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狂想曲

来源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野心勃勃的建筑师们开始将他们对于城市的畅想用钢筋和混凝土在大地上浇灌成型。那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现代主义建筑,经过精密的设计,在远离传统思想的遥远大陆被规划与构筑。
  身处“现代”这个时间轴点,回顾那些天马行空的宏伟计划,也如同窥视人类对于未来的鬼马狂想。
  对20世纪50年代,两位现代主义建筑的巨人——柯布西耶和奥斯卡·尼迈耶(OscarNiemeyer),分别主导了两个惊人的乌托邦实验:印度西北部两个邦的新首府昌迪加尔(Chandigarh)和巴西刚刚建立的首都巴西利亚(Brasilia)。无论在气质和手段上,它们之间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它们的差异主要还是两个文明史长短、宗教信仰、风土人情都迥异的大陆之间的距离,也是两个不同境遇建筑师的各自人生。柯布西耶遇到印度政府的说客,提及这个可以耗费一个人毕生精力的城市建筑项目。那时候,他已经到花甲之年了,尽管昌迪加尔项目得到了尼赫鲁的大力支持,这位在人生最后一段路上小跑的建筑师,甚至都没来得及看到它被完全建成。在地球的另一边,尼迈耶差不多在同一时期接到巴西政府的邀请。和古老、迟缓的印度相比,巴西这个白人殖民者建立的国度毕竟还像一个年轻的小伙,有着后者的好体力和生活的兴致。三权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物——巴西总统府、国会、联邦最高法院——虽然也和昌迪加尔一样有着类似的明快线条,去除繁缛的极简形体,它们的“原生态”到底有着不同的经济基础,映衬的是不一样的文明社会里的仪式感。尼迈耶不仅看到了巴西利亚在建筑学上的声名鹊起,也看到了它在以后的岁月里和昌迪加尔拉开距离。前者已经成为巴西这样一个重要国家当仁不让的政治中心,它被人批评为高冷、非人,和桑巴、足球、狂欢节都距离遥远,在某种意义上却正反映出它象征化的预设意图;后者则继续隐身在世界的角落里,即使在印度,也不算什么特别重要的景点,今天去的游人可以看到栖居在其中的土著人执拗地按他们的方式持续“改造”着这个柯布西耶用混凝土浇筑成的城市。建筑师召集了他的一大批欧洲朋友为建筑设计各种细节、家具和设施,使得它的粗野也别具风味,但本地人并不十分买账,它意外的艺术收获至多只能成为依然故我的古老生活的一种奇特的注脚罢了。
  在“本地化的现代主义”中,我们可以看到精致的现代主义(有的批评家称之为高级现代主义或“白”现代主义)和粗野原生的现代主义(“灰”现代主义)奇妙的合流,也是昌迪加尔和巴西利亚最终的和解。这里提到的案例是建筑师里卡多·波菲尔(Ricardo Bofill)早年著名的Walden 7。这个建成于1975年的巴塞罗那郊外的446间公寓是人间的住所,而不是建筑师的社会理想。没有哪个平庸的房地产商会涉足这样一所气质神秘、结构繁复、迷宫般的产业。以30平方米为模数,建筑师躲在现代主义“居住的机器”的著名命题下,把18座塔楼、七个中庭、两个顶部游泳池以及数不清楚的楼梯、烟囱、平台连缀成现代的骑士城堡。他打着经济性的旗号去除多余的装饰,营造出使人困惑的气氛,以便利居住为名,构建了一座巨大而复杂的立体迷宫。
  Walden的名字直接来自小说家斯金纳的乌托邦小说Walden Two,同时隐隐指涉着梭罗的《瓦尔登湖》——它的典故已经展露出它自相矛盾的方面,既要寄身在喧嚣的俗世中满足世人的好奇和想象,又显示出对时代的抗拒和自我封闭——它是现实中生造的一处梦境,以理性的手法带来神秘主义的气氛,离“现代”既近又远。
  少年得志的波菲尔并不像到处碰壁的柯布西耶那样在推销自己时那般狼狈不堪,也不像尼迈耶对政治有过于旺盛的热情。50年来在五十多个国家设计超过一千个项目的波菲尔,最终变得不再像个艺术家,他在把现代主义建筑的诉求推向极致并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同时,也消解了它原本富有的张力,淡去了最初不羁的冲动和旺盛的熱情。
  也许,他的一生也正是现代主义自身宿命的缩影。
其他文献
比起橱柜上那些落满尘埃的纪念品,一个能够代表当地气质和旅途心境的文身或许更历久弥新。这些带有温度和记忆的图腾存在于人们的皮肤之上,从一个远方行至另一个远方。  洛杉矶:好莱坞荣光  MiSter Cartoon  在好莱坞,Mister Cartoon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可以说是带着艺术的灵魂降生在洛杉矶这个天使之城的,幼年时的他便意识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并于12岁时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付钱的文
期刊
如果澳大利亚有“人设”,我们猜想他是个“多面手”,首先他是技术控,会各种语言、懂社交网络,还会调侃这种话题;其次,他是生活精,喜欢招呼世界各地的朋友去“做客”,还能让度假成为打工的方式;最后,他的朋友圈大概有个群叫“同行者”,专业技能、行业信息都能随时溝通。  技术控  出发去澳大利亚,你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  1.官方网站一站式解决旅行问题  2013年重新改版的网站提供19种不同语言的版本。 
期刊
九月是甘南桑科草原最短暂也最好的季节,一觉醒来植物在晨霭中悄悄绽放开来。避開拉卜楞寺的游人如织,去20分钟车程外的帐篷营地诺尔丹帐篷营地偏安一隅。在营地新揭幕的Lounge屋顶露台享用一顿正宗的藏式早餐,从香甜醇厚的牦牛酸奶、软糯绵密的青稞吐司到胡麻、本地手指大小的土豆和各类鲜美多汁的水果。这些来自本地农牧民的丰厚物产会让你在眺望无尽高原的同时,也感叹美食当前的岁月静好。
期刊
寻找100个新中国的图景并不容易,对于我们这群“80后”、“90后”而言,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重新梳理对本土的认知。  在江南的乡村,我们看到年轻的中国设计师如何从历史文化和自然平衡的维度去改造被“遗忘”的角落。而当一座座新乡村、新民宿崛起时,曾经走出大山的年轻人也开始重新思考拼搏和生活的意义。在云夕戴家山,我们遇见了畲族山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这个“新村民”告诉我们,一座畲族文化主题的精品
期刊
位于伦敦瑰丽酒店内,Scarfes酒吧的大理石墙面同时也是精彩纷呈的巨幅画布,展出英国著名艺术家及漫画家Gerald Scarfe风格诙谐又引发人们热议的绘画杰作。Gerald坐在为他预留的座位上,点了—杯最爱的马丁尼,开始讲述自己最酷的旅行:“那是十年前的一次滑雪,虽然我在那次经历中受了点小伤,不过滑雪的确是一件又冷又酷的事情。”——英式幽默的Gerald对于“Cool”的一语双关津津乐道。酒吧
期刊
当“快闪”风吹过餐饮界、零售业,波及旅行时,会激发出什么样的火花?从一次逃离都市的快闪野餐,到远至天涯海角的快闪露营,这些短暂经历会让你更加了解,那些消失的才是最好的。  “一眨眼”快闪露营  受到时下流行的快闪(Pop Up)餐厅、商店的概念启发,高端旅行公司Black Tomato的联合创始人TomMarchant创造了一种快闪旅行体验“Blink”——它能提供极致个性化的露营体验,根据你的需
期刊
在“人设自由”的年代是否“城设”也千变万化?你真的了解生活的城市?我们找到三个城市探险者,三种方式,让你发现城市的另一面。  成都·ROsa  一本杂志,一个世界  一簇茂盛的爬墙虎围绕着深色的铁牌,铁牌上是繁体的“無早”两个大字。这家集合了书店、小食店、生活方式的店铺,以一种精致而独立的方式,立足成都这个以“慢生活”而闻名的城市。無早书店的前身是Rosabooks,这是一个以创始人Rosa的名字
期刊
如今,无人机不再是摄影行家旅拍的秘密武器,即便是去海岛度蜜月的情侣,往登机箱里塞一台无人机也是比专业相机来得更简单的决定,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最接近酷炫天空视角拍摄体验的时代。  抛开遥控器,解放双手  一个人旅行,当没有同伴给你拍照的时候,与其手忙脚乱地设定倒计时拍照,不如与你的无人机智能镜头互动起来,用手势调整拍摄的角度和控制快门更从容。激活人脸智能识别后,你可以对无人机摇手,让它飞得更高、更远,
期刊
同一出戏在一个月时间内连看三次,幸好是百看不厌的《费加罗的婚礼》。在欧洲小城,小剧场小制作,演出版本各不相同,常常有出人意料的看点——特别是在对两性心理的诠释上。  自诩为“OQ”(英美人所谓的“OperaQueen”),每次去欧洲总不忘在行李中放一件正装外套,看戏时用得着。最周折的一次欧游是从北京走陆路到延吉,飞海参崴,用半个月时间走完近万公里西伯利亚铁路全程,然后从莫斯科进入北极圈,折向圣彼得
期刊
当创意阶层崛起时,我们的旅行正在发生转变。更有品味、更加个人化、更在意旅行中的心灵收获——这些需求与社交网络、共享经济碰撞、发酵,呈现出全新的旅行态度和方式。  孙赛赛:“创意阶层的旅行趣味更窄众,产品越贴合特定的兴趣,互动性就越高。我旅行时会找KOL当向导。有一次在库斯科古城,我在一间美国纺织专家开的古董店里消磨了整个下午,对印加文化、织物以及库斯科古城的变迁都了解得更深刻。我们需要的就是通过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