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在每一个高等学校教育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本论文主要是基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客观现状,探寻英语教育在社会职能上的缺失,并试探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以期提高英语学习者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期达到良性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育;社会服务职能
在我国,针对于学生的英语课程的开设从幼儿园就已经走入正轨,其开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家的优良发展培育出更多的英语人才。我国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大学英语就是一个必修课程,大学英语的最根本职能就是为社会培育优秀合格的外国语言人才,从而立足本国,走向世界。由此可窥见一斑:英语教育最终可被归视为社会服务的一种手段。那么,直接为社会各部门输送英语人才的大学英语教育的社会服务属性就更加显著了。鉴于英语教育服务于社会的最终归宿,英语教学必须要立足于社会需求,以期使教学成果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语言的载体功能。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为期末考试和升学服务的。伴随着用人单位的需求量的上升,外语的学习和讲授都日趋利益化和功利性,缺失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价值观,许多学校都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战略来学习和巩固英语,严重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冲击了常态化的英语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语言的工具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它的社会服务性。这就在无形之中使语言教学演化成了索然无味,毫无实际意义的事情,贻害颇多,扭曲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初衷。
今日,我国外语教学依然没有摆脱“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即便是从基础教育一直学到高等教育的英语,大学生本依旧只能读懂一些难度系数较低的英文文本和课文,诸如Times等日常生活的报纸仍然看不明白,在查阅外文资料和文献的时候也无法做到得心应手;在大街上遇到问路的外国人,甚至连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也无法做到准确迅速地传达;有的毕业生在中外合资企业工作期间,居然也看不懂英文的电报、传真、信函的等;学生在遇到英文表格的时候,无论是观看还是填写都是一筹莫展的;诸上种种状况说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英语学习以失败告终,学习的知识和实际的知识严重脱节。当然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多数是局限在书本上的死知识,紧张的学习和本国的语言环境也无法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检验,教学素材远远游离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综上所述,要求广大的英语教师必须认清现状,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并且时刻铭记语言教学的本身不仅仅是教与学的本身,更有着它的社会服务属性和人文价值。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语言学的言语二分法,这使语言学家和语言实践者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语言教学应该包括语言和言语两个方面。但是,我国长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只是着眼于语法和词法知识的传递,严重忽视了言语活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意义。英语教学多年来只是非常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严重忽视了语言运用的操练。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的评估也只是通过刻板的书面形式考察了学生的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技能,对于口语表达的考察更是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命题:语言能力不是单纯凭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的,它更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去学习和感知。这同时也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的时候能够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英语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们指明英语学习和语言能力培养的基本方向,并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纠正,不断强调情景和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今后的社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和铺垫。语言知识讲解与言语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的,实现英语教学服务于社会的最终目标。
我们深知,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时代同步共进,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准确,服务性强,以实现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为重中之重,同时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从西方国家的杂志、报纸、书籍等媒介上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更让学生对西方文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认知,提高语言学习的文化修养,从而促进其人文功底的提升,最终服务于社会上最广大的群体,实现语言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支永碧,吴延平.严重失衡的语言教育和言语教学[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赵秀平从英语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6
作者简介:
陈志新(1987.1~)男,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工作单位: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英语教育;社会服务职能
在我国,针对于学生的英语课程的开设从幼儿园就已经走入正轨,其开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家的优良发展培育出更多的英语人才。我国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大学英语就是一个必修课程,大学英语的最根本职能就是为社会培育优秀合格的外国语言人才,从而立足本国,走向世界。由此可窥见一斑:英语教育最终可被归视为社会服务的一种手段。那么,直接为社会各部门输送英语人才的大学英语教育的社会服务属性就更加显著了。鉴于英语教育服务于社会的最终归宿,英语教学必须要立足于社会需求,以期使教学成果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语言的载体功能。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为期末考试和升学服务的。伴随着用人单位的需求量的上升,外语的学习和讲授都日趋利益化和功利性,缺失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价值观,许多学校都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战略来学习和巩固英语,严重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冲击了常态化的英语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语言的工具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它的社会服务性。这就在无形之中使语言教学演化成了索然无味,毫无实际意义的事情,贻害颇多,扭曲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初衷。
今日,我国外语教学依然没有摆脱“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即便是从基础教育一直学到高等教育的英语,大学生本依旧只能读懂一些难度系数较低的英文文本和课文,诸如Times等日常生活的报纸仍然看不明白,在查阅外文资料和文献的时候也无法做到得心应手;在大街上遇到问路的外国人,甚至连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也无法做到准确迅速地传达;有的毕业生在中外合资企业工作期间,居然也看不懂英文的电报、传真、信函的等;学生在遇到英文表格的时候,无论是观看还是填写都是一筹莫展的;诸上种种状况说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英语学习以失败告终,学习的知识和实际的知识严重脱节。当然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多数是局限在书本上的死知识,紧张的学习和本国的语言环境也无法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检验,教学素材远远游离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综上所述,要求广大的英语教师必须认清现状,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并且时刻铭记语言教学的本身不仅仅是教与学的本身,更有着它的社会服务属性和人文价值。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语言学的言语二分法,这使语言学家和语言实践者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语言教学应该包括语言和言语两个方面。但是,我国长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只是着眼于语法和词法知识的传递,严重忽视了言语活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意义。英语教学多年来只是非常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严重忽视了语言运用的操练。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的评估也只是通过刻板的书面形式考察了学生的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技能,对于口语表达的考察更是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命题:语言能力不是单纯凭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的,它更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去学习和感知。这同时也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的时候能够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英语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们指明英语学习和语言能力培养的基本方向,并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纠正,不断强调情景和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今后的社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和铺垫。语言知识讲解与言语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的,实现英语教学服务于社会的最终目标。
我们深知,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时代同步共进,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准确,服务性强,以实现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为重中之重,同时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从西方国家的杂志、报纸、书籍等媒介上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更让学生对西方文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认知,提高语言学习的文化修养,从而促进其人文功底的提升,最终服务于社会上最广大的群体,实现语言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支永碧,吴延平.严重失衡的语言教育和言语教学[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赵秀平从英语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6
作者简介:
陈志新(1987.1~)男,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工作单位: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