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育契机 培养班集体正能量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19g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年半的班主任工作中,面对37名朝气蓬勃的学生,以学校培养目标[]为依据,坚持在班内进行学生养成教育,抓住教育契机,寻找并树立班集体正能量,引导学生模范地遵守规则,善良地对待他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做自信、阳光、善良、有担当的人朝分学子。
  一、抓住规律性的、可预见的教育契机
  1.抓住新生入学、新学期开始、期中期末练习以及每周班会的契机
  在新生入学时,给出草稿,由学生共同商讨、制定《学生守则》,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影响他人而不可做的。在讨论中,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明确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真正明白规则制定的意义。这给接下来的日常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期中、期末练习之后,及时准确得把握教育契机,加倍呵护学生的闪光点或微小进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借助“总结反思表”,引导学生们做好自我总结,判断自己阶段目标是否达成,从各个角度分析自己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并确立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抓住每一次班会进行情感教育。如在“感恩亲情”主题班会中,播放父母在学生成长中的倾情付出,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父母的影子,坦白了自己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困惑。受邀家长则从父母角度表达希望与反思。在畅所欲言中,学生和家长都对彼此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在学生随后的随笔中,更多的是对父母的感恩以及对自己之前不理智行为的反思
  2.结合校内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集體荣誉感
  学校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我展示空间,而且对增强班级凝聚力、产生积极作用。在活动之前,做好预案和准备活动。引导班委进行组织、动员工作,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发扬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精神,树立人人为班级争光添彩的意识。当然在激励学生们争创佳绩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面对失败,如何在失败中成长。
  二、把握随机性教育契机
  1.抓住偶发事件,弱化个别学生的“消极”影响
  班里一位行为较差插班生,因眼镜丢失而与一个“特立独行”的学生发生肢体冲突。班里氛围非常紧张,学生们不知所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迅速找了几个学生了解情况,发现这是个误会。马上澄清事实,妥善解决。并班内进行了一次教育:开玩笑时不能对其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干扰;遇到冲突,先进行自我反思,不能用暴力解决;注意自己平时言行习惯等等。两个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决心改正。
  此刻借助学生之间的一次冲突,不但澄清了学生之间的误会,也借机对全班学生就与人相处等进行了教育。弱化了打架事件在班内的影响,引导学生们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2.结合班级日志,随时捕捉教育契机
  建立班级日志[]制度,刚开始,学生们热衷于记录各种有趣的事情,期待朗读班级日志,并如数家珍似的“炫耀”自己“上榜”的次数。不过,在班级日志中反映出来的课堂纪律一般,不少学生因为行为另类而进入班级日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预警信号。
  在每次的点评中,我会刻意“忽略”另类行为,而去发掘日志中的积极的、正能量的行为和想法并加以肯定和表扬,从正面引导学生。同时会及时与相关的课任老师沟通,希望各位老师在上课上多加观察与约束。经过一段时间,班级日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开始热衷于关注那些上课积极,思维活跃且不失幽默的学生,也开始对班内学生上课情况进行点评,并给出建议,班级日志开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三、树立正能量标兵,带动全班向上
  1.每个学生的特点不一,学习方法也不同
  所以利用班会或放学点评时间,由学生们自己点评身边的榜样,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并学习借鉴。学生们也会自己推选学习榜样,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
  2.勇担责任与义务,为“中国梦”的实现尽自己的一份力
  “热爱地球,节约资源”,是班内学生一贯坚守的原则。在班委任务分配中,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由电教委员负责开关教室灯、空调、净化器以及多媒体。进入初二,学生发起“拒绝瓶装水”的倡议,自己携带水杯接水喝。既卫生安全又节约资源,也给卫生扫除减轻了负担。
  其他“公约”如以班级名义发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和“餐厅垃圾分类”的倡议。针对雾霾天,又开展了“为自由呼吸而努力”的主题班会,主张绿色出行,并提出“一个学生带动一个节能型家庭”的号召,倡议每个人参与节能减排,为节能贡献力量!
  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尤其是当教育对象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少年,他们思维敏锐,热衷探索新事物;但是辨别真伪能力较差,性格尚未完全定型,变动性较大。这对养成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调动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预防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反复性”。由此说来,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但作为他们青春路上的引路人,要加强学习与研究,认证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抓住教育活动的细节,努力提升自己,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积极勇敢地接受挑战。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应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美术教育中应遵循评价的方向性、发展性、延迟判断这三大原则,不仅要对美术作品本身作出评价,还要关注幼儿活动时的态度、习惯、毅力、注意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瑞吉欧教育有一首最有代表性的诗歌《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鼓励儿童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表达。在艺术创作中,幼儿的美术作品更是个性的表现。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经常会对幼儿作品进行评
期刊
摘要:每一个主题都将各种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让幼儿在与环境、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获取经验而成长,它强调课程的预设性、融合性、领域间的联系性以及实施途径的多渠道性。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关键词:主题活动 学习性区域活动 环境创设  当班级进入一个新的主题活动時
期刊
一、在幼儿表达疑惑和表达发现时,教师应积极回应,展开交流创设交流平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在种植活动过程中,幼儿一旦有所发现,就会产生表达交流的意愿,选择使用恰当的语言与教师或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或是产生疑惑,提出问题进行探讨时,教师则应积极对幼儿表达的发现或疑问作出回应,创设一个氛围宽松、自由的语言交流平台。幼儿在与同伴和教师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同伴间会不由自主的相互学习,幼儿的
期刊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评价对于小学音乐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探讨小学音乐课堂学习中的评价策略,便成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发扬长处,关注进步——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期刊
根据中学美术课新课改目标要求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欣赏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而开设的一门课程。然后我进入了深刻的反思:我以往的欣赏课教学是否达到了此目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那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从事美术教学二十多年来,这些问题的出现,想办法去解决,并取得一定成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总结下来是这样的:  一、
期刊
一、发挥课文对阅读的引领,实现拓展延伸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具有经典性、民族性、适切性的特点,如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经典,体现民族精神的大家之范,适合教学和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文章等。课文的选择逐渐多元化,注重学生智力的多元开发,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在逐步进入教材。这对学生的多元阅读提供了引领和拓展的内容。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经典之作,典范之作。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思想性强,催人奋进;结构清晰,适
期刊
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而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是发散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一、什么是积木建构游戏及空间能力  1.积木建构游戏  是结构游戏的一种。凡利用各种积木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建构游戏。建构游戏是通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构游戏分为积木搭建类、积木插接类、自然物(沙水、雪、土)雕塑类三种类型。本研究主要涉及前面两种。运用插接、嵌
期刊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采胜》诗记载:"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体现剪纸的独特魅力。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关于折纸的起源,多数人相信折纸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差距较大。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所有学生的知识需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呢?在不断的探索、尝试中,我采取了以“分组教学”为基础的“小老师”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效。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分组并灵活选择“小老师”  (一)划分小组,明确小老师职责  根据微机室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