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ma 3髓内钉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粗隆间骨折骨不连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Gamma 3髓内钉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粗隆间骨折骨不连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4月武汉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粗隆间骨折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42~68岁。7例患者均是外伤导致的粗隆间骨折,骨折按AO分型,31A2.2型2例,31A2.3型4例及31A3型1例。初次手术至此次手术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7个月。7例患者均采用Gamma 3髓内钉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

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2.2 h,平均2 h。术中出血量350~520 mL,平均430 mL。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7例患者均获随访14~32个月,平均21.7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6.6~22.7周,平均17.3周。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拉力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6例,良1例。

结论

应用Gamma 3髓内钉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粗隆间骨折骨不连具有翻修成功率高的特点,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粗隆间骨折骨不连翻修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Xklp2靶蛋白(TPX2)对人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影响。方法培养人肺癌细胞A549,分为Control组(不进行细胞转染)、siRNA-NC组(细胞转染TPX2 siRNA control)、TPX2 siRNA组(细胞转染TPX2 s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P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肱骨头区的骨皮质区域性分布差异。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健康志愿者51人,男27人,女24人;年龄20~88岁,平均48.69岁。所有健康志愿者行肩部CT扫描,按照年龄分为3组:A组(20~39岁)17人;B组(40~59岁)18人;C组(≥60岁)16人。应用骨皮质测量软件Stradwin 5.2读取CT原始影像数据,生成骨皮质的彩色分布图。垂直于肱骨头关节面,将肱骨头高度四等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前采用胫骨解剖轴体表定位法确定下肢力线的精确性。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12月—2017年2月采用Oxford Ⅲ单髁系统进行初次单侧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UKA)的26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13例采用胫骨解剖轴体表定位法辅助进行UKA手术。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UKA手术。术后第3天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假体内外翻角(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实施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9,1.5)h和3.1(2.5,3.7)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
目的探讨儿童四肢长骨骨纤维性结构不良(FDB)影像学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四肢长骨FDB患儿的临床资料。32例患儿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14(9.2±3.1)岁。其中32例行X线检查,30例行CT平扫及3D重建,14例行MRI平扫。在X线、CT及MR图像上
目的探讨颅外原发下颌骨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57岁女性颅外原发下颌骨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数据库中,以"下颌骨(mandibular)"和"原发性脑膜瘤(primary meningioma)"为关键词,检索截至2017年10月有关下颌骨原发性脑膜瘤的相关文献,共纳入7篇8
目的比较改良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200例拟行全身麻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17~83岁。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改良组、传统B超组、改良B超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传统穿刺法、改良穿刺法、B超引导传统穿刺法和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行锁骨下静脉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连续注射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2月—2017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38例(47只眼)wAMD患者,每月予以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 1次,连续3个月,于首次注射前及注射后1、2、3个月,检查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黄斑容积(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