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不习乎?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首篇《学而》中有这样一段经典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段话集中告诉我们如何加强修养,解决立身处世的大问题:一为人谋须忠;二与朋友交应信;三应该是为师者当“习”。第三点对于今天的教师仍有深远意义。
  对“传不习乎”的理解和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对老师传授于我的学业是否温习巩固和推敲了?其二,自己所传授给别人的知识技能等,是否都经过认真思索、研究和实践过了?其三,有人认为此处“传”字当有两种读音,蕴含两层含义,一种是读传(zhuàn),强调的是注释经典之“传”以及加强对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一种是读(chuán),强调的是将经典及其传(zhuàn)传承下去。仔细研读这三种观点会不难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在强调“习”字,所不同的是,第一种强调的是对所学要“习”,第二种强调的是对所授要“习”,第三种强调的是为师者要着重“习”什么。
  联系《学而》篇第四章全文和以上解释,不难看出,曾子强调为师者要在不断自我反省(这里所谓的“三省”之“三”当解为多次,而非实指量数三)的基础上加强“习”。那么何为“习”?“习”古时写作“習”,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数飞也。从羽,从白(zì)”,意即鸟儿频频试飞;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考释》中将“習”解释为“盖为禽鸟于晴日学飞”。总之“习”之本意强调的是“知行并兼而重行”。就其对师者的要求而言,“传不习乎”之“习”至少包含了以下五层涵义:第一,为师者要不断增强“反求诸己”的意识和勇气,这是强调为师者时时事事都要常思己过,自我反省,不断开展自我批评;第二,为师者要有“三人行,必有吾师”的谦虚好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强调为师者要不断向他人(当然包括书本)学习,增加自身学养;第三,为师者要有“温故而知新”的发展创新精神,这是强调为师者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第四,为师者要有“学而时习之”(古之学即“學”,是“斆”〈xuào〉字的省略,斆由教、由冖〈mì〉会意。因此“学”字既有今之“学”意,更有今之“教”意)的求真务实和勇于实践的精神,这是强调为师者不仅要有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还要有高度负责的治教态度;第五,为师者要有传“传”(zhuàn)的精神,这是强调为师者要饱读经典、传承文化,并致力于教会学生持经达变。这五层涵义中的第一层是强调为师者从思想到实践都要三省吾身、反求诸己,后四层则强调为师者要不断内圣和外化,而贯穿这五层涵义的一根红线正是“习”,即“知行并兼而重行”。
  师者,素有“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等美誉,这是古往今来为师者反求诸己、贵知重行、呕心沥血、化育万民而赢得的社会尊敬和赞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而不习,则是以未尝躬试之事而误后学,其害尤甚于不忠不信也。因此,师者,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前途,更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选择了为师,也就注定了我们必须边学边教和边教边学,既要有求真务实和严谨刻苦的治学治教态度,又要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资、之德和之术,而这条必由师道正是大儒曾子所提倡的“传不习乎”!
  (作者单位: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仍然以碳酸饮料、瓶装水(包括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等)、果汁饮料和包装茶饮料四大类型为主导,行业竞争也仍是围绕这四大市场展开的。 据中国食品饮料行业
汽车越来越多,对于驾驶汽车的安全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多了,9月2日,我体验了一下日产最新的科技成果——全方位驾驶系统,它们就装备在刚刚上市的英菲尼迪QX56等几款车型上。这是日产公司在北京金港赛车场举行的汽车安全与环境科技巡演活动。作为日产汽车在中国举办的规格最高的年度技术展示盛会,现场展示的技术包括驾驶安全、环境保护、动力性能和车内生活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将应用于日产和英菲尼迪两大品牌,并涵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