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3日,在云南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暨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上,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罗嘉福作了题为《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突破口加快云南高中阶段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讲话,以下为讲话摘要。
在谈到突出重点,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时,罗嘉福指出:
第一,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历史任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基础在教育。我省要将人口压力转为人力资源,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我省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十万高技能人才和数百万高素质劳动者。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着力解决我省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技术工人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第二,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入改善民生的内容,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促进教育公平,首先是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要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我省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就是不仅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还要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而且要掌握一技之长,就是要使“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要求我们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开展多种职业培训,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
第三,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省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迈进的新形势下,必须迅速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教育事业才能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今后,要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读普通高中、考大学;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进入就业岗位。在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也将有一半读高职,还有一半读本科院校。同时,还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
在谈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时,罗嘉福强调:
一是继续扩大规模,确保今年招生20万人的目标。教育厅党组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决定在“十一五”期间使全省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高中阶段在校生要达到130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要达到60万人。2012年全省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70%,高中阶段的在校生要达到168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要达到80万人以上。因此,在这一时期,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今年的招生任务是:在2007年实现招生18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2万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20万人的目标,这是秦省长在人代会上宣布的,这是一项硬任务,要打一场硬仗。实现这个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一项标志性的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发展靠实力,实力靠建设。我省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不足已经成为主要矛盾。要实现在校生80万人的目标,我们现有的校舍面积要增加一倍,同时要建设一大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本构建起以区域经济和主要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地方特色经济和产业布局为纽带的资源共享、示范和辐射作用并举的全省中职学校网络和实训基地网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对此,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在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改革引领,重点扶持的原则。要重点支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方向,改革力度大,服务意识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学校。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的原则。中央和省专项资金主要起引导、推动和扶持作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州市政府,希望各地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领下,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既要为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学校提供配套资金,也要普遍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职业高中和中专学校建设要统一规划,对办学效益好和办学效益差的学校实行分类指导,对好的学校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特别要强调在改革创新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对差的学校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标准。教育部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做大做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要启动“全国示范性学校”建设工程,这是中等职业学校的“211工程”。我们要抓住机遇,力争云南有学校进入这一工程。
三是探索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在办学模式上寻求突破。玉溪、昆明等地正在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这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要大力支持,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方向。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1.校企结合的关系。要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行业企业吸收进来,形成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型的集团。2.城乡合作关系。目前,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在城市,而发展的空间则在农村。要把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3.区域合作关系。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通过组建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可以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又可以带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和协调。希望各地高度重视建立职教集团的工作,积极探索,加强调研,正确引导,使其稳步健康发展。
四是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一项重大变革,是继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具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
五是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此,要做到“四抓”:1.抓培养。要切实把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共同制定实习计划,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既能接受职业技能训练,也能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教育。2.抓思想。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制度,定期开展团组织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3.抓管理。要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学生本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4.抓统筹。要加强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做到实习计划落实,思想工作跟上,指导教师到位,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确保实习期间学生安全。校长要对学生实习工作负全面责任,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要求,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和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洗浴中心、歌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学生每天顶岗实习劳动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主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接收实习企业共同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障制度和安全保险制度,确保学生实习的健康、安全、有序。
六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也是制约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为解决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我们实施了特聘教师计划,从实施情况看基本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问题,主要是对特聘教师的理解有偏差,尺度把握不好。特聘教师原则上要从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在相关实践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录用。学历达不到要求的,应该在相关岗位有8年以上工作经历、有相关职称的人员中聘用。省的特聘教师计划主要起引导和示范作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要靠州、市、县各级政府下大力气积极加以解决。要打破现有人事制度的一些常规做法,让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得到充实。各地、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做好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工作,以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职业教师队伍为重点,认真做好规划,切实加以落实。
七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在办学方向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生命力,归根结底要靠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要靠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做出的成绩,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的行政行为,不是学校的主观愿望,而是我们能不能帮助学生就业创业,也就是我们培养的人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为社会创造财富。2.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要坚持学以致用,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要学以致用,科学安排文化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比例,制定相应考核认证的办法。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3.在教学管理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要积极推进学分制试点,为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学分制创造条件。要把实行学分制与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
八是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要紧紧围绕秦省长讲话中的“服务新农村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今年,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人次要力争超过500万。要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中职学校的作用,一方面要大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和社区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摘自罗嘉福副厅长在全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暨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 黄云刚◇
在谈到突出重点,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时,罗嘉福指出:
第一,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历史任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基础在教育。我省要将人口压力转为人力资源,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我省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十万高技能人才和数百万高素质劳动者。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着力解决我省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技术工人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第二,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列入改善民生的内容,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促进教育公平,首先是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要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我省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就是不仅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还要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而且要掌握一技之长,就是要使“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要求我们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开展多种职业培训,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
第三,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省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迈进的新形势下,必须迅速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教育事业才能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今后,要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读普通高中、考大学;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进入就业岗位。在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也将有一半读高职,还有一半读本科院校。同时,还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
在谈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时,罗嘉福强调:
一是继续扩大规模,确保今年招生20万人的目标。教育厅党组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决定在“十一五”期间使全省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高中阶段在校生要达到130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要达到60万人。2012年全省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70%,高中阶段的在校生要达到168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要达到80万人以上。因此,在这一时期,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今年的招生任务是:在2007年实现招生18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2万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20万人的目标,这是秦省长在人代会上宣布的,这是一项硬任务,要打一场硬仗。实现这个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一项标志性的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发展靠实力,实力靠建设。我省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不足已经成为主要矛盾。要实现在校生80万人的目标,我们现有的校舍面积要增加一倍,同时要建设一大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本构建起以区域经济和主要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地方特色经济和产业布局为纽带的资源共享、示范和辐射作用并举的全省中职学校网络和实训基地网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对此,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在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改革引领,重点扶持的原则。要重点支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方向,改革力度大,服务意识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学校。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的原则。中央和省专项资金主要起引导、推动和扶持作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州市政府,希望各地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领下,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既要为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学校提供配套资金,也要普遍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职业高中和中专学校建设要统一规划,对办学效益好和办学效益差的学校实行分类指导,对好的学校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特别要强调在改革创新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对差的学校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标准。教育部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做大做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要启动“全国示范性学校”建设工程,这是中等职业学校的“211工程”。我们要抓住机遇,力争云南有学校进入这一工程。
三是探索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在办学模式上寻求突破。玉溪、昆明等地正在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这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要大力支持,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方向。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1.校企结合的关系。要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行业企业吸收进来,形成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型的集团。2.城乡合作关系。目前,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在城市,而发展的空间则在农村。要把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3.区域合作关系。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通过组建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可以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又可以带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和协调。希望各地高度重视建立职教集团的工作,积极探索,加强调研,正确引导,使其稳步健康发展。
四是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一项重大变革,是继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具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
五是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此,要做到“四抓”:1.抓培养。要切实把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共同制定实习计划,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既能接受职业技能训练,也能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教育。2.抓思想。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制度,定期开展团组织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3.抓管理。要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通过签订协议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学生本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4.抓统筹。要加强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做到实习计划落实,思想工作跟上,指导教师到位,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确保实习期间学生安全。校长要对学生实习工作负全面责任,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要求,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和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洗浴中心、歌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学生每天顶岗实习劳动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主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接收实习企业共同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障制度和安全保险制度,确保学生实习的健康、安全、有序。
六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也是制约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为解决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我们实施了特聘教师计划,从实施情况看基本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问题,主要是对特聘教师的理解有偏差,尺度把握不好。特聘教师原则上要从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在相关实践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录用。学历达不到要求的,应该在相关岗位有8年以上工作经历、有相关职称的人员中聘用。省的特聘教师计划主要起引导和示范作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要靠州、市、县各级政府下大力气积极加以解决。要打破现有人事制度的一些常规做法,让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得到充实。各地、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做好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工作,以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职业教师队伍为重点,认真做好规划,切实加以落实。
七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在办学方向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生命力,归根结底要靠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要靠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做出的成绩,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的行政行为,不是学校的主观愿望,而是我们能不能帮助学生就业创业,也就是我们培养的人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为社会创造财富。2.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要坚持学以致用,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要学以致用,科学安排文化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比例,制定相应考核认证的办法。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3.在教学管理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要积极推进学分制试点,为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学分制创造条件。要把实行学分制与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
八是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要紧紧围绕秦省长讲话中的“服务新农村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今年,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人次要力争超过500万。要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中职学校的作用,一方面要大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和社区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摘自罗嘉福副厅长在全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暨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 黄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