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Word2010表格制作”教学设计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it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四“图文并茂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中任务二Word表格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文字、段落、页面的修饰之后,对文档表格制作的讲解,在对下节课的图文表混排中起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需要两堂课来完成教学。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学生。首先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Word2010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熟练掌握了在Word2010中文字、段落、页面等设置的操作,还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搜索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分化很快,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突出,起点水平差别很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档中创建表格的操作方法;掌握文档中编辑表格的各项基本操作;学会电子表格中的文字设置,学会为表格添加边框和底纹,设置表格对齐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概括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模仿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档中编辑表格的各项基本操作。
  确定依据:根据中职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确定。
  教学难点:表格的插入,单元格的合并、拆分,表格行、列的插入与删除,为表格边框添加不同的线型。
  五、教学策略的選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
  (1)比较法。用“比较法”来引入新课,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学得主动。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并上交作品,教师评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讨论交流学习法。在学生完成任务后,选出学生代表总结,并展示优秀作品让大家来评价。
  2.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与本节课相对应的案例、任务。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两个文档(一个是用纯文字表述的文档,一个是用表格表述的文档),请学生观察两个文档,并指出两个文档的优劣。通过实例比较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整堂课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知。
  2.讲解任务
  (1)创建表格
  单击“插入”选项卡→“表格”组,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我们所需要的创建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实例自己来操作,尝试在Word2010中创建不同类型的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案例引入后,开始任务驱动教学。
  (2)编辑表格
  表格的编辑包括内容的输入和清除,行、列和单元格的调整,合并和拆分单元格,删除行、列和表格等。一是表格工具。当选中表格后,功能区会自动出现“表格工具——设计”和“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在“表格工具——设计”中可以设置表格样式、边框和底纹等,在“表格工具——布局”中主要包含对表格的行和列操作,合并和拆分单元格,设置单元格大小和对齐方式等。二是选取表格、行、列和单元格。三是插入、删除行、列和单元格。四是调整行高和列宽。五是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3)美化表格
  设置表格对齐方式:表格中设置对齐方式分为单元格对齐方式和表格对齐方式。表格对齐方式指表格在整个页面中的水平位置,单元格对齐方式指单元格中的文字在单元格中的位置。
  单元格对齐操作方法:选中需要设置的单元格,单击“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对齐方式”组→“对齐方式”按钮即可实现对齐。
  表格对齐操作方法:选中整个表格,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直接单击组中的对齐方式按钮可实现表格的左对齐、居中、右对齐和两端对齐。
  添加表格边框和底纹:选中需设置的对象,单击“表格工具——设计”选项卡→“绘图边框”组中的命令按钮,以及“表格样式”组中的“底纹”和“边框”按钮,则可自定义表格的边框和底纹。
  3.布置任务
  教师将设计好的“个人简历”图播放到屏幕上,供学生参考,但是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大这一情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归纳总结,课件演示
  通过课件演示,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在Word2010中创建表格、编辑表格、美化表格的操作方法,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历任务解决的过程,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使用软件工具的过程中,归纳总结不同问题之间的共性,利用有效迁移促进学生发展;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兴趣。
其他文献
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所以,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问题教学是一种带有明显引导性质的方法,将其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
语文是一种工具,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勤于动笔的习惯   培养
合作学习模式所倡导的是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立足于知识构建理论的先进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
本文论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建德市实际分析评价了该市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对生物多样性
如何开展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是摆在高校离退休工作部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实践中,党员电化教育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党员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在探索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