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蝴蝶效应已经尽人皆知,但恐怕谁也想不到,花旗会成为这一轮扇动全球股市,乃至经济走向的花蝴蝶。
2008年1月15日,美国第一大银行花旗集团宣布,受累于高达180亿美元次贷相关资产冲减,该行在2007年第四季度巨亏98.3亿美元。这是花旗集团自1998年创立以来,首次遭遇季度亏损。
在此之前,由于美国次贷风暴的一泻千里,业内对花旗的亏损早有心理准备,但98.3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无疑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去年12月才上任的花旗行政总裁潘伟迪也明确表示这样的业绩完全不能接受。
面对亏损,花旗集团迅速“亮剑”,减息、裁员、释股多管齐下。花旗宣布季度股息减少41%,准备剥离旗下非核心资产及业务。同时,花旗宣布裁员4200人,使得花旗在春季宣布裁减1.7万人之后再度大幅裁员。此外,花旗还通过出售可转换优先股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科威特投资局以及沙特王子阿尔瓦立德等海内外投资人“乞资”145亿美元。
在花旗银行公布财报之后,美国股市当日暴跌,香港股市受其拖累,当日下挫幅度达“9·11”以来单日最大跌幅,连一向能走出独立行情的中国A股市场都收出巨幅的阴线。
Drexel大学金融系副教授Joseph Mason:花旗的巨亏只是冰山一角。
《上海商报》:花旗巨亏意味着危机已经到来,而更大的危机还没有到来。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减息,是让股东为亏损买单;裁员,是让员工为亏损买单;释股,是让投资者为亏损买单,但他们都只是暂时的“替罪羊”。
《竞争力》:花旗亏损的真正影响是,人们对美国次贷危机恶化的担心彻底变成现实,对美国经济是否将陷入衰退的争议就此平息,转而变成对衰退多长时间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