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爱上阅读的有效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x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学生求知、启智、培养良好素质的重要平台,也是收集整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博览群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切莫错失良机。本文阐述了让小学生爱上阅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爱上阅读 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我国古代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贤达人士无不强调多读书的好处。小学语文老师务必要让孩子爱上阅读。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我不断实践、探索,几年下来,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特定的环境,做特定的事情。阅读,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氛围。很多农村地区,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家待孩子,家里不适宜阅读,应更多地在学校、在社区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校设立图书室、阅览室、书报亭,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他们阅读有资料。利用课间、午间休息组织孩子阅读,让他们阅读有时间。在节假日、双休日,建议孩子到社区阅览室、留守儿童之家阅读。条件允许的话,在家应有自己的书房,阅读不是趴在饭桌上、躺在沙发上进行的,要有适合的氛围。
  二、符合特点,选择对的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我认为,在为孩子选择、引导孩子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不能泛泛而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7岁到14岁,都一个模子,让孩子“多看课外书”了事。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窦桂梅,小学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针对小学各年段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目,我觉得很适合,建议大家在网上查找,推荐给学生。
  除了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为孩子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外,还要结合孩子的性别特点选择。如男孩子选择科幻、探险类等,培养勇敢、创新思想;女孩子选择童话、小说等,激起生活美感。胆小的多读历险的;思维狭隘的多读逻辑推理、富有创新思想的等。通过阅读,形成性格互补,培养孩子全面、健康的心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效果尤佳。例如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甚至故事讲一半留一半,让孩子们对故事意犹未尽,充满好奇,迫切想知道结局,自然而然完成故事阅读。再如通过班队活动,举行“唐诗宋词大荟萃”活动,抓住孩子都不认输、都想展示自己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又如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猫和老鼠》,老师可以引导:“他们之间还有一场场在电视里边没有的滑稽、有趣的较量,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请快快走进《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中去一睹为快吧。”孩子们便很快投入到这本书的阅读中。
  四、多种手段,读得尽致
  读书读书,贵在“读”。不读何谓“读书”?然而,很多孩子,尤其是农村孩子都不太爱阅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需要巧妙引导,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孩子都大胆地读起来。一是扩大阅读范围,不能局限在语文课本上,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对联,上下一联,押韵,对仗工整,中国文学精粹;优美句段,意境入胜,抒发情感;记叙类、动作多、有人物对话的文章,能呈现出一幕幕场景;儿歌、诗歌,朗朗上口,这些都是很好的课外阅读内容。二是丰富阅读形式,不仅让孩子自己读,还可以是小组赛读,老师引读,开火车逐段逐句读,入情入境表演读,换成歌词唱起读等。
  五、精彩演绎,收获成功
  孩子的阅读爱好可能是对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教师需要开展读书活动,鼓励优秀,表彰先进,评选标兵,树立榜样,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竞争,人人都以读书为乐,人人都以读得好为自豪。例如开展“漂书活动”,让自己的书在班上漂起来,看看谁的书人气指数高,看的人多,选出“最受欢迎书”;开展“极致书签伴我阅读”书签制作大比武,不但促进阅读,还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开展“书中自有真善美”读书心得交流会,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开展“好书推介会”,自己先阅读,撰写本书的推介词,向同学介绍好书;开展“小舞台大世界”课本剧表演比赛,通过分角色表演读书内容,让书生动起来、活起来,评选出“书香宝贝”、“书香小组”等。通过开展活动,让孩子们觉得原来读书可以这样有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与成功。
  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会让学生爱上阅读。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随着阅读意识的逐步增强,学生凭着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兴趣,会把阅读的触须伸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教师必须在这方面用心、用力,努力做到善待学生个性,鼓励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大胆想象;发掘学生个性,鼓励自由表达;放飞学生个性,鼓励个性化形成。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 学生个性 自主学习 潜能开发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
摘 要: 初中语文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课程。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问题进行研究,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培养  一  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而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语文实践非常重要。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实践”令人担忧。下文对这一
奥美沙坦酯(olmesartan medoxomil,CS-866)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_1的阻断剂,口服后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奥美沙坦(olmesartan,RNH-6270)发挥降压作用。本研究建立了血浆中奥美沙坦的HPLC-ESI/MS和HPLC-MS/MS两种测定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奥美沙坦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中。一、HPLC-ESI/MS法测定血浆中的奥美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但是,当前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明显不足,大多以作文书为主,还有少数的笑话故事、童话故事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