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看似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其实不少也只是作表面文章,根本没有重视体育学科的地位。体育学科在学校呈越来越边缘化趋势。在国家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强调了体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更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通常都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但是这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有机构成应该是运动欣赏力、健身评价力、运动参与力。
一、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体育素养不可缺少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培养其健康的爱好,完善其人格。《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这个决定中所提到的健康,不仅仅是指衰弱和疾病,还包括了良好的心理、旺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以及向上的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共同构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
要通过体育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素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水平、体育技能、体育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不仅是体育技能的教学,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学。
二、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体育教学是一种课程,教师要树立课堂意识,树立课堂意识就要用联系的思维来看待体育教学。教师要意识到体育教学在自身的存在、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对体育教学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这一时期的身心状况,结合体育器材以及其他学科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资源,构架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让体育教学更好地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让体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它所具有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语文知识,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联系活动,也可以结合音乐知识,在进行体育训练和学习中加入音乐节奏等等。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充分发挥了体育的整合效应。
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体育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以运动为形式的教育方式,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的不仅仅是体育知识与技能,更是对体育精神的坚持和彰显。
培养和提高包含在体育精神中的体育素养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如果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以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作为长期的发展目标。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对待体育的方式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引导,逐渐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体育运动技术,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通过提高体育技能所带来的喜悦,以及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活力。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的品质和情操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对团队合作有深切的感悟,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传统美德有深刻的认识,对体育运动有审美的体验,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育竞技素质以及审美能力等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向善之德、尚美之心。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体育竞技磨炼学生的意志,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竞技活动能够让学生提升素养、培养兴趣、锻炼意志,真正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到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的体育技能知识,更应该对学生整体的体育素养进行提高。不能把体育当做一种可有可无的“副科”,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930160.htm
[2]黄康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J].四川教育,2012(9).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通常都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但是这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有机构成应该是运动欣赏力、健身评价力、运动参与力。
一、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体育素养不可缺少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培养其健康的爱好,完善其人格。《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这个决定中所提到的健康,不仅仅是指衰弱和疾病,还包括了良好的心理、旺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以及向上的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共同构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
要通过体育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素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水平、体育技能、体育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不仅是体育技能的教学,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学。
二、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体育教学是一种课程,教师要树立课堂意识,树立课堂意识就要用联系的思维来看待体育教学。教师要意识到体育教学在自身的存在、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对体育教学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这一时期的身心状况,结合体育器材以及其他学科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资源,构架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让体育教学更好地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让体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它所具有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语文知识,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联系活动,也可以结合音乐知识,在进行体育训练和学习中加入音乐节奏等等。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充分发挥了体育的整合效应。
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体育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以运动为形式的教育方式,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的不仅仅是体育知识与技能,更是对体育精神的坚持和彰显。
培养和提高包含在体育精神中的体育素养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如果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以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作为长期的发展目标。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对待体育的方式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引导,逐渐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体育运动技术,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通过提高体育技能所带来的喜悦,以及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活力。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的品质和情操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对团队合作有深切的感悟,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传统美德有深刻的认识,对体育运动有审美的体验,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育竞技素质以及审美能力等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向善之德、尚美之心。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体育竞技磨炼学生的意志,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竞技活动能够让学生提升素养、培养兴趣、锻炼意志,真正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到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的体育技能知识,更应该对学生整体的体育素养进行提高。不能把体育当做一种可有可无的“副科”,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930160.htm
[2]黄康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J].四川教育,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