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呢?笔者在政治课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新颖开头激趣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课堂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作为教师对教材应当有准确的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的导语,来引发学生注意,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风趣幽默语言激趣法
  风趣幽默的语言能使沉闷、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用生动的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能从呆板、乏味、枯燥、空洞的说教中摆脱出来,恰當地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乐激趣法
  健康优美的音乐,不仅能陶冶情趣,而且能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使用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讲“爱国主义情感”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了《我的中国心》的MTV,“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从歌词中、从旋律中进一步领会了“爱国主义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电教直观激趣法
  多媒体电教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示和传递手段,它集音像图文于一身,具有新颖、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运用电教手段,可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使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增强课堂效果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了教学目标。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感动学生,从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清丰县韩村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如果问问你身边的人,你能过一天没有手机的生活么?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警惕地握紧手中的手机,摇摇头。是啊,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谁能真正放得下手中的手机呢?  我们用手机完成各种各样的支付,刷微信和远在天南地北的朋友们聊天,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和平台跟某位大神“勾搭”上或者成为大神,点开美颜APP给自己来一张“美美哒”的自拍,更不要提很多人习惯在手机上处理邮件、维护客户,打发各种零碎无聊的时间……早有一种
困 惑   高二学年,语文选修课占据了教学内容的主体。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是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教学究竟有什么不同?怎样的教学才能体现选修课的特色呢?   通过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我认为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在于必修是基础,要稳打稳扎要普及;选修是发展和提高,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然而由于高中必修课的教学时间不多,教学任务太紧凑,有些教学目标尚未落到实处,学生的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习题教学中由于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不会灵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且教学方式单一,比较僵化,信息量少,加之物理对学生而言本来就是难度较大的学科。因此,传统的习题教学耗时费力,效果却不佳。而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和互动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午,期中考试结束了,走出教室,我发现外面正下着雪,只是这小雪花我无心观赏,因为前天刚刚下过雪,落在地上一会儿就融化了,或许今天也是如此。  走出校门口,飘落的雪花并未减少,反而越下越大了。“这次的雪不会再融化了!”我兴奋地对着在车内等我的妈妈喊着。行驶在路上,我发现路面的层层积雪被风吹动着,仿佛一条条可爱的小蛇,来回地扭动着,真是雪舞銀蛇。  雪已经下近三十分钟了,路上的积雪也多了起来,在风的吹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许浑,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他善于写律诗,多写登临怀古和寄情山水的作品,以文辞工丽、属对精切、格律整密著称于世。这首诗的意思是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暮色降临,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
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织者与实施者,而情感教育又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教育手段之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利用情感教育的各项功能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鞭策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明确作用是情感教育的前提  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
历史学科不但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历史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入手进行一些探索,凡是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讨论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包办,而是将他们置于“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由“学会”历史变“会学”历史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由于历
“言”指语言,“意”指精神,语言与精神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离开了精神的语言缺乏灵气,离开了语言的精神空洞乏味。刘玲玲老师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咀嚼语言文字,进行言意兼得的阅读对话教学,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与人文精神滋养的双落实。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一份报告中列出了在过去十年来于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所发现的三百五十多个新物种。然而WWF警告说,这些新发现的物种正面临着来自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及气候变化的威胁。一种绚丽的会随温度而变色的深蓝色花、一种飞蛙,还有保存在琥珀内的世上最古老的蘑菇,这些都位列过去十年内在喜马拉雅山东部发现的三百五十个新物种之中。但专家警告说,这些新发现的物种正面临着来自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及气候变化的压
摘 要:在对张爱玲的名作《金锁记》的研究中,对于文本中“黄金枷锁下人性的扭曲”这一主题意蕴的挖掘与阐释似乎早已达成了共识。但也有学者在“金锁”主题的基础上提出其中还有更为深层的“情锁”主题的存在。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文本内蕴的角度,对“金锁”主题的不可靠性和“情锁”主题的唯一性进行阐释,并从作家创作的艺术效果角度对其篇名《金锁记》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以消除对于张爱玲名作“文不对题”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