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EQ加分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通常将EQ理解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你可能也会想起一些堪称“社交明星”的小伙伴:他们似乎总是“很会说话”,很能讨得别人的欢心,别人总是评价他们“EQ很高”,也因此更乐意为其提供机会和帮助,让他们更容易取得成功。其实EQ的内涵远不止这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EQ呢?
  什么是EQ
  EQ即情绪智商(Emotional Quotient),与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对应,是对一个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评价。
  情绪智力被认为是社会智力的一种,主要包含三种能力:识别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去引导思维的能力。
  情绪智力的高低,决定了我们能否敏锐地察觉出自己和对方的情绪,并能用合适的方式(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让对方“舒服一点”。因此,情商高的人总是能与人和睦相处,不容易惹人生怒、记恨。此外,情绪智力也是一种帮助我们调节自身情绪,进行自我激励的能力。
  对EQ的评价
  情绪智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约翰·梅耶将情绪智力分解为5个能力:了解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
  了解自身情绪的能力,是一种让我们关注和理解自身的真实感受,帮助我们做出选择,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是一种帮助我们调整和释放负面情绪的能力。
  自我激励的能力,是一种让我们能够为了某个目标集中精神,跨越难关,甚至是放弃一些眼前欲望(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能力。
  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是一种让我们变得有同理心、善解人意的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一种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能帮助我们提高社交竞争力。
  情绪智力各个维度的发展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非常擅长自我激励,做什么事情都能信心满满,却常常会因为口无遮拦而得罪人;有些人可能非常善解人意,却很难从自己的情绪低谷中走出来;还有一些人看似是社交明星,却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因此,对于情商,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用高或者低来评价。
  给EQ加分
  从某个时刻起,人们开始认识到EQ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提高情商”挂在嘴边,越来越多的书开始教育大家“高情商的人应当如何表现”。但是,真正想要给EQ加分,你首先必须要剔除对EQ理解中的一些误解,避免走入另一个极端。
  管理情绪≠压制和回避消极情绪
  很多人都说,不要轻易发怒。我们因为考试失败而心情抑郁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劝告就是:不要想了,下次再努力!管理情绪似乎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极情绪压制下去,或者极端到我们的情绪系统中根本不该有消极情绪的位置。这样就真的完美吗?显然不是。
  虽然我们把情绪分成了积极的和消极的,但是所有的情绪原本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积累的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意义。消极情绪的出现,其实带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契机。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来沉淀,细心思索这种情绪的背后蕴含了什么。我们愤怒,也许是因为看到或遭遇了自己无法认同的事情;我们焦虑,可能是因为对未知的事情感到不安。深挖这背后的原因,才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处理人际关系≠讨好所有人
  在许多人的字典里,情商就等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要问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才算是情商高?不少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根据对方的喜好说些他想听的话,即便是批评也要委婉动听;记得对方的喜好,在对方提出要求前就预备周到。总之,就是要“让对方感觉满意”。这些当然是很好的社交技能,不过千万要记得的是:过度地讨好别人是没有必要的。尤其要记得,无论做什么都不要以牺牲自己的情绪为代价,不要为难自己。
  我认识一位朋友,他把人际关系看得高于一切,想要和所有人做朋友,在乎每一个人的感受。别人提出的请求,但凡不是自己无能为力的,他都来者不拒。结果,他把自己弄得非常辛苦,常常抱怨:我们明明也没那么熟,那些人为什么会觉得我应该帮他们的忙呢?那么,在人际关系中究竟什么才是“应该”的呢?这个判断因人而异,而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情绪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如果这个人真的让我非常不满,委婉地提出建议他也不会有任何改善,那么我是不是干脆跟他吵翻了也无所谓呢?如果这个忙我真的没法帮,是不是也可以向对方说明自己的难处,予以拒绝?总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仔细辨别一下自己的情绪,分析一下情绪背后让你愉快与否的原因,然后再去调整与别人的关系,调整自己的情绪。
  1998年,美国心理学家Schutte等人研制了一份《自陈式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EIS),用于评估人们对自己以及他人情绪的感知、理解、表达、调控和利用的能力。其表中所列举的,其实就是能够反映EQ的很多细节。在此,我们抽取若干列于下面。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自己对照着测试一下吧。
  表格中的选项分五级,自左至右,满意度逐级提高。填写完毕后,你或许会对自己的EQ有个较为具体的认识了。
其他文献
企业家劳达,2000年:他讨厌浪费时间。 生活中的劳达:1977年和第一任妻子玛蕾娜在一起。 賽车手劳达:1976年在纽伯格林赛道发生事故。 1980年,劳达在一架福克飞机的驾驶舱内。如果永远只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转,那追求最快的速度有什么意义?  大约一年前,我给尼基·劳达发了一条短信。在这之前的几个月,我在好几个场合都碰见过他:在他经常光顾的维也纳早餐店,在杜塞尔多夫机场,在墨尔本和摩纳哥的F1
◆ 有个班的班主任大名王玲玲,运动会上他们班的口号竟然是:“天灵灵地灵灵,王玲玲快显灵!”  ◆ 我一个朋友叫孔龙,他妹妹叫孔雀。  ◆ 我们学校有一对双胞胎,分别叫谢天、谢地。  ◆ 有个家族姓 “是”,爹妈给闺女起个名字叫 “是朕”。你没看错,一个小姑娘叫 “是朕”,这霸气无与伦比!  ◆ 电视里播中学生辩论赛,有一个参赛女生叫“刘取丹心”,而我们学校有个男生叫“赵汗青”。
认知是认识客观的开始,探究是认知的关键阶段,突破是我们认知的成果。我们的教育教学需符合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认知中获得知识,在认知中有所探究,在探究中有所突破,达到新认识,有新收获。  学生在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常出现许多错误的认识,如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上升的物体惯性大于阻力等。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使学生认知自己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认识,哪些问题需要探究,哪些规
2014年11月27日晚,在深圳市宝安区一栋居民楼里,发生了一起灭门惨案,女子张华、其母刘梅、其弟张勇刚均遭杀害。而凶手不是别人,正是张华的丈夫伍峰。这起灭门大案在深圳轰动一时。伍峰,是张家的女婿,他与张家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竟至于“满门抄斩”?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关于在城市打拼的农民工夫妻关系的悲情故事浮出水面……深圳繁华地,夫妻俩生生分居  2014年11月27日,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接
元末明初,苏北东台沿海连年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朝廷看到了这一情况,决定从苏州阊门一带,移民至此垦荒。  接下移民安置任务的各盐场场长,各自打着如意算盘。这也难怪,移民中有年富力强的,也有老弱病残的,谁都想接收些好的移民。  知县姓汤,这天,汤知县竟然出乎意料地聘请了一个平民百姓来安置移民,但他有言在先:安置得当,可获奖赏;捅出娄子、惹出麻烦,严惩不贷!  汤知县聘用的这个人姓高,名叫百平
倾诉人:重庆佟女士  我是重庆人,20岁的时候,我爱上了一个已婚男人,他有老婆和孩子。可是,我还是无怨无悔地和他在一起,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从来没要求他什么,直到去年,他才终于和他老婆离婚,也就是说,15年之后,我的这份感情才得以见天日,我终于和我爱的男人领取了结婚证。  但是,没想到结婚以后,我们却开始天天吵架,他喜欢消夜,我担心对他的身体不好,老是阻拦他,他却对我吼,说我管多了;他喜欢在外
她们是新时代家庭的先锋,同时又受到刻板印象的桎梏。是时候重新给继母下个定义了。  “现在,你成我的继母了吗?”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继子问出这句话时的恐惧眼神。那时候他是个可爱的9岁男孩,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他说出“继母”这个词时,童话故事里的形象如何在他脑海中徘徊往复。  在格林童话中,继母都是恶毒而善妒的。一个继母让她的继女变成了灰姑娘,一个继母出于妒忌而给白雪公主递了一个毒苹果,另一个继母说服她
2012年全国普通高考(大纲版)文科第12题: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13.动点P从E出发沿直线向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  A.8 B.6 C.4 D.3  图1解:如图1,如果第二次碰点为G,由△BEF∽△CGF得CGBE=CFBF,又BE=CF=23,BF=
希特勒当权时,兴奋剂类药物就被纳粹当作秘密武器来使用。由于这类药物可以帮助士兵对抗疲劳、忍耐疼痛、缓解压力,纳粹军方高层甚至亲切地将它们称为“日尔曼人的魔药”。  |“闪电战”中有毒品的功劳 |    在1939年到1940年间,纳粹德国曾运用一种新型的战术,打了大部分西欧国家一个措手不及。这种战术叫做“闪电战”,它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灵活性和快速的优势,通过突然袭击来制敌取胜。运用了闪电
父母、爱人、子女、朋友、宠物……于我们而言,他们都是重要的存在。当至亲去世后,我们噬着悲痛艰难度日,该如何应对这样深刻的悲伤呢?  不敢谈起母亲的离开  家住东京的A子是一名家庭主妇。2007年,66岁的母亲被确诊患胆囊癌,医生肯定地说尽管不容易,A子的母亲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虽然也考虑过其他方案,但母亲说“不听医生的话会伤到他的”,拒绝了别的治疗方案。  住院前母亲很有食欲,精神饱满。再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