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出镜记者的业务素养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tai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媒介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电视媒体需要有更多更出色的出镜记者拿起话筒走进新闻现场,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将更大。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直播技术日趋常态化的背景下,电视直播出镜记者的业务素养。
  【关键词】可视化信息 突发事件情感因素
  随着信号传输技术的不断成熟,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不再依赖卫星车,尤其是在前几年3G直播技术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的前提下,改进升级之后的4G直播便携包令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更加简便易行:不仅信号稳定流畅、画质清晰,而且体积小巧、重量不足一公斤,在日常直播尤其是突发新闻直播的应用當中,优势明显。面对新闻现场直播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出镜记者需要在把握电视传播特性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业务素养。
  一、可视化信息的展示策略
  电视现场直播的传播优势,在于通过镜头展示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新闻。因此,出镜记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展示并精准解读现场画面——可视化信息。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现场,没有经验的记者往往会一头雾水,而优秀的记者却能报道得条理清晰、繁简得当。究其原因,在于出镜记者是否掌握可视化信息的展示策略。
  1、现场画面的取舍组合
  新闻本身就是一门取舍组合的艺术,现场直播更不例外。记者需要提取现场最关键、最能反映新闻本质的画面,并进行解读。2014年10月6日18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除特别说明外,本文实例均来自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以《京开高速迎来返京车流高峰》为题,对国庆假期尾声的公路交通状况进行直播报道。直播中,出镜记者首先对直播点此刻的车流量进行展示。不过,瞬时的画面并不能说明整体发展的趋势。为了说明整个下午车流量的变化,记者在现场把不同时段的多幅画面标注时间后排列于一屏之上,经过对比,观众对不同时段车流量的变化情况一目了然,再加上记者的同期声解读,进一步增强了信息传播效率。在这一场直播中,出镜记者按照统计学的方法对变化中的同一新闻现场进行了时间上的取舍,再组合在一起,通过视觉信息的集纳,进一步延展了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信息维度。
  2、宏大场面的细节呈现
  在视觉文化的范畴内,单幅画面难以展现事物的全貌,却易于展现细节——电视新闻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现场直播过程中,出镜记者如果把报道重点放在新闻概况上面,往往会给人言之无物之感;但如果把握了其中的一些细节,则会给直播增添亮点。2014年人夏后,河南遭受了63年来最严重的旱情。8月30日,河南郏县迎来人夏最大一场降雨,对缓解旱情起到积极作用。31日上午10时,《新闻直播间》的现场直播《受旱面积减少2300多万亩》对此进行了生动展现。直播中,出镜记者在农田摘取了一根玉米,拨开后观众看到里面没有一颗玉米粒,以此说明旱情的严重性。而为了说明这场雨对旱情的缓解程度,记者在田间刨了一个深度为30多厘米的坑,伸手抓了一把坑底的泥土,展示出土壤是潮湿粘稠的。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2014年9月15日11时,《新闻直播间》《华西秋雨》特别报道以《蔬菜基地大片被淹损失惨重》为题直播四川达州的洪灾。记者走进泥泞的蔬菜大棚,通过展示蔬菜被泡烂的情况来说明洪灾的破坏力。以上两例的成功之处都在于,通过微观视角展示宏观背景,以局部反映全局,不仅言之有物,也为直播画龙点睛。
  3、抽象信息的形象化
  不同于报纸、广播,电视的信息量更多地蕴含在画面当中,一旦遇到抽象的内容,出镜记者就应该尽量把抽象信息转化成更加形象的画面,以便于观众理解。
  2014年12月,《新闻直播间》连续直播报道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其中12月15日10时35分播出的《首次正式分水上午进入郑州水网》对水渠穿越黄河进行了直播报道。水渠在地下穿越黄河的过程是无法拍摄的,出镜记者是如何报道的呢?酋‘先,记者打了一个比喻,说南水北调穿越黄河,就像北京地铁的两条线路交叉一样,在两个平面进行,互不冲突;其次,记者在现场找来实验仪器,说明穿黄工程的U型管原理对航运、水位都没有影响;再次,记者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三维动画视频,形象展示穿黄过程。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出镜记者通过打比方、做实验、三维动画等多种方式,让观众对南水北调穿越黄河的节点工程有了直观的了解,使这一场报道成为现场直播当中的成功范例。如何使抽象的、不可视的信息成为适合电视播出的形象的、可视的画面,是电视出镜记者必须长期思考的课题。只有让单纯的、生硬的语言表达让位于可视的、直观的画面,才能让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更趋专业。
  二、突发新闻现场的快速应对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所涉及的内容除了主题策划类题材之外,还有突发新闻。在突发新闻现场,线索纷繁复杂、结果不可预知、准备时间仓促,这就更考验出镜记者的现场发现和把控能力。
  出镜记者如何才能在突发新闻现场拥有出色的表现呢?首先,记者要在凌乱的现场抽丝剥茧,迅速梳理要点。灾害新闻现场往往一片狼藉,记者抵达现场后马上就要直播连线,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在千头万绪当中,挑选出最有新闻价值的细节。其次,面对直播中的突发事件,实时把控新闻走向。在直播过程当中越是出现不可控的因素,有可能越精彩。然而这也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意外,必须冷静处理,让新闻报道的走向尽在掌握。再次,在身体极度疲惫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思维敏捷。直播记者要力求集体力与阅历于一身,在连续多日的采访报道后,即便身体透支,也要保持头脑清醒,对新闻做 出精准的判断。
  先以“4·20雅安地震”报道为例。在2013年4月20日13时《新闻直播间》播出的直播节目《芦山县人民医院救援情况》中,出镜记者表现出了出色的现场应对能力。当所有医护人员都急于抢救生命的时候,记者无法事先采访获得太多的详细信息,只能通过新闻人的眼睛去观察,并实时口头表达。直播时段的10分钟里,面对不断由救护车运送来的地震伤员、医护人员匆忙的脚步、开裂的建筑、不时发生的余震,出镜记者条理清晰地向观众一一展现。这一过程无法事先构思,因为记者无法预知接下来现场会发生什么。在一片忙乱的新闻现场做直播m镜报道,要求记者必须能够抓住新闻的重点,无论是说到环境、伤员还是医护人员,都要紧紧围绕着救援这一主题。而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看去听去观察,把现场的哪怕是非常微小的有效信息放大,及时传递出去。   再以2014年9月16日的台风“海鸥”报道为例。当日17时44分,《新闻直播间》播出《“海鸥”二次登陆直面冲击徐闻》直播报道,记者风雨中jn镜,介绍台风过境的现场情况,从港口候船厅大门的防护装置,到被台风摧毁的岗亭,再到检修人员对当地电力设施的检修,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台风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情感因素的适度挖掘
  从目前业界的实践来看,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大多以硬新闻为主,比如突发事件、大型主题策划报道等。这类直播报道往往呈现出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传播效果。然而在某些软新闻题材上,如果出镜记者能够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再适度挖掘情感因素,就會让直播更加耐人寻味。
  2014年9月8日是中秋节,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选择了重庆主城最佳赏月地点南滨路作为直播点,直播市民中秋赏月。节目中,出镜记者向观众展现了中秋圆月、粼粼江水、山城夜景,并通过采访市民表达了大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通常来说,直播可以到此为止了,然而出镜记者并没有急于结束,而是回头采访了身旁的摄像记者。出镜记者说:“请另一位摄像给一个镜头。这位是我的搭档,东北人,今年刚大学毕业,一个人来到重庆电视台工作,今天中秋节看到大家都团圆了,你是不是也有一点想家?”事实上,在直播之前,出镜记者就已经发现这位摄像记者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于是在直播当中的这一段即兴采访,让摄像记者泪如雨下,并通过镜头问候远方的父母:“爸,妈,这是儿子在外过的第一个中秋节,祝你们身体健康……”。新闻讲求客观,而在这种软性的直播题材当中,包括哽咽与泪光在内的情感因素,恰恰可以与观众产生更大的情感共鸣。
  2015年2月18日是除夕,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在一户普通的重庆市民家中直播他们的年夜饭。这一家人四代同堂、十几口人一起过年出镜记者在直播当中围绕着春节的喜庆氛围,与观众一起分享了这一家人的幸福。由于事先记者得知有一个女儿因故没能赶回来,于是记者在直播过程中通过手机视频连线远方的女儿,当妈妈意外地通过手机画面看到女儿时,不禁潸然泪下。直播中因离别而闪亮的泪花,恰恰体现了团聚的难得、思念的珍贵,为整场直播增添了亮点。因此,在部分题材当中,对情感线索的挖掘,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作为新闻现场的播报者,出镜记者需要快速抓住新闻核心信息,并准确传递给受众;与此同时,出镜记者也是电视媒体的形象代表,他(她)在镜头前的表现,除了应该具备职业新闻人的水准之外,还应该走进观众的内心,从而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其他文献
以先进的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为基础,利用其开放性、可靠性、抗干扰性等特点,采用西门子的可编程控制器,设计了泵站控制系统、泵站群集中控制系统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摘要]近年来,广播帮忙类节目越来越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这些节目因为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坚持新闻工作的原则,满怀热情地为普通大众帮好忙、办实事,在得到受众认可的同时,也提高了广播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广播媒体成为群众之间、群众和政府之间以及群众和社会其他各部门之间的桥梁。本文以安徽生活广播《1055爱帮忙》节目为例,对如何做好这类节目进行一些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帮忙类节目 《105
【摘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理念不断强化的前提下,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和新闻接地气要求被逐步强化。建立常态化观念,构建常态化机制,对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实践型本质回归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化形式为自觉,从动态向常态,将软任务落实到硬约束的改革过程中,原有的采编思维和理念,广播新闻采编管理的方式和水平,新闻资源整合和利用等方面所出现的审核把关要求不一致等,一直影响着新闻价值和新闻本位的回归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llel'voussystem,CNS)内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被认为与多种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如创伤性颅脑损伤、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
【摘要】“互联网 ”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而连接与聚合正是其本质与价值,传统媒体只有顺应新的时代要求努力将用户和端口连接起来,才能让优质内容更有市场价值,才能开创出媒体融合的全新局面。本文旨在理清“互联网 ”特征的基础上,对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媒体融合路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 ”战略,这表明,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
近几十年来,板式热交换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热交换器,获得了多方面发展和广泛应用。板式热交换器的应用面非常广,尤其在制酒、食品、医药、饮料合成纤维、化工、造船等工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知识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了新的认识。“知识管理”首先在以知识为直接产品或以知识创新为竞争基础的高技术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