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浅雾镇是个颜色暗淡的小镇,这里什么都灰扑扑的,房子、街道、小车、电线杆……好像建筑师最初在造这座小镇的时候,心情不怎么好。
这里的天气也灰扑扑的,不是阴雨绵绵,就是雾气霭霭,很少有艳阳高照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好像也习惯了这样的色调,他们穿的衣服虽有不同的颜色,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看起来灰扑扑的,脸上也布满雾蒙蒙的表情。而且最怪的是,他们早上碰见了,也不互道早安,只是点个头罢了。
居民们吃的东西也单调得很,所有的小吃和零食多少年来都没什么变化。连本该装饰得五彩缤纷的糖果店的门脸儿也破旧不堪,数十年如一日地卖着粽子糖、龙须糖、焦糖果子……外面的人到了浅雾镇,待不了多久,就有一种陷进泥潭拔不出脚的感觉,不久也就搬走了。
但是当地居民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有一些小孩子,偶尔在翻着故事书,比如《颜色被禁止的地方》的时候,会疑惑地嘀咕:“我们镇上并没有法令说禁止颜色呀,为什么到处都这么灰扑扑的?该不会有巫婆暗中施法吧?”
“巫婆?那都是骗小孩子的玩意儿。你看见过吗?”每当有小孩儿这么问,就有大人这么回答。
有一天,镇西头松先生家的小朋友们发现,好像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就在槭树街——他们上下学必经的那条路上新开了一家摊子,专卖煎饼果子,彩色的!
要说卖煎饼果子,浅雾镇也有七八个摊子。镇小学门口就有一家,松先生家三个孩子都在那儿买早餐。
可是,这新摊子的设备好奇怪,谁也没见过——别人家都是一辆推车,一盆玉米面糊、一筐鸡蛋、几捆油条,外加葱花之类的标准配置。这家的面糊却由肚大嘴小的透明玻璃罐装着,一字排开。玻璃罐里绿色的、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各种糊糊叫人猜不透是用什么做成的,罐口上还蒙着细细的白纱罩。
广告牌也奇怪,那是一面迎风招展的素色小旗子。“早先生煎饼果子”七个字是用彩线绣出来的花果蔬菜拼成的,看着就干净精致,不像是做早点的生意,反而像卖工艺品的。
松先生家的三个小朋友唧唧咕咕,犹疑地看着那个奇怪的角落。
“那颜色可真漂亮啊,不知道是什么糊糊。”
“好好闻哪,说不出来是什么香气!”
“看起来不错,要不就买他家的煎饼果子当早饭?”
摊主是个中年男子,他的装扮也奇怪:头上戴着花格帽子,身上是整齐干净得像熨烫过的白色围裙,手套白得耀眼。
烧炭的特制小炉子热烘烘地烤着,他就那样不紧不慢地舀出一勺糊糊倒在小铛上,刺啦一声,这就开始啦!用木片一圈圈刮开,摊成薄饼,撒上芝麻,用铲子翻个个儿……动作宛如行云流水,像打太极一样好看。
他也不吆喝,那谷物的香气、鸡蛋的香气、炭火的香气、小葱的香气慢慢飘散开来的时候,顾客们就像被小钩子钩来了一样。
等老板反应过来的时候,松先生家的三个小朋友已经围在了摊子前。
“早安!现做的煎饼果子,可以自选颜色,要来一套吗?”
“你是早先生?你的姓好特别呀!你叫早什么?”
“我叫早安哪!”
“真的吗?”
“‘早安’多好,新的一天,新的希望。”
“听不懂,不过所有颜色都要可以码?
“哦,你想要彩虹色?没问题!”
“一勺菠菜绿糊糊,这是大力水手的秘密武器;一勺胡萝卜黄糊糊、这是彼得兔的最爱;一勺红豆红糊糊,这是红豆粥婆婆最拿手的美味;再加上一勺紫薯紫糊糊、一勺山药白糊糊、一勺蓝莓蓝糊糊……”早先生轻声哼着小调,手上麻利地忙活着。几种颜色混在一起,螺旋式样般从中心往外铺开,彩虹色的煎饼果子就做好了。最妙的是包装纸,一架竹篱笆,几朵牵牛花,说不出来的雅致好看,像是在书里见过的画。
松先生家的三个小朋友拿着彩虹煎饼果子到了学校。这不,所有的小孩子都跑去早先生煎饼果子摊儿了。
大家换着样儿地买煎饼果子。早先生那儿的馅料和酱料也层出不穷,简直就是无所不包的大杂烩。包装纸的花色也经常更换,那些图案实在太漂亮,使得许多小孩子开始收集包装纸,闲下来就一页页地翻,不禁赞叹:“真好看!”
浅雾镇的居民们也都被那香气和颜色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去早先生那儿买彩色煎饼果子。他们心里带着莫名的喜悦,又隐隐地感到不对劲:
把煎饼放在餐桌上,衬得盘子好粗糙呀。你瞧人家连包装纸都那么雅致,还天天换花色,我家也该有一套更精致的餐具才对吧?
桌布灰扑扑的,也许换一条蓝白格子样式的更好些?再放一束野花就更顺眼了!
好像屋子有点儿暗呢,餐桌那么有生气,屋里的壁纸也该换一换了。
墙面这么漂亮,应该配一个彩色的衣橱吧?
咦?我的衣橱里为什么全是灰扑扑的衣服,我明明有很多喜欢的颜色呀!
一开始,只有松先生一家这么想,后来这么想的人渐渐多了,可是哪里去找像“几杆竹篱,三两朵牵牛”那样雅致的餐具呢?
不久后,浅雾镇新开了一家名叫“浅野的风”的餐具店,吸引着女人们每天在店里流连,“太美了,以前怎么不卖这么精致的碗勺!”
有一家名为“细雨花满溪”的家居店也开张了。松先生陪着太太在里面挑一整天的东西都不嫌烦,要知道,他以前最怕陪太太逛街。
再后来,一家装修公司也打出了广告——“定制壁纸,为你定制梦想的图案”“你刷的不是墙面漆,刷的是心情的颜色”“你的色彩不止一种,让生活多姿多彩”……
不止一家裁缝店、服装店重新换了门脸儿,大街上的颜色也越来越多。
甚至有手艺人背着工具袋上门,“您家需要修剪树木吗?我的手艺不输给剪刀手爱德华!”
种子公司的人也来推销花种,“想打造自己的秘密花园吗?需要种子吗?有我家的‘园艺一点通独家视频’,保管您拥有一根绿手指!”
浅雾镇真的大变样了!每家房屋、每条街道,甚至每根电线杆都有了自己的颜色,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图案。大街上行人身上的衣服就像原野上开放的五颜六色的花朵。他们的表情都是流动的、富有生气的。要是走在人群里侧耳倾听,你还能听到很多热情洋溢的低语——
“早安!”
“嘿,你好!”
“之前送你的茶好喝吗?”
“我家的青菜出苗了,你家的呢?”
“我家新生了一窝小狗,好可爱,送你一只吧!”
灰扑扑小镇?这是谁起的外号?该叫彩虹小镇!外地人再来浅雾镇,可真是一点儿也不想离开,因为随便哪个角落都是风景。
这一切的改变是怎么开始的呢?浅雾镇的居民开始思索。也有专门研究地方志的学者多方采访,抽丝剥茧,寻根溯源,最后写出了一份学术报告——《论浅雾镇是如何从“灰扑扑小镇”到“彩虹小镇”的》。
“这还用研究吗?”松先生家的老大大声说,“一切的改变,都始于一个煎饼果子摊儿,早先生的彩色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来一套?”老二咽了咽口水。
“煎饼果子,来三套!”老三哈哈大笑。
“就管咱们镇叫煎饼果子镇吧!”松先生得意地扬了扬头,写下“煎饼果子镇22号”几个大字,打算挂在屋外墙头。
这里的天气也灰扑扑的,不是阴雨绵绵,就是雾气霭霭,很少有艳阳高照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好像也习惯了这样的色调,他们穿的衣服虽有不同的颜色,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看起来灰扑扑的,脸上也布满雾蒙蒙的表情。而且最怪的是,他们早上碰见了,也不互道早安,只是点个头罢了。
居民们吃的东西也单调得很,所有的小吃和零食多少年来都没什么变化。连本该装饰得五彩缤纷的糖果店的门脸儿也破旧不堪,数十年如一日地卖着粽子糖、龙须糖、焦糖果子……外面的人到了浅雾镇,待不了多久,就有一种陷进泥潭拔不出脚的感觉,不久也就搬走了。
但是当地居民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有一些小孩子,偶尔在翻着故事书,比如《颜色被禁止的地方》的时候,会疑惑地嘀咕:“我们镇上并没有法令说禁止颜色呀,为什么到处都这么灰扑扑的?该不会有巫婆暗中施法吧?”
“巫婆?那都是骗小孩子的玩意儿。你看见过吗?”每当有小孩儿这么问,就有大人这么回答。
有一天,镇西头松先生家的小朋友们发现,好像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就在槭树街——他们上下学必经的那条路上新开了一家摊子,专卖煎饼果子,彩色的!
要说卖煎饼果子,浅雾镇也有七八个摊子。镇小学门口就有一家,松先生家三个孩子都在那儿买早餐。
可是,这新摊子的设备好奇怪,谁也没见过——别人家都是一辆推车,一盆玉米面糊、一筐鸡蛋、几捆油条,外加葱花之类的标准配置。这家的面糊却由肚大嘴小的透明玻璃罐装着,一字排开。玻璃罐里绿色的、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各种糊糊叫人猜不透是用什么做成的,罐口上还蒙着细细的白纱罩。
广告牌也奇怪,那是一面迎风招展的素色小旗子。“早先生煎饼果子”七个字是用彩线绣出来的花果蔬菜拼成的,看着就干净精致,不像是做早点的生意,反而像卖工艺品的。
松先生家的三个小朋友唧唧咕咕,犹疑地看着那个奇怪的角落。
“那颜色可真漂亮啊,不知道是什么糊糊。”
“好好闻哪,说不出来是什么香气!”
“看起来不错,要不就买他家的煎饼果子当早饭?”
摊主是个中年男子,他的装扮也奇怪:头上戴着花格帽子,身上是整齐干净得像熨烫过的白色围裙,手套白得耀眼。
烧炭的特制小炉子热烘烘地烤着,他就那样不紧不慢地舀出一勺糊糊倒在小铛上,刺啦一声,这就开始啦!用木片一圈圈刮开,摊成薄饼,撒上芝麻,用铲子翻个个儿……动作宛如行云流水,像打太极一样好看。
他也不吆喝,那谷物的香气、鸡蛋的香气、炭火的香气、小葱的香气慢慢飘散开来的时候,顾客们就像被小钩子钩来了一样。
等老板反应过来的时候,松先生家的三个小朋友已经围在了摊子前。
“早安!现做的煎饼果子,可以自选颜色,要来一套吗?”
“你是早先生?你的姓好特别呀!你叫早什么?”
“我叫早安哪!”
“真的吗?”
“‘早安’多好,新的一天,新的希望。”
“听不懂,不过所有颜色都要可以码?
“哦,你想要彩虹色?没问题!”
“一勺菠菜绿糊糊,这是大力水手的秘密武器;一勺胡萝卜黄糊糊、这是彼得兔的最爱;一勺红豆红糊糊,这是红豆粥婆婆最拿手的美味;再加上一勺紫薯紫糊糊、一勺山药白糊糊、一勺蓝莓蓝糊糊……”早先生轻声哼着小调,手上麻利地忙活着。几种颜色混在一起,螺旋式样般从中心往外铺开,彩虹色的煎饼果子就做好了。最妙的是包装纸,一架竹篱笆,几朵牵牛花,说不出来的雅致好看,像是在书里见过的画。
松先生家的三个小朋友拿着彩虹煎饼果子到了学校。这不,所有的小孩子都跑去早先生煎饼果子摊儿了。
大家换着样儿地买煎饼果子。早先生那儿的馅料和酱料也层出不穷,简直就是无所不包的大杂烩。包装纸的花色也经常更换,那些图案实在太漂亮,使得许多小孩子开始收集包装纸,闲下来就一页页地翻,不禁赞叹:“真好看!”
浅雾镇的居民们也都被那香气和颜色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去早先生那儿买彩色煎饼果子。他们心里带着莫名的喜悦,又隐隐地感到不对劲:
把煎饼放在餐桌上,衬得盘子好粗糙呀。你瞧人家连包装纸都那么雅致,还天天换花色,我家也该有一套更精致的餐具才对吧?
桌布灰扑扑的,也许换一条蓝白格子样式的更好些?再放一束野花就更顺眼了!
好像屋子有点儿暗呢,餐桌那么有生气,屋里的壁纸也该换一换了。
墙面这么漂亮,应该配一个彩色的衣橱吧?
咦?我的衣橱里为什么全是灰扑扑的衣服,我明明有很多喜欢的颜色呀!
一开始,只有松先生一家这么想,后来这么想的人渐渐多了,可是哪里去找像“几杆竹篱,三两朵牵牛”那样雅致的餐具呢?
不久后,浅雾镇新开了一家名叫“浅野的风”的餐具店,吸引着女人们每天在店里流连,“太美了,以前怎么不卖这么精致的碗勺!”
有一家名为“细雨花满溪”的家居店也开张了。松先生陪着太太在里面挑一整天的东西都不嫌烦,要知道,他以前最怕陪太太逛街。
再后来,一家装修公司也打出了广告——“定制壁纸,为你定制梦想的图案”“你刷的不是墙面漆,刷的是心情的颜色”“你的色彩不止一种,让生活多姿多彩”……
不止一家裁缝店、服装店重新换了门脸儿,大街上的颜色也越来越多。
甚至有手艺人背着工具袋上门,“您家需要修剪树木吗?我的手艺不输给剪刀手爱德华!”
种子公司的人也来推销花种,“想打造自己的秘密花园吗?需要种子吗?有我家的‘园艺一点通独家视频’,保管您拥有一根绿手指!”
浅雾镇真的大变样了!每家房屋、每条街道,甚至每根电线杆都有了自己的颜色,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图案。大街上行人身上的衣服就像原野上开放的五颜六色的花朵。他们的表情都是流动的、富有生气的。要是走在人群里侧耳倾听,你还能听到很多热情洋溢的低语——
“早安!”
“嘿,你好!”
“之前送你的茶好喝吗?”
“我家的青菜出苗了,你家的呢?”
“我家新生了一窝小狗,好可爱,送你一只吧!”
灰扑扑小镇?这是谁起的外号?该叫彩虹小镇!外地人再来浅雾镇,可真是一点儿也不想离开,因为随便哪个角落都是风景。
这一切的改变是怎么开始的呢?浅雾镇的居民开始思索。也有专门研究地方志的学者多方采访,抽丝剥茧,寻根溯源,最后写出了一份学术报告——《论浅雾镇是如何从“灰扑扑小镇”到“彩虹小镇”的》。
“这还用研究吗?”松先生家的老大大声说,“一切的改变,都始于一个煎饼果子摊儿,早先生的彩色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来一套?”老二咽了咽口水。
“煎饼果子,来三套!”老三哈哈大笑。
“就管咱们镇叫煎饼果子镇吧!”松先生得意地扬了扬头,写下“煎饼果子镇22号”几个大字,打算挂在屋外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