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程敏政诗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郭利霞(1990.8-),女,汉族,内蒙古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程敏政“十岁,以神童荐,召试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诏读书翰林院,官给廪馔,李南阳以女妻焉。踰冠,举成化丙戌进士,一甲第二,授翰林编修,历官至詹事府少詹事。”[1]他十岁就以“神童”被推荐入朝,后长期担任侍读学士,陪伴于皇帝左右。可见程敏政是一位学养与能力兼备的人物。程敏政处于成化、弘治年间,此时正是文学思潮不断变革,台阁文学逐步走向低迷,复古思潮准备兴起的过渡阶段。纵观程敏政的作品,不难发现其散文与诗歌在这样的时期都表现出较多新的特征。
  程敏政的文章主要收录于《篁墩文集》中,其中第一至第八卷为经筵讲义,第九卷至第六十卷为散文,第六十一卷至九十三卷为诗歌。和程敏政的散文相比,其诗歌对自己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乡徽州,民俗风情;第二,内心苦闷,情感表达;第三,吟咏性情,抒发自然。
  首先,程敏政的诗歌多家乡徽州、民俗风情之作。程敏政故乡本为徽州休宁,虽然进京做官较早,但是程敏政曾三次休宁家居,或因丁忧返家,或因遭人弹劾致仕而归,正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他多次往返于家乡和京城之间,几次家居的时间共计十年之久。这样的经历使其在创作方面产生了较大的成果。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关于徽州家乡的作品。比如《春社谣》,诗中描写了徽州等地春社活动热闹非凡的场面:
  社饭炊香出茅屋,腊酒一倾连数卮。土鼓逢逢过林际,醉插山花共神戏。
  隔邻鸡犬喜欲狂,接席儿童相笑詈。满爨炉香焚纸钱,大家再拜祈丰年。[2]
  “春社”是较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在这一节日到来之际,有诸多习俗,比如社戏、社饭、敲鼓等活动。程敏政的诗歌亦体现了徽州地区春社的习俗,其中的“社饭出香”、“腊酒一倾”、“土鼓”、“山花”等词语将当时的情景写的如在眼前,甚为热闹又不失村民邻里间的友爱。
  其次,程敏政的诗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的苦闷之情。程敏政长期居于馆阁之中,其思想受到诸多局限。正如罗宗强先生在《明代文学思想史》中有言:“朱元璋建立明朝,一开始就对思想领域进行严格的管制,以儒为主,兼取佛道。而凡所取舍,均出于维护政权之明确目的。他指定了许多规则,给社会生活作了大量限制。他一方面重视人才,一方面又严刑峻法,给士人留出有限的生存空间。”[3]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下,程敏政纵然想抒发自我的思想感情,亦受到较多限制。所以他经常在诗歌中抒发自己内心的压抑与苦闷。比如《游西山道中作》:
  二十余年薄宦身,投簪方许作游人。春空白鸟来无际,晓雾青山出未匀。
  闲坐水边飞酒盏,远从亭上振衣尘。沙桥野店东风里,柳眼相窥一最真。[4]
  诗句开始就用“二十余年薄宦身”这一句道出了自己的身份,其中的“薄”更是体现了诗人內心的苦闷。此时,面对大好河山,内心本应是畅快、乐观的,然而诗句中的“春空”“白鸟”“出未匀”等词语都体现了诗人观眼前景,却看不出明丽之色。诗歌的后两句,笔锋一转,似乎故意体现了自己的豁达,这种豁达乐观也许是诗人的自我排解。在水池旁边觥筹交错,看到柳条跳动也甚为赏心悦目,“最真”二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愫。类似的诗歌还有《太平行》:
  江南风土最怡情,临水人家分外清。轻櫂野航如使马,密载高竹似连城。
  好山隔岸开真画,绝磵流泉奏古笙。北去定应劳梦想,题诗留与白鸥盟。
  最后,程敏政在诗歌当中多吟咏情性,抒发自然并且反映现实。当程敏政离开京城,返回家乡之时,其作品亦多能抒发自然,可以突破台阁文风的束缚,写喜怒哀乐,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比如他所写的《饮杨浚明推府宅,夜归宿城隍道院》:
  醉投琳馆一灯残,叶上萧萧雨未干。乍入故乡翻似客,倘成新社即辞官。
  好山有约游方健,胜地无尘梦亦安。半夜凉风吹酒醒,恨无奇句写琅玕。[5]
  这首诗歌是写诗人刚刚回到家乡的情景,诗人在写作手法上更加细腻,一反官居京城时写作上的温厚平和之风。其中的“一灯残”、“雨未干”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夜晚归家,残灯相照。外面还淅淅沥沥下着的小雨使叶子依然湿润。刚刚回到家乡,好像是客人一般有所不识。诗歌在客观写实的基础上又不失情感、趣味。能够产生这样诗歌的原因,与当时的思想发展是分不开的。虽然明代初年一直以程朱理学思想为宗,但是成化、弘治年间,随着陈献章心学的出现,以及程敏政在《道一编》中提出的“朱始异而终同”的思想,使文人思想逐步得到解放,并在文学创作中逐渐挣脱台阁体的束缚。正如罗先生说:“献章文学观之一重要内容,是重情性之自然抒发,表现自然情性之真,追求平淡自然之审美趣味”。[6]
  《四款全书总目提要》有言:“集中诗至数千篇,亦率易居多,颇乏警策。”程敏政的诗歌众多,笔者仅从其诗人经历、时代背景方面浅析诗人诗歌创作的情况。程敏政作为成化、弘治年间的馆阁之士,勇于突破台阁文风,创作出诸多抒写自然、描写家乡、抒发内心情感的诗歌。
  注释:
  [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76页。
  [2]程敏政:《篁墩文集》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3]罗宗强:《明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页。
  [4]程敏政:《篁墩文集》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5]程敏政:《篁墩文集》卷六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53册。
  [6]罗宗强:《明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97页。
  参考文献:
  [1]程敏政:《篁墩文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罗宗强:《明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13年版。
其他文献
我去图书馆上班的第一天就注意到了对面的盲人阅览室,准确地说是那个盲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三十来岁,白白胖胖,头戴红色贝雷帽,鼻梁上架一副玄色遮阳镜,身上穿一件柳芽绿夹克衫,这么大胆的色系搭配实在扎眼,想不注意都难。  整个盲人阅览室就他一个人,同事告诉我,每天九点一过,那根红白相间的导盲杖会准时地出现在阅览室门口。多少年来,这间阅览室就为他一个人开的。  我好奇地问:“别的盲人不来吗?”  同事轻微
期刊
统计分析是学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统计信息是学校历史信息和基本信息的综合汇总,是对学校基础数据的提炼。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数据仓库技术的逐渐成熟,为本文的
1  刘明汉回到枫林镇的时候,天色已经暗黑下来。最后一班公交车孤零零停靠在枫林镇机床厂旁的空地上。车上只剩他一个乘客了。五年前,去枫林镇还只有一趟公交车,现在站牌上已多出了四条线。刘明汉下了车,尖啸的西北风将路边的香樟吹得一阵阵颤抖,他使劲搓了搓冻麻木的脸,将衣领高高竖起来。戴着棉纱手套的公交车司机锁好车,握着保温杯进了马路对面的易购超市。超市窗户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冷霜。如此糟糕的天气里,路上几乎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