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视野下我国民族民事习惯的司法运用——基于235份裁判文书的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nian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民事习惯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借由司法裁判则是此种功能得以彰显的重要路径之一。对235份裁判文书的量化实证研究表明,民族民事习惯在裁判中的运用呈现稳中有增、领域分布广泛、层级下移等特点,发挥着“查明”“适用”“解释”三个层次的司法功能;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自发性与任意性,如运用方法缺位、运用条件模糊、运用程序欠缺等。为了保障民族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的科学性、统一性与准确性,应当供给克服适用障碍的有效方法:一是确定识别标准,民族民事习惯应当符合外观标准与合理性标准,合乎公序良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社会,悲剧缺乏的现象与诗性正义密切相关。在诗性正义的思维模式中,悲剧内容不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悲剧情感无益于人们修身养性;根据人们行为的模仿性,悲剧不能被用作道德教化的手段,只有宣扬善恶报应的正剧才能被用以道德教化。在传统诗性正义的思想观念下,文人具有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意识,创作正剧用以劝惩,读者、观众习惯了福善祸淫的情节和结局,悲剧得不到人们价值观、情感的认同和接受。诗性正义深刻影响传统文学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传统社会。
本文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农民工在不同城市长期居留意愿和落户意愿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城市经济基本面改善能够促进农民工长期居留和落户;第二,由于农民工不同阶段决策侧重点的差异,房价对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呈倒U形,但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相反;第三,农民工更愿意在公共服务完善的城市居留和落户,且落户意愿受公共服务的影响更大;第四,城市经济基本面和公共服务对不同规模城市、不同城市群城市和不同住房支付能力城市的农民工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特大城市和三大城市群中心城市,城市经
创设行政裁决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借助行政机关的专业性优势,实质性化解一些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缓解司法审判“量”和“质”上的双重压力。作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构成,行政裁决制度承载着“纠纷解决”和“多元机制”之双重诉求。这意味着不仅需要在行政裁决主体、过程以及救济等问题上实行有限的司法化改造,以塑造其“纠纷解决”的公信力,而且需要在立法以及体制机制建设上采取相关措施,激活行政裁决制度的各项行政特色和优势,为其在“多元机制”中的竞争和发展提供条件支持与保障。唯此,行政裁决制度方可走出“日渐式微
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其筹资来源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养老金收入偏低且代际转移支出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力;医养结合机构的医保定点率低,“家庭病床”“养老病床”等服务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长期护理保险未全面铺开;社会福利和救助范围窄、种类少;智慧养老平台也暂未能与社保对接等。这些“梗阻”目前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机构型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建议稳步提高养老金水平,出台医保政策精准对接医养结合服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拓宽社会福利和救助范围,针对智慧养老平台制定对接政策
在科学技术知识主导人们观念与行为的当下,伦理学知识的有用性时常遭受质疑。从古典学视角考察伦理学知识诞生的原初机理,重勘伦理学知识对塑造“好人”“好生活”的影响,有助于削弱对“知而不为”“德而不幸”等现象的误解。然而,古典学将伦理知识与日常意见进行分离式处理,其“强知识论”倾向展现出鲜明的时代限度。为此,重勘当代学人对伦理学知识有用性的多维解读,有助于返本开新,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新伦理困境。
行政协议条款是否合法是行政协议司法审查的重要内容,按照行政协议合法性审查的基本步骤,行政协议条款的合法性争议应被纳入行政协议内容的合法性之中进行审查。案例考察的结果表明,围绕争议条款,法院选择的审查路径极为混乱。表面上,该问题的根源可归结于法院基于类推对既有审查路径的选择性适用,但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两种价值本位的撕扯。基于价值中立的立场,从行政协议条款的本质特征出发,可将行政协议条款予以类型化。基于此,区分审查应成为行政协议条款合法性审查的妥当路径,其背后所隐现的审查思路,可用以解决行政
2020年10月13日,广东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驻足凝视。1919年,孙中山先生憧憬: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那时候,梦想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畅想;到如今,蓝图在神州大地上逐渐化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  “中国共产党是有本事的党。”中共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建设对环境工程师及其工程创新实践活动提出了严格要求。工程创新实践遵循技术法则,却往往忽视生态效益,容易引发环境伦理问题。工程项目设计伊始,应充分考量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且应以生态伦理思想全面审视工程创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作为工程创新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环境工程师担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职责。环境工程师自主创新应秉持科学的价值观,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新时代中国环境工程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农村集体经济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经济基础。本文试图以城乡关系紧密度为理论视角,在学理上解析大都市在城乡关系紧密化发展趋势下郊区农村集体经济遭遇的发展困难和艰难转型。以上海市F区的政策经验为例,分析大都市郊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一种“体系化融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互嵌与融合,促成“飞地型”集体经济、配套型集体经济和文旅型集体经济等新型集体经济实现样态的发展。
明星村承载着我国乡村振兴的美好期待,也是当前舆论关注的热点。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明星村产生的关键因素。基于A村的发展经验表明,乡村外部权力与内部文化权力网络的互动、内生资本积累与外部资本的导入,以及政治、资本与社区的有效互嵌是乡村集体经济与明星村生成的基本逻辑。但政治、资本、社区多重因素的聚集容易导致集体经济的权威型发展和明星村的可持续发展困境,即乡村内部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特定主体的权威治理,以调动村庄内的资源,调和各类矛盾。这也导致了集体产业的传承危机。正视这些问题以及不可复制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