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篮打水不会空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云大师创建佛光山。徒弟屈克偲整天在山上诵经,时间一长腻了,开始向星云大师抱怨:“现在社会都发展成什么样子了,还整天诵经一点用都没有。”星云大师也不生气,而是笑呵呵地站起来,来到房子的角落,那里放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过冬用的煤。星云大师把煤从篮子中拿出来,然后拿着竹篮来到屈克偲身前,把竹篮递给屈克偲,对他说:“明天你到山下河旁,給我提一篮清水回来。”
  屈克偲虽然很疑惑,但还是按照星云大师的吩咐去做了。可只要屈克偲带的竹篮离开水面,水就流没了,天很晚屈克偲带着空竹篮回来,星云大师也不责备,而是让屈克偲明天接着去打水。反反复复一个星期过去了,屈克偲也没有用竹篮带回来水,虽然星云大师每次不说什么,可是屈克偲受不了了,认为在做无用功,向星云大师要水桶。星云大师摇了摇头,说:“我要的是一篮清水,而不是一桶水,你会成功的,只要你坚持下去。”屈克偲只能不断去做。
  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屈克偲到了崩溃的边缘,垂头丧气地来到星云大师面前,说:“师父,竹篮打水根本不行,这一个月都白费了。”星云大师平静地说:“真的白费了吗?你看看竹篮。”屈克偲这才仔细地观察竹篮,发现原本脏兮兮的竹篮,经过这一个月提水已经光洁如新了。
  星云大师让屈克偲坐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诵经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个长久的过程,你的内心会通过诵经,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请记住,只要你坚持去做,用心去感悟,绝对没有无用功,竹篮打水也不会空。”
  (编辑/北原)
其他文献
雷·克拉克是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少年。中学毕业后,他来到一家餐馆当侍应生,他觉得这份工作很没劲,经常偷懒。不久他就被老板解雇了。父亲问克拉克为什么会被解雇,克拉克说:“我是男人,我希望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我根本看不上那份做侍应生的工作。”父親听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世界上没有平白得来的大事业,要成大事,勤奋是唯一的阶梯,只有勤奮才能使你成为一个做大事业的人。”  父亲的话给了克拉克启发,他发誓再也不
198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胡守文向吴组缃先生约稿,请他主编一本《历代小说选》。虽然吴组缃此时的身体不好,但他还是爽快地答应。为了尽快交稿,吴组缃找了北大的周先慎等几位青年学生,作为自己的助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部书的初稿和吴组缃亲自撰写的《前言》同期完成。  一个周末,几位助手来吴组缃的住处拿《前言》,准备交出版社初审。谁知,吴组缃却不肯将这篇文章拿出来。他对几位助手说:“虽然这篇《前言》
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  21岁的傅斯年是北大学生。胡适刚到北大授课,因为讲授方法和内容特别,引起争议。同室的顾颉刚鼓动傅斯年去听胡适的课,判断是否把他赶走。傅斯年听了几节课后,对同学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年轻的胡适因而在北大讲坛站稳了脚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傅斯年欣喜若狂,从家里拎了一瓶酒,到大街上喝,还拿了一根手杖,挑了一顶帽子,到街上乱舞。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一种思想。王阳明是明代的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其心学思想传至世界各地,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明清两代。所谓“知行合一”,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这种理念不止用于治学经国,同样成为日常生活中交友的重要理念。  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宦官身居高位,把持政务,纲纪混乱,士
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作家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老舍的死,對好友冰心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她在心里反复地问自己:“这么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怎么会死?”  冰心和老舍是一辈子的朋友。有一次,老舍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和冰心联名写信给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赛珍珠,邀请她访问中国。信件写好之后,因为种种原因,这项计划后来取消了,信也就没寄出去。1971年,在老舍去世5年之时,红卫兵找到
人生的艺术就在于知道何时应该紧紧抓住生活,而何时又该放弃。这是因为生活是复杂的。生活既让我们的人生依赖它的许多赐予,又限定了我们人生的依赖程度。犹太先知曾说:“人紧握着拳头来到世上,却松着手离去。”的确,我们应该抓住生活,因为生活是奇妙的,到处都充满了美好的事物。而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在回顾过去并突然意识到它再也不会出现时,我们才认识到人生中的这一真理。  记得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我被送进了医院。几
我课间正喝水,一个学生关切地说:“老师,每天要喝8杯水。”我问:“谁说的?”他说:“网上都这么讲。”我逗趣地问他:“可不可以喝20杯呢?”他说:“那怎么受得了!”我示意:“这么小的杯子。”他强调:“我说的8杯是正常的杯子。”我追问:“什么才是正常的杯子?”他一时语塞。其实,这涉及到彼与此的标准问题。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在日本神奈川县有一家奇特的银行——“食物银行”。它是由一个名叫高桥实生的女士创办的,旨在救助单亲家庭、因精神障碍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人、年轻的单身人士、低保户等各种各样的人。  高桥女士曾经是一位穷人,因为无法忍受前夫的家庭暴力,带着儿子一起逃了出来。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生活很快陷入困境,一日三餐难以维系。后来,在公益团体的救助下,高桥女士靠摆地摊白手起家,如今拥有了一个大公司。想起当初的困窘经历,高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入侵了扎巴克的故乡,扎巴克也被纳粹士兵抓走并被送进了一个集中营。扎巴克天天想着逃跑,同室的难友们都这样沮丧地告诉他:“来到这个地方的人,从来就没有能够真正活着出去的!”  每天都有人死去,每次有人一死,纳粹士兵就会叫同囚室的人把尸体抬到丛林一个深坑里。难友们告诉扎巴克,这里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好好地活着出去,唯一的归宿就是这个深坑!有一次,扎巴克所在的那个囚室里也有两个人死去了,纳粹
生活中,你在努力得到想要的结果吗?我在这篇文章里告诉你为什么得不到的7个原因,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愿意行动起来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读下去吧。  1.没有在自己身上投入  与努力工作相比,要更加努力做好自己。做好工作可以谋生,做好自己能够改变命运。所以要坚持在自己身上投入,学会新技能,例如你的沟通能力,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人信服,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你成功。不想50岁的时候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