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 化学(二)

来源 :山西教育·招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emo112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第1~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光滑水平桌面上有P、Q分两个物块,Q的质量是P的n倍。将一轻弹簧置于P、Q之间,用外力缓慢压P、Q。撤去外力后,P、Q开始运动,P和Q的动量大小的比值为
  2.关于静电场的电场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一定较疏
  B.沿电场线方向,电场强度一定越来越小
  C.沿电场线方向,电势一定越来越低
  D.电场线一定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
  3.汽车紧急刹车后,停止运动的车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直至停止,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称为刹车线。由刹车线的长短可推知汽车在刹车前的速度。已知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0,测得刹车线长25 m。汽车在刹车前的瞬间的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 10 m/sB. 20 m/s
  C. 30 m/sD. 40 m/s
  4.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竖直放置并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一带电小球经绝缘轻绳悬挂于两极板之间,处于静止状态。现保持右极板不动,将左极板向左缓慢移动。关于小球所受的电场力大小F和绳子的拉力大小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逐渐减小,T逐渐减小
  B. F逐渐增大,T逐渐减小
  C. F逐渐减小,T逐渐增大
  D. F逐渐增大,T逐渐增大
  5.已知地球质量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4倍。若在月球和地球表面同样高度处,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物体,抛出点与落地点间的水平距离分别为S月和S地,则S月颐S地约为
  A. 9颐4B. 6颐1
  C. 3颐2D. 1颐1
  6.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可忽略。a为小球运动轨迹上的一点,小球上升和下降经过a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k1和Ek2。从抛出开始到小球第一次经过a点时重力所做的功为W1,从抛出开始到小球第二次经过a点时重力所做的功为W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Ek1=Ek2,W1=W2
  B. Ek1>Ek2,W1=W2
  C. Ek1  D. Ek1>Ek2,W1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可作调味剂
  B.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
  C.双氧水可作消毒剂
  D.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8.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
  A. COB. SO2
  C. HClD. CO2
  10.能正确表达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用醋酸除去水垢:2H++CaCO3=Ca2++CO2↑+H2O
  B.硫化亚铁与浓硫酸混合加热:2H++FeS=H2S↑+ Fe2+
  11.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
  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C. W得电子能力比Q强
  D. 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12.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2H2O+2e-=H2↑+ 2OH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不变
  13.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時,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14.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B.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C.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递速度相同
  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
  15.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16.如图所示,在铁芯上、下分别绕有匝数n1=800和n2=200的两个线圈,上线圈两端u=51sin314tV的交流电源相连,将下线圈两端接交流电压表,则交流电压表的读数可能是
  A. 2.0VB. 9.0V
  C. 12.7VD. 144.0V
  二、填空题:第17~25小题,共50分。其中第17~19小题每小题4分,第22小题8分,第20、21、23、24、25小题每小题为6分。
  17.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间隔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
  18.如右图所示,空间中存在一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与竖直面(纸面)垂直,磁场的上、下边界(虚线)均为水平面;纸面内磁场上方有一个正方形导线框abcd,其上、下兩边均与磁场边界平行,边长小于磁场上、下边界的间距。若线框自由下落,从ab边进入磁场时开始,直至ab边到达磁场下边界为止,线框下落进入磁场中的速度大小。
  19.一种电化学制备NH3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陶瓷在高温时可以传输H+。阴极的反应式为。
  20. X、Y、L、M为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X2是最轻的气体,Y、L与M三种元素的质子数均为5的倍数。回答下列问题:
  (1)X与L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2)X与M组成的物质为(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该物质可作为野外工作的应急燃料,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为。
  (4)L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L的化合价是。
  2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采用氨碱法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俗称,可作为碱使用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2.锂是最轻的活泼金属,其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用碳酸锂和反应可制备氯化锂,工业上可由电解LiCl-KCl的熔融混合物生产金属锂,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不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因金属锂引起的火灾,其原因是。
  (3)硬脂酸锂是锂肥皂的主要成分,可作为高温润滑油和油脂的稠化剂。鉴别硬脂酸锂与硬脂酸钠、硬脂酸钾可采用的实验方法和现象分别是。
  (4)LiPF6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LiPF6受热易分解,其热分解产物为PF5和。
  23.以工业生产硼砂所得废渣硼镁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酸解”时应该加入的酸是,“滤渣1”中主要含有(写化学式)。
  (2)“除杂”时加入次氯酸钙、氧化镁的作用分别是、。
  (3)判断“除杂”基本完成的检验方法是。
  (4)分离滤渣3应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24.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金属圆管的内、外壁直径,游标卡尺的示数分别如图(a)和图(b)所示。
  由图可读出,圆管内壁的直径为cm,圆管外壁的直径为cm;由此可计算出金属圆管横截面的面积。
  25.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现有器材为:待测电阻R(阻值约为5Ω),电源(电动势3 V),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Ω),电流表(量程0.6 A,3 A),电压表(量程3 V,15 V),开关,导线若干。实验要求在测量电路中将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起限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实验要求在图(a)中画出实物连线图。
  (2)若已按实验要求接线,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始终约为3 V,电流表的示数始终接近0。写出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
  (3)在连线正确后,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由图可知,电压表读数为V,电流表读数为A。由此可得待测电阻的阻值为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36分。
  26.(10分)如图,两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纸面)内,轨间距为l,左端连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金属杆置于导轨上,金属杆右侧存在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区域。已知金属杆以速度v0向右进入磁场区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达磁场区域右边界(图中虚线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金属杆与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除左端所连电阻外,其他电阻忽略不计。求金属杆运动到磁场区域正中间时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及此时电流的功率。
  (1)弹簧的劲度系数;
  (2)物块b加速度的大小;
  (3)在物块a、b分离前,外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28.(10分)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6.0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 L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乙的电子式是。(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用化学式表示)。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含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
  (已知Cu2O+2H+=Cu+Cu2++H2O)
  (5)甲与乙之间(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判断理由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