≥0 ℃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分布。稳定通过0 ℃的有效日数是指≥0 ℃的初终日间日平均气温≥0 ℃的天数;稳定通过0 ℃的期内积温是指≥0 ℃的初日和终日之间的日平均气温之和。临夏州日平均温度≥0 ℃初日由南向北显著提前,≥0 ℃终日变化不明显,初终间日数显著增加。统计结果显示,1991年、1999年、2014年是稳定通过0 ℃的初终日、有效日数、期内积温发生突变3个时间节点,具体而言,1989年以后稳定通过0 ℃的初日明显提前,通常提前了10 d以上,提前最为明显的是广河县,超过15 d;此外,1998年以后有效日数也大幅增加,普遍为15 d左右,提前最多的是康乐县、临夏市,在17~22 d之间。期内积温2008年后比2008年前增加210.3 ℃·d以上,东乡县、广河县增加最多,超过270.5 ℃·d,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终日变化不大。
  2.1.3 ≥0 ℃积温的年际变化。临夏州≥0 ℃积温的年际变化有5个上升阶段,分别在1985—1987年、1989—1991年、1997—2002年、2008—2011年、2013—2015年,2015年出现了最大值,最大变幅为508.0 ℃·d。
  2.2 积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中,≥0 ℃积温显著增加,农作物的发育期相应缩短。临夏州1981—2015年间,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0 ℃积温迅速增加,经常出现异常高温情况,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大量的热能,为丰产、增产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临夏州各地≥0 ℃积温呈增加趋势,作物生长期内积温明显增加,有利于作物的成熟,可引种和扩大喜温作物种植面积。但是,由于≥0 ℃积温不断增加,致使春季播种提早,农作物相应的生长阶段也相应前移,大大提升了晚霜冻发生概率,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此外,气候变暖后,为多种病虫害的繁育、发生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
  综上所述,积温变化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热量的同时,也对农业生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充分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提升应对气候
  变化能力十分关键,能否充分适应、利用气候变化规律,能否合理趋利避害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3 结论与讨论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夏州多项特征指标均有所提前或提升,如日均稳定通过0 ℃的初日提前,平均每10年增加3.7 d;积温显著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96.9 ℃·d;有效日数明显提升,平均每10年增加4.5 d。此外,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的终日变化不大。   (2)积温量大一方面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热量,从而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为高产丰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病虫害频发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充分掌握积温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适时合理調整农业结构布局,对促进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3)水、热、光资源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11-12]。0 ℃的界限温度初日提早、积温量增加利于农作物缩短生长期。热量资源的变化会对农作物种植与培育、农机配套技术以及标准化栽培体系等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如何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积温资源并能够科学规避气候灾害的方案、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4)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高温日数不断攀升,积温迅速增加,无霜期延长。各地积温变化呈上升趋势,热量资源空间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必然对农业生产布局产生直接的影响,临夏州大部分农作物及牧草的生育期有所缩短,播种期有所提前。
  (5)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1981—2015年临夏州≥0 ℃年积温变化分布不均,各地选择作物品种和熟性很关键,积温指标对于指导农牧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刘丽娜,师庆东,张飞.北疆地区近41来积温变化趋势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0):52-56.
  [2] 巴音达拉,师庆东,付金花.甘肃、内蒙古西部与青海近代积温变化趋势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9,26(1):136-141.
  [3] 朱元福,田辉春.青海省共和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189-9191.
  [4] 郭连云,王万满,熊联胜.共和盆地近50年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1):141-144.
  [5] 郭连云,丁生祥,汪青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1):219-226.
  [6] 赵俊芳,郭建平,马玉平.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及适应对策[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2922-2930.
  [7] 唐湘玲,刘月兰,魏文寿.石河子地区近46年来积温变化趋势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1):83-87.
  [8] 樊晓春,郭江勇,杨小利.西峰黄土高原冬季积温变化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3):318-321.
  [9] 王树廷.关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级界限温度初中日期的统计方法[J].气象,1982(6):29-30.
  [10] 韩湘玲,孔杨庄.关于“界限温度”确定方法的讨论[J].中国农业气象,1984(3):55-57.
  [11] 刘德祥,董安祥.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19-125.
  [12] 季生太,杨明,纪仰慧,等.黑龙江省近45年积温变化及积温带的演变趋势[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2):133-137.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纳雍县山区用1.07 hm2池塘开展以投放草鱼为主养殖试验,投放投放大规格鱼种3.3万尾/hm2,其中草鱼占85%。经过18个月养殖达到上市规格,草鱼平均尾重为1.3 kg,平均养殖成活率达到78%,获净利润45.79万元。发展大面积推广养殖将对解决纳雍县渔业生产、农民脱贫致富起推动关键作用。  关键词 大规格鱼种;成鱼养殖;实用技术;实例;山区池塘  中图分类号 S96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 在水城县野钟乡响石村开展云烟87品种套袋免打顶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烟杈个数较常规打顶对照少3~4个,烟杈长度较常规打顶对照短3.5 cm,烟杈生长速度慢,农艺性状方面,烟株最大叶长较常规打顶对照多2.7 cm,最大叶宽较常规打顶对照多1.2 cm,由此可见,烟株套袋免打顶有利于促进上部烟叶开片。  关键词 烤烟;云烟87;套袋免打顶;烟杈;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要 六盘水市天门村是我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之一,资源特色鲜明,布依族文化氛围浓厚。以天門村为例,研究其资源价值和村落保护难点,并从文化资源的保护、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与旅游设施建设3个方面探讨了天门村的旅游发展对策。  关键词 传统村落;资源保护;旅游发展;贵州山区;天门村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59-02  Tour
摘要 总结了阜阳市小麦绿色增产轻简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良种准备、整地、精细播种、科学合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推广小麦绿色增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小麦;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24-01  安徽省阜阳市是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小麦年产量占全省总产量
摘要 在玉米生產过程中要想达到高产、稳产,选择优良品种是关键。汕头市是鲜食甜糯玉米的优势产区,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通过介绍玉米产业发展概况、品种分类和良种选择原则,提出适宜汕头市种植的优良鲜食甜、糯玉米品种。  关键词 鲜食玉米;品种选择;广东汕头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58-02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优良的品种和种
摘要 为实现青贮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以青贮玉米品种强盛30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施肥水平,研究并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青贮玉米的生长指标、叶面积、产量等。结果表明,基肥施尿素187.5 kg/hm2、磷酸二铵228 kg/hm2及追肥施水溶肥(35-0-10)315 kg/hm2;基肥施尿素127.5 kg/hm2、磷酸二铵228 kg/hm2、磷酸钾90 kg/hm2及追肥施尿素282 kg/hm2;
摘要 本文就吉林省延边州发展柞蚕二化二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采用春稚蚕室内合成袋育、秋蚕室内人工补温、室内保卵等技术,解决了延边地區一年放春、秋2个世代柞蚕结茧率低的难题,并且通过近12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导出延边州秋柞蚕的收蚁时间,以期为延边州柞蚕二化二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柞蚕;二化二放;可行性;吉林延边  中图分类号 S8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
摘要 对3种生物菌肥在轻度板结土壤葡萄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菌肥对葡萄叶片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不一,高活性全营养微生物肥处理组葡萄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为最高,所有菌肥处理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均显著高于正常管理葡萄园对照,且以生物酵素处理最高。  关键词 葡萄;生物菌肥;叶片;果实品质  中图分类号 S663.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摘要 介绍了甜玉米品种益甜608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品质分析和抗病性。审定3年以来,根据其遗传基础、示范推广和市场消费等反馈分析,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品质佳、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华南及类似鲜食玉米生态区域种植,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甜玉米;益甜608;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
摘要 对南美白对虾与方斑东风螺的混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索方斑东风螺与南美白对虾协同健康生长的养殖模式。结果表明,在成活率和病害防治方面,水泥池养殖方斑东风螺优于池塘养殖,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较优于水泥池混养;经过对比发现,在水泥池中以养殖方斑东风螺为主,适当投入虾苗的养殖模式较好;可见,在水泥池中适当投放虾苗可以减少病害,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方斑东风螺;混养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