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初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科技创新研究

来源 :应用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t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要介绍最近5年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气象数值预报系统科技创新研究”框架内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重点是卫星等遥感资料在变分同化中的应用,高分辨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全球资料同化与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模块化与并行计算,数值天气预报新技术的研究等,并扼要介绍我国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业务应用试验.最后,对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进一步发展做了讨论.
其他文献
2003年6月22—23日受冷锋和低空急流影响,湖北省东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用每6min一次的武汉多普勒雷达资料,详细分析了冷锋和低空急流天气系统在多普勒雷达径向
文章概述了数据仓库的概念和特点。讨论了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侧重于数据仓库技术在天气预报领域中的应用。数据仓库技术
强暴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天气是造成洪涝灾害最主要的降水天气系统。以广州雷达和梅州雷达的拼图资料以及温州单站雷达资料为基础,讨论了TREC方法中时间步长、网格大小
该文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包括对我国历史气候资料的恢复、重建和整理,气候区划,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研究,对青藏高原温度和
利用1881~2002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月、季降水资料,采用历史曲线分析、功率谱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降水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和辽
提出了一种使用平均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联合雨量计校准估测地面降水的方法.选用2002年、 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宜昌和合肥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雷达在几次大范围
利用2001年夏季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地区大气边界层实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流动沙丘和临近流动沙丘的玉米地两种典型下垫面的辐射通量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和玉米地地区的总
在复杂地形条件嵌套细网格模式基础上,利用球圈模式与有限区域模式自嵌套,就三维嵌套方法在长时间积分中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三维嵌套对垂直层次选取较敏感;在长
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遗传算法(GA)和模糊减法聚类(FSC)交叉融合、优势互补思想进行副热带高压影响因子的综合聚类分析和副热带高压指数的诊断预测.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
研究雷达回波Z(R)垂直廓线VPR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VPR的生成方法,二是用VPR订正雷达估算降水的技术。在简要比较现有生成方法——参数法、平均法和识别法的主要特点后,认为平均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