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河南省各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ber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1
  摘 要 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的提出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而提出的,是从体育的角度对人们生活状况的解释,是对体育活动在生活中重要性的强调,对体育在生活中作为生活组成部分的重视。体育生活方式的提出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尤其是各高校的大学生,校园生活日益丰富,随之体育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就通过对河南省几所高校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策略,以促进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现代化体育生活方式。
  关键词 体育生活方式 大学生 现代化
  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指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良好形势和行为特征。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然而,体育也逐步步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等7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其中男生367人,女生289人。有效回收率为75%。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通过对几所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我们发现仅仅有59%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来参加体育活动,这个结果让我们很意外,而且其中34%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放松,由于学习时间过长,他们想通过体育活动来放松,做到劳逸结合,而且我们在调查结果中发现,不同阶段的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目的不同,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技能型的为主,他们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巩固正课教育的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运动;而二三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娱乐型为主,因为这两年是他们在校最轻松的时光;四年级的学生也就是临近毕业的学生,以交往型和健身型的较多,原因在于临近毕业同学情更显珍贵,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去应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
  (二)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体育的认识以及体育生活方式方面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体育生活方式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大部分学生对参加体育课余活动兴趣不大;由于受主观因素,大多数学生主要以观赏其他同学为主,自己的体育行为成分较低;大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水平有显著差距,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比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的高校学生更愿意参加体育课余活动,比如,我们在调查中就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郑州大学的学生参加体育课余活动的学生比周口师范学院参加体育课余活动的学生明显多很多;有些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组织相对松散,因此导致了课余体育活动的无规律性和盲目性;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受场所和时间的限制。
  三、建议和结论
  (一)应该加大对高校学生的体育课余活动的宣传力度
  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参加体育活动的益处,并且了解体育活动的各种功能,了解体育精神,就是所谓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而课余体育活动是建立现代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二)有组织的参加体育课余活动,完善体育课余活动管理制度
  由于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因此学生们对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思想比较懒散,没有明确的体育行为,学校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制度做到监督作用,使体育课余活动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身上,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参加体育课余活动的意义,比如可以建立适应体育课余活动的俱乐部形式,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三)加大对体育设施及体育课余时间的投入
  高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大学的活动一般都在校园内,调查中发现选择在校内参加体育课余活动的学生在60%以上,因此,学校应该做一个调查,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来确定需要哪些体育设施以及安排一个合理的体育课余活动时间,以便更好的开展一个丰富的体育课余活动。
  (四)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
  学校可以适当的组织体育赛事,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增加他们对体育的认识,让学生们培养体育精神,增强意志,体育赛事不光是运动会等一类的运动赛事,还可以是体育知识竞赛,让学生更充分的去认识体育以及了解一些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伍晓军.体育文化学[M].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102.
  [3] 马连鹏.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与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4.1:3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四川省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艺术类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优秀率较低,体育文化素养认知较差,未具备终身体育的体育能力。提出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改革,达到培养和提高艺术类学生的体育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高校 艺
Coal measure gas (also known as coal-bearing unconventional gas) is the key field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in recent years.The ex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1  摘 要 以赤峰市的三家游泳馆的爱好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市游泳运动发展的现状以及对我市的游泳运动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市民 游泳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游泳能有效的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游泳不仅有利于心肺功能提高,对于儿童更有利于长高,在水中自身重力作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来研究淄博市成人比赛开展现状,包括:城市足球联赛开展现况、四所大学足球竞赛开展情况、足球场地设施状况、城市联赛及学校足球比赛经费来源、城市联赛教练员的专业经历情况、城市联赛参赛队员的专业经历情况等六个方面。  关键词 淄博市 成人足球 城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用理论去设置问题情景,引导欣赏者(学生)碰撞思维,与文本“共情”,与作者“共情”,与物质世界“共情”,创造“共情”效应.本文以《项链》课堂学
阐述核心素养的学习重点之课程设计具有的功能:可统整过去领域/科目之能力指标与教材内容,发展学习表现与学习内容,具有教育专业沟通媒介的课程设计功能;可作为领域/科目课程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口与财富高度集中,城市向大型化、复杂化发展,在地震面前变得越发脆弱,而我国多数城市位于地震高危险区,灾害风险迅速攀升。充分借鉴国际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先进理念,结合当今智能技术,开展地震风险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已成为我国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域与城市地震风险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以研发高性能区域与城市地震灾害监测及组网观测技术为手段,建立融合工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1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将满族珍珠球作为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载体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出满族珍珠球符合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内涵、规则和参与要求。  关键词 校园文化 珍珠球 文化内涵 人文精神  满族珍珠球是满族人民基于采珍珠这种生产劳动改编而成的寓欢庆丰收、传授技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