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观对教科书的影响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程观,教科书,课程决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7—0052—04
   课程决策是指在课程发展(“课程开发”)过程中对教育的目的与手段进行判断和选择从而决定学生学习怎样的课程的过程。我们在课程发展过程中,要决定学生达到什么目标,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习,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这些都是课程决策的过程。课程改革与实践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有理论逻辑上的合理性,更要具备实践应用的可行性。课程改革过程中,适当关注国外的课程教材教法等信息对于我们本土的实践教学或许有所启发和促进作用。笔者前期曾撰文,就以比较视角来看待中美两国相同主题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问题。近日,由于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需要,笔者在阅读西方课程论著作过程中发现美国历史教科书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与中国大陆的历史教科书视角有所区别,课程决策观对历史教科书内容设计有重大影响。正如《历史教学》中学版博客2009年3期编辑手记中指出“通过故事找问题,带着问题读故事……教科书描述一段历史,上来就是原因、背景、意义、作用之类的分项,把活的历史人为肢解为一个个部分,没有了故事,空有问题,学生读起来当然没味!”“对历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一方面是不满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让人无奈,现实的功利需求,不得不容忍它的存在,在新课改的理念下,继续走着原有的老路,就如用09年的瓶子,装着79年的酒。”细观美国历史教科书课程内容设计中发现课程决策观对历史教科书内容设计有重大影响,以细节、材料和问题为思路的设计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尽管基本的论题或学习主题可以用多种方式来组织,但其选择的特殊方式是会影响教师实施课程的,下面呈现大家熟悉的两个例子阐释了同一主题:1840年至1920年的美国移民状况,即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课程内容设计为例来说明。
  例1:1840年至1920年的美国移民状况
  ——由南向北的移动
  1848年《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TheTreaty of Guadalupe Hidalgo)标志着墨美之战的结束,1853年的“加兹登购地案”为美国增添了大片的领土,这些条约使墨西哥的陆地面积减半,美国获得了墨西哥人居住地区的大量土地。
  在这些新得的领地中,墨西哥人后裔的数量地域差别巨大。在加利福尼亚州,1849年的淘金热使大批的美国本土人迁到这一地区的北部。多年来,传统的墨西哥文化继续垄断着加州南部地区,直到19世纪80年代,铁路从东部地区修到加州,这一现象才得以改变。
  自从得克萨斯州在1836年宣布从墨西哥独立之后,美国本土人开始移居那里。移居数量如此之大,以致在短短几年墨西哥人的后裔成了得州的少数民居,如在1840年,墨西哥人占得州人口的10%,而到1860年,这一数据下降至6%。
  在19世纪70年代,大量墨西哥人重返得州。得州羊绒业的发展为这些来自南部边疆的新来者提供了工作职位。在19世纪80和90年代,随着得州棉花种植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多的墨西哥人移民到德州。
  在19世纪40年代,比起加州和得州来,更多的墨西哥人居住在现在的新墨西哥州。到70年代,甚至更多的墨西哥人移民到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从事矿井工作。从80年代到90年代,铁路开通使得东西部的交通便利,美国本土人也开始移民至这两个州。然而,直到1910年,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人们的生活还保持着墨西哥人的大部分习俗。
  通常来说,墨西哥人移民到美国的运动被地理学家称为“推拉式移民”(Pushpull migra-tion)。“推”表现了墨西哥生活条件的恶劣,迫使许多人不得不离开,“拉”则意味着在美国有更好的工作前景。
  从1877年至1910年,墨西哥总统波菲里奥·迪亚斯(Porfirio Diaz)任职期间是墨西哥极其困难的时期。大量的土地在那段时期流入少数人的手中,而与此同时,人口却在急剧增长,从1877年的940万增长至1910年的1520万,就业竞争激烈,人们的收入颇低。
  这种状况迫使许多墨西哥人想移居到美国。在墨西哥的人口密集区通往美国边境的铁路建成后,墨西哥人移居美国北部变得更加容易。与此同时,劳动力的迁移也很容易。因为在1900年至1910年间,美国需要大批的墨西哥工人,而铁路的修建更是加大了对工人的需求。在美国法律规定引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工人为不合法的之后,美国对墨西哥工人的需求量更是加速增长。
  迪亚斯总统在位的最后几年里,墨西哥暴发了持续的政治动乱。他的一些反对者向北逃到美国。1910年的选举绯闻迫使迪亚斯总统辞职。紧接着就是lO年的血腥动乱,有100多万人则向北逃离到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来自欧洲的移民供应被中断,美国的兵工厂却迎来了巅峰时期,他们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墨西哥移民提供了准备就绪的就业市场。美国农场主扩大产业,需要更多的田间工人,甜菜种植业需要更多的墨西哥工人。在科罗拉多州有许多墨西哥人为农场主干活,大量的墨西哥人永久地扎根在丹佛,而那些最开始移民到美国的墨西哥人则被吸引到北方去种植甜菜。
  请从给出的课程内容材料中,找到概述中的问题在文中的具体细节信息。  概述1:一个国家的革命局势会给其国民带来极大的危险,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也会迫使人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文中信息:20世纪20年代墨西哥的血腥革命致使100多万民众死亡,也导致许多人出于安全的考虑而投奔美国。
  概述2: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移民流动在人口密度和流动方向上也会发生改变。
  文中信息:在1848年至1920年间,移民多从墨西哥向北移入美国。然而多年之后的墨美之战使得墨西哥人对美国失去了兴趣,他们又返回了墨西哥。  概述3: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尤其是得到满意薪水的工作机会比邻国差的话,人们就有可能离开本国到富裕的邻国寻找工作机会。
  文中信息:墨西哥工人在美国被雇为铁路工人,牧场工人和农场工人的机会使得更多的人移民到美国。
  概述4:政治决策和冲突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对外来雇工的需求量,同样也会影响雇工流失的国家。
  文中信息:20世纪早期美国法律大大限制了亚洲移民,因此,美国雇主更将墨西哥当作他们的雇工来源地,由此,许多墨西哥人开始北移。
  文中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海上运输风险很大,同时战争也切断了从欧洲来的雇工供给,这就大大增加了对墨西哥雇工的需要。
  例2:1840年至1920年的美国移民状况
  ——19世纪的“西进运动”事件   19世纪中叶,上百万的美国人向东部山脉的西面移居,特别是大批的人定居在密西西比河、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河谷中的肥沃农田上。铁路干线也开始延伸到这些地区。新干线的连通和已有的水路使这些内陆地区的农业产品能够远销东部城市及海港。农业产品的大量需求与高产出、低价格的土地对东海岸的农民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为他们面临着土地价格上涨和产量不如西部高的威胁。
  除了土地价格低廉且肥沃的吸引力之外,移民到美国西部地区也有着历史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几个世纪以来,欧洲杰出的思想家就注意到这种自东向西的所谓先进文明的迁移。在欧洲,这个运动是由处于中心地带的古老的希腊文明迁移向法、英及其西部边界国家的。终于有一天,这些文明持续向西发展到美国的“新大陆”。事实上,许多欧洲人都已注意到这种历史的变迁,但只简单地认为这种形式会作为文明持续发展到大西洋,扩散直至新大陆,如1726年,爱尔兰哲学家、大主教贝克莱在他的《美国种植技术与学习的前景》(The Prospect ofPlanting Arts and Learning in America)一书中就曾提到:
  帝国一直向西延伸;
  前四幕将会落下此剧的帷幕;
  最后的将是历史上尊贵的后裔
  诗句中暗示着西进运动是必然的,也是进步的。许多19世纪的美国人都把这事追溯到早期新英格兰的清教徒迁移运动。尽管当时人们怀者不同的动机远涉重洋去“新大陆”,但他们共同的希望是摆脱英格兰的宗教“错误”,建立一个“新基督教”,那将会是一个宗教和政治秩序都比守旧世界更好的地方。这些早期移民者们向西穿过大西洋,深信他们会比过去有所改善,能有选择地描述一些理想的生活图景,从而大大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活条件。
  这些想法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移民们,在19世纪后半叶,他们不断向西迁移。深受欢迎的中世纪教义使美国人更倾向于接受这些观点,这是明显的命运决定论的观点。欧·沙利文(JphnO’Sullivan),作为《民主评论报》(The DemocraticReview)的编辑,在19世纪40年代使用了这一词,当时他为美国兼并得州一事据理力争。命运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上帝赋予了美国独一无二的权力去扩大领土面积来安置日益增多的人口,西部的空地就是用来填充的。事实上,美国肩负者的道德责任就是让东部移居西部的接受文明,并迟早让西部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但如果其他人占领着这些领土怎么办呢?命运决定论的种族优势论很容易解决这一难题。密苏里州的议员本顿等人认为,本土美国人是更高文明的受益者,他们会为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所喜欢。终有一天,这块大陆的原有移民会对让他们得以发展的新文化感激不尽的。
  请从给出的课程内容材料中,找到概述中的问题在文中的具体细节信息。
  概述1:当一个地区与经济条件较好的相邻地区建立充分的交通联系后,人们就趋于迁入条件较好的地区。
  文中信息:当船运和铁路运输连接了东部沿海地区与阿巴拉挈亚山以西内陆地区后,交通便利了,越来越多的人就由东部移居到西部内陆地区。  概述2:有时历史过程研究会告诉我们,这些历史过程很可能在其他时间和地点重复出现。
  文中信息:19世纪中叶许多美国人就注意到所谓的先进文明,更倾向于从东欧的发源地逐渐向西发展。
  概述3:与个人利益相比,动机往往更能证明行动的合理性,不然可能会显得自私。
  文中信息:在其他事件中,清教徒义认为,当欧洲移民后裔向西移居时,本土美国人的移居将会使其更受益,因为他们将第一次接触到更先进的文明。
  文中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说,首批新英格兰移民都认为他们会建立一个新的理想的社会,并为欧洲古老文明树立榜样。
  好的课程发挥的作用如同一种刺激物,她不仅能导引教学,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原材料,让他们以自己的经验理解知识。那种认为课程本身会被学生不假思索地全部接受的观点纯属误解。即使是年纪很小的学生也会将他们自己的世界观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杜威认为,教授学生学习过程才是最好的教育,而不是学习具体的内容。一旦学会了学习,学生个人就会专注于学习过程,从而发展自我学习的能力。就基本主题处理而言,例1强调移民由南向北的趋势,例2也一样,分析了1840年至1920年的美国移民形势,例中课程决策倾向性很明显。这两个例子应当有助于我们认识专家和历史教师课程决策的重要性,决策中所体现的指导方针会决定哪些内容更容易被课程所涵盖,其所设计的模式则决定着对这些内容如何进行排序。历史教师的课程决策将会影响学生接受什么新知识以及如何接受,看来要想保证历史课程教材或教学设计与当代知识同步发展,历史课程开发工作将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这也许是“如何解决目前中学教科书所存在的问题和现实之间需求的问题上,整个历史教学界都在思索着、努力着”的一种方向,这也是我们从美国历史教科书课程内容设计中如何处理同一主题所带来的启发,面对已既定有的历史知识我们在教材编撰和课堂教学中如何转换新的视野,吻合新的历史课程目标,进一步挖掘历史知识背后的底蕴,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史学发展新进展是我们今后必须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 吴 丹】
其他文献
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9月30日持续到1942年4月20日,两军参战人数在某些阶段达到700万,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人数的2倍,两军损失人数也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2倍、丧生、失踪、被俘或严重受伤人数达250万,其中苏联方面为190万。在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元帅曾命令其副官粗略统计一下部队的损失人数,当副官将数据呈报他时,朱可夫立即命令:隐瞒起来不准给任何人看。  1941年10月16日,莫斯科发生洗
【关键词】演人文课,传统文化,人文价值,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 眼文献标识码{眼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1-0030-03  美国《新闻周刊》曾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文化及这些国家的20个文化符号。其中中国和美国文化的影响力位居前列。评选出的中国文化符号有:唐帝国、孔子、汉语、长城、道教、孙子兵法、丝绸、京剧,等等。传统“文化符号”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 排序题,逻辑关系,浙江卷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3)21-0049-03  2013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卷第15题考查了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原题如下: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答案:A  从立意上看,本题着眼于“国家统一”这
关键词?论从史出,教材,科技史,地圆说,授时历  中图分类号?演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9-0057-06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科技史内容,历来是教学中较难处理的内容之一。而如何恰当、科学地处理科技史内容的编写问题,也成为教科书编写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提倡全球文化多样化的今天,教科书中关于科技史内容的阐述,应力戒俯视其他文明成就的倾向。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有
在历史课程学习和复习时间相对减少的同时,高考的能力要求和试题难度均有所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完成历史复习任务并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能否有效掌握基础知识,能否理解重点、难点?学生能否掌握一种便捷、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繁琐的记忆和较多的练习,会不会让学生对历史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为了切实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历史课程的高考复习应该重视并把握好教与学的匹配。①教师通过简洁、理性的方式处理复习内容
语言是一门科学,但是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承载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之一。新洪堡特主义的代表人物魏斯格贝尔(J.L Weisgerber)认为文化首先呈现在语言上,语言是最真实的文化现实,是语言将人类导入文化之中。人、世界和文化由语言连接成一个整体。“语言不仅开启了世界,也建构了世界”。人们所持语言不同,对外部的认知也会不同,进而导致各民族文化出现差异。每一种具体语言都带有某种文化印记,反映着一个民
美联储和其他国家的央行正在探索创建由国家支持的数字货币,允许消费者和企业利用数字钱包从事买卖和交易。  一名前美联储主管认为央行接受数字货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些数字货币可能看起来类似比特币,能够为买卖商品和存储财富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和隐匿性。  由政府支持的P2P数字货币的出现可能会以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账本为基础。这可能是无现金经济开始的标志,与瑞典今天所发生的情况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们
[关键词]了解,研究,外部世界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3-0003-03    中国需要世界史知识的普及,因为他正在走向世界。  中国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与世界频繁交往,交往的广度与深度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根据我国外交部近年的统计资料,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总数达到170多个,遍及全球。中国与世界的人员往来也更加频繁。近年我国每年出入境总人次数
十月革命前,高尔基不赞成暴力革命和任何武装斗争形式。1917年7月,他写道:“我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东西能够拯救我们的祖国免于毁灭……如果一场革命不能在国内发展迫在眉睫的文化建设,那么,在我看来,这场革命便是无结果、无意义的。”在十月革命爆发的前一周,高尔基在他主持的《新生活报上》发表《不能沉默!》,要求布尔什维克中央公开澄清流言,回应是否将采取行动。他实际上是以这种方式劝阻革命,避免流血事件。因为
[关键词]初中教学,北师大版,黄山会议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LO)03—0067—03    为进一步总结历史课程改革和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实验成果,明确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安徽省教研室、安徽省黄山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编写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2月18—1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2009年全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