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予以培养是提升幼儿素养的关键所在,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成为重要的课题。文章简要阐述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在活动资源、活动形式、教师引导、交流互动方面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选择和利用合理资源、强化活动形式、注重关键指导、融入多样互动达到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以期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素养;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9-0051-02
引 言
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若利用传统的手段很难实现针对该方面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将区域活动作为关键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想要在区域活动中实现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必须对活动资源、活动形式、教师引导、交流互动方面的关键要素拥有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确保培养策略更具实际效力。
一、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要素
(一)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是实现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基础,毕竟区域内所包含的各类活动资源与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若区域活动中的资源生动有趣,则能够具备吸引幼儿好奇心的特点,幼儿自然会主动参与进来。反之,区域活动内的资源种类匮乏,难以让幼儿提起兴趣,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1]。与此同时,活动资源稀缺也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实现增加许多难度,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活动形式
参与到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不仅是喜欢其中包含的资源,还会受到活动形式的影响。虽然许多幼儿教师已经意识到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并未掌握其中的关键内容,也就是大多只关注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没有对活动中的具体形式予以全方位的考量,导致区域活动只是作为学生自由活动、自主锻炼的手段,学生在区域中没有特定的活动形式,也就不具备相应的目标,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教师引导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是利用区域活动的资源优势来实现该目标,其中也离不开教师引导。毕竟幼儿对事物还没有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所以,即便区域中涵盖各式各样的有用资源,但是在缺少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他们根本不清楚这些事物的意义、用途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就难以取得物尽其用的效果,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四)交流互动
解决问题能力是幼儿全面素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然而,培养该方面的能力也要注重交流互动。因为交流互动是人们沟通与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幼儿日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若幼儿不能与他人良好地沟通交流,思维将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因此,交流互动不仅是人们沟通的方式,也是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保障。毕竟交流互动具有充足的带动力,能够让幼儿在彼此影响下积极融入区域活动中。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对策
(一)选择合理资源,提供充足活动空间
活动资源是区域活动的基础,关系到幼儿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在实际中,许多的幼儿园教师虽然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比较重视,但是在活动资源方面的关注度相对较少,导致区域活动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教师在利用区域活动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予以培养的过程中,要提高对活动资源的重视,只有选择合适的资源,才能够达到为幼儿提供充足活动空间的目的。比如,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现有的校园中选择相应的资源,带领幼儿开展植物种植活动。教师要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前准备好适合幼儿种植的种子、工具等,也就是教师可以准备些小型的花卉种子、挖掘工具、花盆等,这些东西看上去小巧玲珑,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其間教师只要提醒幼儿如何正确地挖掘、播种、培土和浇水即可,至于种植过程完全由他们自己动手完成,这样便可以让幼儿以玩耍的状态参与区域活动,而且幼儿园也能将他们种植的花草用于校园的美化,待进入成长期后,可以作为区域活动的成果来让幼儿观赏,从而树立参与区域活动的自信心。如果幼儿所处的环境为乡村,教师可以将当地的环境资源作为幼儿区域活动的主要空间,毕竟农村环境具有的活动资源更加丰富,不仅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为幼儿认知能力的增长提供基础。例如,在组织绘画活动时,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在农村中寻找可以绘画的素材,面对乡间的诸多花鸟鱼虫,幼儿自然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也能够将发现的许多现象和规律积累起来用于解释和处理困难的问题[2]。
(二)强化活动形式,提升活动兴趣
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幼儿园在设置区域活动时,缺少对活动形式的思考,主要表现在大多以教师布置任务,幼儿自由活动为主。这种形式表面看是利用区域活动的主要特点为幼儿提供了活动空间,实际上,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高,理解能力也不够,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区域活动,幼儿只是依靠自己的兴趣来参与,一旦兴趣消失,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就会抛之脑后。因此,教师必须对现有的区域活动形式进行强化,这样才能取得在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强化区域活动形式的手段较多,主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和核心进行选择,毕竟以该方面为基础,幼儿能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参与区域活动,而且这种心理的变化也会始终贯穿于区域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房屋模型、汽车模型等方面的动画,幼儿看到动态的画面会迅速提高兴趣,并产生制作相同动画的欲望。同时,这些动画也能够展现出模型的各种形态、位置的变化,给幼儿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便于制作完整内容时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另外,为了确保区域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特点,教师也可以采用增加活动材料的方式,不过新增的材料必须与实际生活拥有密切的联系且是可以直接理解的程度,否则,认知水平较低的幼儿,很难明白其中的含义,也就没办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了。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课后绘画活动中画出见过的盘子都有什么形状,又分别有哪些用途,幼儿能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了解到盘子不仅有圆形的,也有方形和椭圆形的,而且能明白不同的盘子可以盛放不同的物品。利用这个方式,幼儿便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懂得盘子的正确使用场景[3]。 (三)注重关键指导,促进思维习惯养成
区域活动虽然能够给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在开展区域活动前,教师必须清楚该阶段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的主要特征,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心理方面,也就是他们不仅对事物没有准确的认知,也难以对行为和思想的正确性予以判断。若未能做到对该方面予以明确,则除了引起幼儿思想行为偏差,还难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指导是必需的,即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可以让幼儿的活动行为既满足活泼好动的天性,又用于处理某些特定的问题,从而将更多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积累。例如,制作房屋时,幼儿们会想到使用普通的纸张和胶带来完成,只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坍塌,此时,教师便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将“房屋为什么会坍塌”作为问题让幼儿思考,而幼儿通过实际动手、观察等方式会迅速得出纸质软、胶带粘贴不正确等原因。明白了这些道理,他们便懂得去寻找些质地更加坚硬的硬纸板、废纸箱等作为手工的材料。
(四)融入多样互动,锻炼幼儿综合素养
在区域活动中,要想培养幼儿解决問题的能力,除了运用上述对策,还应当融入多样化的互动。众所周知,幼儿不仅活泼好动,还喜欢与其他人相处。由此可见,在区域活动中,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多种形式的互动更能够让幼儿的普通行为成为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助力。比如,以上述的房屋为例,教师可以让几名幼儿组成特定数量的小组,每组中不同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最终制作独具特色的手工品,也就是居住在城镇中的幼儿可以将高楼作为制作的目标,不同的幼儿分别负责制作高楼的框架等,如果区域活动为农村,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分别负责制作房屋、院落等。这种方式既发挥了幼儿的特长,有效地展现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观察、应用等方式了解和积累了自己不擅长的内容,为日后解决同类情况打好基础。同时,这样也让他们懂得相互配合,便于形成迅速融入社会的素养[4]。另外,家庭也是幼儿经常参与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教师也可以让家长与幼儿互动,共同学习、生活等,这样也能起到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作用。
结 语
在培养幼儿素质的众多方法中,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前,教师必须认清活动资源、活动形式、教师指导、交流互动方面的关键要素,依照实际情况采取选择合理资源、强化活动形式、注重关键指导、融入多样互动等方式,在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方面给予幼儿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 慧.区域活动提升中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途径探讨[J].学苑教育,2020(8):16.
[2]刘 清.在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J].知识文库,2020(3):104.
[3]陈星如.论区域活动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J].新智慧,2020(3):107.
[4]王清丽.在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美工区域活动《船》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71.
作者简介:马晓梅(1980— ),女,回族,甘肃广河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素养;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9-0051-02
引 言
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若利用传统的手段很难实现针对该方面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将区域活动作为关键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想要在区域活动中实现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必须对活动资源、活动形式、教师引导、交流互动方面的关键要素拥有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确保培养策略更具实际效力。
一、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要素
(一)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是实现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基础,毕竟区域内所包含的各类活动资源与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若区域活动中的资源生动有趣,则能够具备吸引幼儿好奇心的特点,幼儿自然会主动参与进来。反之,区域活动内的资源种类匮乏,难以让幼儿提起兴趣,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1]。与此同时,活动资源稀缺也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实现增加许多难度,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活动形式
参与到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不仅是喜欢其中包含的资源,还会受到活动形式的影响。虽然许多幼儿教师已经意识到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并未掌握其中的关键内容,也就是大多只关注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没有对活动中的具体形式予以全方位的考量,导致区域活动只是作为学生自由活动、自主锻炼的手段,学生在区域中没有特定的活动形式,也就不具备相应的目标,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教师引导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是利用区域活动的资源优势来实现该目标,其中也离不开教师引导。毕竟幼儿对事物还没有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所以,即便区域中涵盖各式各样的有用资源,但是在缺少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他们根本不清楚这些事物的意义、用途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就难以取得物尽其用的效果,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四)交流互动
解决问题能力是幼儿全面素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然而,培养该方面的能力也要注重交流互动。因为交流互动是人们沟通与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幼儿日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若幼儿不能与他人良好地沟通交流,思维将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因此,交流互动不仅是人们沟通的方式,也是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保障。毕竟交流互动具有充足的带动力,能够让幼儿在彼此影响下积极融入区域活动中。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对策
(一)选择合理资源,提供充足活动空间
活动资源是区域活动的基础,关系到幼儿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在实际中,许多的幼儿园教师虽然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比较重视,但是在活动资源方面的关注度相对较少,导致区域活动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教师在利用区域活动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予以培养的过程中,要提高对活动资源的重视,只有选择合适的资源,才能够达到为幼儿提供充足活动空间的目的。比如,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现有的校园中选择相应的资源,带领幼儿开展植物种植活动。教师要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前准备好适合幼儿种植的种子、工具等,也就是教师可以准备些小型的花卉种子、挖掘工具、花盆等,这些东西看上去小巧玲珑,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其間教师只要提醒幼儿如何正确地挖掘、播种、培土和浇水即可,至于种植过程完全由他们自己动手完成,这样便可以让幼儿以玩耍的状态参与区域活动,而且幼儿园也能将他们种植的花草用于校园的美化,待进入成长期后,可以作为区域活动的成果来让幼儿观赏,从而树立参与区域活动的自信心。如果幼儿所处的环境为乡村,教师可以将当地的环境资源作为幼儿区域活动的主要空间,毕竟农村环境具有的活动资源更加丰富,不仅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为幼儿认知能力的增长提供基础。例如,在组织绘画活动时,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在农村中寻找可以绘画的素材,面对乡间的诸多花鸟鱼虫,幼儿自然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也能够将发现的许多现象和规律积累起来用于解释和处理困难的问题[2]。
(二)强化活动形式,提升活动兴趣
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幼儿园在设置区域活动时,缺少对活动形式的思考,主要表现在大多以教师布置任务,幼儿自由活动为主。这种形式表面看是利用区域活动的主要特点为幼儿提供了活动空间,实际上,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高,理解能力也不够,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区域活动,幼儿只是依靠自己的兴趣来参与,一旦兴趣消失,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就会抛之脑后。因此,教师必须对现有的区域活动形式进行强化,这样才能取得在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强化区域活动形式的手段较多,主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和核心进行选择,毕竟以该方面为基础,幼儿能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参与区域活动,而且这种心理的变化也会始终贯穿于区域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房屋模型、汽车模型等方面的动画,幼儿看到动态的画面会迅速提高兴趣,并产生制作相同动画的欲望。同时,这些动画也能够展现出模型的各种形态、位置的变化,给幼儿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便于制作完整内容时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另外,为了确保区域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特点,教师也可以采用增加活动材料的方式,不过新增的材料必须与实际生活拥有密切的联系且是可以直接理解的程度,否则,认知水平较低的幼儿,很难明白其中的含义,也就没办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了。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课后绘画活动中画出见过的盘子都有什么形状,又分别有哪些用途,幼儿能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了解到盘子不仅有圆形的,也有方形和椭圆形的,而且能明白不同的盘子可以盛放不同的物品。利用这个方式,幼儿便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懂得盘子的正确使用场景[3]。 (三)注重关键指导,促进思维习惯养成
区域活动虽然能够给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在开展区域活动前,教师必须清楚该阶段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的主要特征,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心理方面,也就是他们不仅对事物没有准确的认知,也难以对行为和思想的正确性予以判断。若未能做到对该方面予以明确,则除了引起幼儿思想行为偏差,还难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指导是必需的,即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可以让幼儿的活动行为既满足活泼好动的天性,又用于处理某些特定的问题,从而将更多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积累。例如,制作房屋时,幼儿们会想到使用普通的纸张和胶带来完成,只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坍塌,此时,教师便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将“房屋为什么会坍塌”作为问题让幼儿思考,而幼儿通过实际动手、观察等方式会迅速得出纸质软、胶带粘贴不正确等原因。明白了这些道理,他们便懂得去寻找些质地更加坚硬的硬纸板、废纸箱等作为手工的材料。
(四)融入多样互动,锻炼幼儿综合素养
在区域活动中,要想培养幼儿解决問题的能力,除了运用上述对策,还应当融入多样化的互动。众所周知,幼儿不仅活泼好动,还喜欢与其他人相处。由此可见,在区域活动中,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多种形式的互动更能够让幼儿的普通行为成为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助力。比如,以上述的房屋为例,教师可以让几名幼儿组成特定数量的小组,每组中不同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最终制作独具特色的手工品,也就是居住在城镇中的幼儿可以将高楼作为制作的目标,不同的幼儿分别负责制作高楼的框架等,如果区域活动为农村,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分别负责制作房屋、院落等。这种方式既发挥了幼儿的特长,有效地展现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观察、应用等方式了解和积累了自己不擅长的内容,为日后解决同类情况打好基础。同时,这样也让他们懂得相互配合,便于形成迅速融入社会的素养[4]。另外,家庭也是幼儿经常参与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教师也可以让家长与幼儿互动,共同学习、生活等,这样也能起到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作用。
结 语
在培养幼儿素质的众多方法中,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前,教师必须认清活动资源、活动形式、教师指导、交流互动方面的关键要素,依照实际情况采取选择合理资源、强化活动形式、注重关键指导、融入多样互动等方式,在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方面给予幼儿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 慧.区域活动提升中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途径探讨[J].学苑教育,2020(8):16.
[2]刘 清.在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J].知识文库,2020(3):104.
[3]陈星如.论区域活动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J].新智慧,2020(3):107.
[4]王清丽.在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美工区域活动《船》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71.
作者简介:马晓梅(1980— ),女,回族,甘肃广河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