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一、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1.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将不断让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在课堂上要为学生自主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教师不但要“精讲”,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或参与研讨等,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二、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人的思维是在问题情境中得到激发的,借助于问题情境,学生才能努力地发现、寻求,创造解决问题的新的方式与方法,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
例如,《花儿也会放风筝》这篇课文,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人和动物可以一起分享大自然的一切,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中,学生一看到题目,就好奇地问:花儿还会放风筝·都放了什么样的风筝·……当他们通过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解决这些问题后,更提出了“花儿还会放什么样的风筝·”“我看花儿放风筝”“花儿与风筝”等一系列的扩展内容,既体会到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更亲身经历了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并有所发现的过程,学得有趣,学得主动。
2.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小组学习。它是一个异质小组,将不同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别的学生组成一组,组内每一个学生都有责任。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造了外因,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合作学习能促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例如,在古诗《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再回顾学习古诗的步骤、方法,接着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组成不同的研究学习小组,可以是以座位组合的四人小组,也可以是关系较好的朋友,还可以是用同样方法学习的几个同学。学生根据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诵诗文等步骤,采用各自掌握的方法分工合作、学习探讨,有的查资料,有的看插图,也有的逐词逐句探究,说、画、背、写,各显其能。在汇报交流时,许多小组都通过合作研究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提倡多读书勤思考。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读书思考,会运用自读、小组读、齐读、默读、品读等多种方式来学会读书思考,并向课外延伸。如学习《捞铁牛》一课,学生通过边读边思,对于“捞铁牛的准备”和“打捞铁牛”这两部分内容,自己做了标注,理清了顺序,使重点问题迎刃而解。
4.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和运用。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课前查找学习资料,开始没有选择性,照单全收。笔者指导学生分析资料与本课内容的联系,选择最为精要的内容来交流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搜集资料会选择重要的内容,舍弃无关内容,为学习服务。
5.关注课堂教学的综合开放性。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春天的雨点》这一课,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真挚深厚的师生情像春雨绵绵滋润着师生的心田。笔者启发学生运用查资料、交流探讨、联系生活实际等手段,搜集了关于“春天”和“师生情”的资料,有描写春天的古诗、散文,有写师生真情的文章、典故,并通过摘抄研究卡片、仿写作文、写读书感想等形式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不局限于对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的理解,拓宽了知识获得的渠道,还迁移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多种学习能力。
三、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注重激励评价。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时,笔者注重激励性评价的运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受到鼓舞,不断地产生内驱力,去进一步地研究探索。激励评价的形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等。如学习活动中,笔者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这个词语大家学得很认真,这种潜心钻研的精神令老师佩服。”“你们小组团结协作,对这段课文的研究很有创意。”“这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有时笔者也通过微笑注视、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肩膀等肢体语言以示激励。
2.培养主体评价。在注重激励性评价的同时,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主体评价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不要认为学生年龄小就没有评价能力,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事物都会有自己的看法,都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恰当引导,言传身教。笔者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时多看到他人的优点,如“我认为他这方面做得很好!”“我要向他學习……”,中肯评价自己与他人。在这一次次的主体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学习评价的方法,也积累了与人交往、合作探讨的经验,更激发起参与、协作、共同发展的精神。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只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终结性的评价,会使学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则不利于学生的平日学习。我们应就学生平日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做记录、评价。一个形成性评价的记录,会促使学生重视平日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评、家长评、同学评,全方位参与评价。在以往的评价中,评价的主体只是教师,学生只是评价的客体。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家长、同学的共同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会使评价更公平、公正。
四、研究的心得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教学形式,其宗旨在于推进素质教育。自主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范围非常广泛,难度比较大。要对这种模式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不仅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但我们要高瞻远瞩,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认识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为现代教育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1.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将不断让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在课堂上要为学生自主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教师不但要“精讲”,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或参与研讨等,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二、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人的思维是在问题情境中得到激发的,借助于问题情境,学生才能努力地发现、寻求,创造解决问题的新的方式与方法,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
例如,《花儿也会放风筝》这篇课文,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人和动物可以一起分享大自然的一切,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中,学生一看到题目,就好奇地问:花儿还会放风筝·都放了什么样的风筝·……当他们通过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解决这些问题后,更提出了“花儿还会放什么样的风筝·”“我看花儿放风筝”“花儿与风筝”等一系列的扩展内容,既体会到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更亲身经历了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并有所发现的过程,学得有趣,学得主动。
2.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小组学习。它是一个异质小组,将不同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别的学生组成一组,组内每一个学生都有责任。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造了外因,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合作学习能促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例如,在古诗《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再回顾学习古诗的步骤、方法,接着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组成不同的研究学习小组,可以是以座位组合的四人小组,也可以是关系较好的朋友,还可以是用同样方法学习的几个同学。学生根据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诵诗文等步骤,采用各自掌握的方法分工合作、学习探讨,有的查资料,有的看插图,也有的逐词逐句探究,说、画、背、写,各显其能。在汇报交流时,许多小组都通过合作研究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提倡多读书勤思考。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读书思考,会运用自读、小组读、齐读、默读、品读等多种方式来学会读书思考,并向课外延伸。如学习《捞铁牛》一课,学生通过边读边思,对于“捞铁牛的准备”和“打捞铁牛”这两部分内容,自己做了标注,理清了顺序,使重点问题迎刃而解。
4.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和运用。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课前查找学习资料,开始没有选择性,照单全收。笔者指导学生分析资料与本课内容的联系,选择最为精要的内容来交流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搜集资料会选择重要的内容,舍弃无关内容,为学习服务。
5.关注课堂教学的综合开放性。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春天的雨点》这一课,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真挚深厚的师生情像春雨绵绵滋润着师生的心田。笔者启发学生运用查资料、交流探讨、联系生活实际等手段,搜集了关于“春天”和“师生情”的资料,有描写春天的古诗、散文,有写师生真情的文章、典故,并通过摘抄研究卡片、仿写作文、写读书感想等形式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不局限于对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的理解,拓宽了知识获得的渠道,还迁移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多种学习能力。
三、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注重激励评价。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时,笔者注重激励性评价的运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受到鼓舞,不断地产生内驱力,去进一步地研究探索。激励评价的形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等。如学习活动中,笔者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这个词语大家学得很认真,这种潜心钻研的精神令老师佩服。”“你们小组团结协作,对这段课文的研究很有创意。”“这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有时笔者也通过微笑注视、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肩膀等肢体语言以示激励。
2.培养主体评价。在注重激励性评价的同时,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主体评价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不要认为学生年龄小就没有评价能力,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事物都会有自己的看法,都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恰当引导,言传身教。笔者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时多看到他人的优点,如“我认为他这方面做得很好!”“我要向他學习……”,中肯评价自己与他人。在这一次次的主体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学习评价的方法,也积累了与人交往、合作探讨的经验,更激发起参与、协作、共同发展的精神。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只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终结性的评价,会使学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则不利于学生的平日学习。我们应就学生平日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做记录、评价。一个形成性评价的记录,会促使学生重视平日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评、家长评、同学评,全方位参与评价。在以往的评价中,评价的主体只是教师,学生只是评价的客体。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家长、同学的共同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会使评价更公平、公正。
四、研究的心得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教学形式,其宗旨在于推进素质教育。自主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范围非常广泛,难度比较大。要对这种模式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不仅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但我们要高瞻远瞩,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认识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为现代教育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