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对《师说》师生关系的重新解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3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是和谐融洽、充满感情的关系,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重读韩愈的《师说》对我们有新的启示,他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和学是可以相长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师生关系;重新解读
  自古至今,师生关系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变化。随着人类对教育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教育的质量。因此,对师生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教育界有关专家、学者、教师的关注与重视。那么,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代,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有何特点,在重温韩愈《师说》时给我们有何新的启示呢?
  一、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新特点
  新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新要求具有如下特点:
  (一)民主平等、相互尊重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首先应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被打破,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被教师认同并努力建构。虽步履维艰,但已势所必然。一切逆历史而动的举措都将被历史的车轮压得粉碎。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作为富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的教师,作为真正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起新的民主平等的思想,积极营造教育教学民主氛围,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看待学生,一切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去设计教案、教导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举高临下“尊者”。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指正,共同提高。
  (二)和谐融洽充满感情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除了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外,还应是和谐融洽、充满感情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师生间关系和谐融洽、学生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习潜力可得到更大的发挥,学习效率也就更高。这就需要教师做学生的热心人,从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关爱学生,体贴学生。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学习形成积极心态的重要因素,它可使学生信心倍增。同时,师生关系的融洽,可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被人尊重欣慰;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还可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使身心健康发展。可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充满情感对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
  (三)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固然在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艺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但每个教师的知识修养和造诣是截然不同的,更何况面对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浩如烟海,任何人都无法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的知识面不一定宽广。相反,那些好学的学生所学的知识恰恰是教师没有学过的或没有接触过的。因此,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深刻认识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应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那么,这些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在韩愈《师说》中有何体现呢?
  二、对韩愈《师说》师生关系的重新解读
  韩愈的《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首篇专门论述教师及师生关系的名作。其对教师的论述是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方面展开的。其中对师与生的关系的论述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重读《师说》,细品个中的含义,不觉对其师生关系又有新的理解和收获,以资同行共赏。
  (一)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述,至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教师固然有其独特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艺,但每个教师的努力程度不同,所获得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不同,对知识理解与思考的角度及其深度也不同,再加上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根本不可能将知识的海洋遨游殆尽。相反,那些比较努力,比较好学的学生其所获得的知识有的是教师所没有学过的,或没有接触过的。这就需要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去长补短,共同提高。这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思想岂不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吗?岂不是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值得提倡的吗?
  (二)有利于重新认识新型师生关系
  韩愈在《师说》中不但指出了“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见解,而且强调师生间为什么要相互学习的原因——“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是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和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教师和学生间那条人为的僵死的界限取消了;这是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教育传统提出的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引申发挥,借鉴采纳,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对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有利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种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地位高低,只要谁有学问,谁有道理,谁就可以为师的见解,值得令人思考、回味和学习。在那时,韩愈竟能提出这样的见解,实在难能可贵。试问我们现在的教师有几个能做到向年龄比自己小的人学习,向职称比自己低的人请教。难道在各方面你一定比学生聪明。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可以“权威”自居,不可满足于“吃老本”。在教学业务上须不断学习,不断精益求精。同时要对学生谦虚、和蔼,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以免误人子弟。要鼓励学生不要自卑,要有信心,要发愤学习,赶超老师;要批判地学习老师教的东西,要向多个老师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总之,我们今天重温韩愈的《师说》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他在肯定教师传导、授业、解惑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了学生的主动作用;既提倡好为人师,又指出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的重要。其在师生关系上的见解,不仅在当时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在现在仍有值得提倡和借鉴的地方,有的见解与新课程要求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孙磊论.《师说》的“师道观”——兼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3.
  [2]李勤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04.
其他文献
近年来,网络游戏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学生成为上网族中的绝对主力,一些学生把宝贵的网络资源和自己有限的经济资源用在网络游戏这项活动中,并且沉迷其中。学生沉迷网络
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害怕写英语作文,教师怕教英语写作。透过现象找本质,我们发现:“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主要原因是英语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拟订题目、提出写作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作文。按照这一模式教学和实践,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是“学生作文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其模仿能力,模仿能力强,自然写作得分较高,反之则相反”。  在我国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中,
期刊
腐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青年人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希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在社会建设中代表
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绩效考核的推动,而做好绩效考核这个工作相对不容易,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都有一定的考核标准,但也有很多的不同,特别是绩效考核的内容,由于每个部门
公积金管理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不长,在管理和使用上缺少经验,要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公积金发展道路,需要紧密联系实际,立足“科学发展求实效,住有所居做贡献,公积金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工程是通过对建筑基础进行特殊处理来使其满足地基沉降与承载力的要求.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文章首先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桩基施工技术,然后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当前的互联网经济热潮中,互联网金融是其中相对独特的一个门类。讲它是一个相对独特的门类,大概有若干原因,这里对其中主要的两个做些梳理,有利于实业企业界和社会公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