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平是民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虽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对于公平的具体定义有所差别,但从整体来看,公平是处理民事纠纷的一个重要准则,也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考虑因素,不管是对于国家而言还是对于个人而言,公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个人和国家发展追求的一个长期目标。每个公民都有权利追求公平,追求平等,因此国家应该充分的考虑公平这一因素,来制定合理的民法,使公民能够在社会中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民法 公平 伦理 法律
作者简介:石雅心,高青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3-022-02
所謂公平,就是指公正、平等,它是站在正义的角度处理问题的一种原则,用这种原则来处理问题,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维护法律,维护公民的合理权益,保护公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从古至今,人们就不断的追求着社会公平,也制定各种各样的法律来维护公平,如今这些以公平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不断发展,已经日趋完善。当前,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自我意识和法律意识也随之不断提高,对自己合法权利的要求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就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我国的法律要不断的完善,以公平为核心改善民法体系,满足人民的要求。
一、公平的发展历程及所包含的意义
公平,这个从古至今被人们不断追求的东西,有着极为深刻的含义,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中国人把公平主要理解为分配的平均,而住在西方的人则认为公平就是在正义的条件下人们所应该付出和得到的。柏拉图认为公平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各尽所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完成自己的职责。而亚里士多德却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公平进一步划分,即分为特殊公平和普遍公平,所谓特殊公平就是指人们在分配等的时候,应当是平均的,而普遍公平就是指在制定法律等的时候,要将每个人平等的对待,即每个人所受到的法律的约束都是一样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又将公平分为了相对的公平和绝对的公平,所以相对的公平就是指人为地制定的法律或者制度的公平,这种公平是人定的,不一定是绝对的正确,那绝对公平就是指没有人的干涉的客观上的公平。古人对于公平的看法和定义虽然不是绝对的准确,但是也体现了人们对公平的研究和思考,并且为以后人们对的公平的进一步追求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随着西方新兴资产阶级在社会上的兴起,西方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公平的看法又有所改变,这一时期,人们认为公平就是人人都平等地享有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不同的阶级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尖锐,一些学者提出要符合和满足不同阶层人民的需求,就要制定正当的社会制度,在维护人民的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使不同阶层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公平的保障。
二、在法律中公平这一原则的法律意义
在法律所规定的公平,包含公民所享有的平等的权利和所应履行的平等的义务。民法中的公平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个人在法律中的地位是相同的,法律对于每个人的约束效果都是相同的,法律不应该偏袒和庇佑任何一方。另一个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相同的,这种平等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相对的,面对分配等问题的时候,每个人所应该获得的成果应该是与自己所付出的相对应的。
三、公平这一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以及应用
公平是法律的核心点,民法的制定应当是以公平为出发点,公平在民法中也有所体现,民法平等地保护每个人应有的合理权利,保护个人利益不受损害,保护个人合法财产。民法通过几方面保护公民的公平,实施公平这一原则。例如,当出现民事纠纷时,即使是双方当事人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等悬殊,民法中也规定按照公平正当的程序来处理这些事情,是个人的正当人身权利得到合理合法的保护,防止个人利益受到非法侵害。当整个事件比较复杂时,法官有权综合判断,做出最正义公平的裁决。依据民法也可以制订合理的协议,公平地解决公民间的纠纷,并使双方利益不受损害。
四、伦理性和民法中的公平原则的关系
从古代开始,伦理性和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人才济济的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社会学家以及学者等,他们对公平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包含有伦理性,也会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待公平,所以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以公平这一原则为出发点,必然的就会考虑到伦理,所以在民法的公平原则中充分地体现了伦理性,公平原则与伦理性也密不可分。关于公平究竟是什么,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很难给出一个具体而准确的答案,但是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时代,人们对公平进行理解时总是会带有伦理的色彩,会或多或少的从伦理的角度来认知这个概念。在西方,人们考虑公平这一原则时会想到经济利益、社会影响、伦理道德、价值观等。而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制定的法律就是从伦理公平的角度来考虑的,以维护伦理纲常和统治秩序。虽然这种观念与当今所倡导的自由平等这些观念有些不同,也不是比较公平,但是它充分的考虑到了伦理这个方面,以法律的角度来督促人们要尽孝道,尊师长,讲道义,讲诚信等。因为光靠道德和伦理来约束人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么自律,人总会被自己的私心和利益所蒙蔽,这就要求法律将伦理和道德考虑在内从公平的角度来规定应当履行的义务和应有的权利。
为什么说伦理是民法中的公平原则所产生的基础和重要因素呢?第一,尽量做到公平是制定法律的一个理性的想法,公平是法律中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衡量公平与否就要考虑到是否符合伦理,伦理是判断是否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二,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繁衍都需要一定的保护,保障人身安全,保障财产不受侵害,从这些伦理的角度来考虑,就制定了法律来公正平等地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权利。第三,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所需要的关怀不同,法律要想尽量公平的考虑到社会公民整体的利益,就要从伦理的角度考虑到不同的阶层和群体的需要,体现相对的公平。第四,只有从伦理的角度兼顾到绝大多数人的正当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安定,个人、社会和国家不断的发展进步。 五、民法中公平这一原则的伦理意义
人们对公平的追求贯穿于人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据各自需要制定了不同的法律来保障人们的公平。在民法中,所认定的公平就是保障不同的人的权利以及义务,所获得的利益还有所付出的劳动之间的一个相对公平的分配,这种分配必须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并且符合道义的。民法中的公平分为四个方面,也就是分配的公平、交换的公平、前提条件的公平、矫正公平。所谓分配的公平就是不同的社会主体享有相对公平的分配的权利,并且其所得到的必须是与自己所付出的相对应。此外交换的公平就是指,再进行商品交换或者服务交换的时候,不同的主体所应该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应的公平的。所谓前提条件的公平就是指,在法律的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会同等受到法律的约束,相应的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矫正公平就是指,当出现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无法很好的处理事情,进行合理协调时,可以由法官等进行较为公正合理的裁决。不管是在法律执行的程序还是法律的内容上,公平和理性是法律体系的核心,公平原则在民法中有重要意义。不管是在什么国家什么时代,贯穿了公平正义原则的民法的制定和修改都是充分考虑到了人类的伦理,以便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幸福生活。
六、对民法中的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在法律中以公平为原则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每个个体的权益,促进个人的发展,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公平作为制定法律的出发点,无疑是最理性的考虑方向。不管是自然的法则还是社会法则,都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公民而言,为了维护自己平等的权利,他们也要接受来自法律的约束,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每个人要想在社会上顺利地生存成长,并且使自己能夠同等地得到别人的尊重,就需要以公平为原则的法律的保护,追求人格的平等和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孟德斯鸠说过,在关于自由和法治方面,法律就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但是在公民和自由的关系上,规矩习俗等都会是自由的表现形式和保障,在民法中以公平为原则,也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公平这一原则可以使人们更好的维持自己的幸福生活,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却不大可能成为现实。要是人们对当前的分配制度不满意,那么人们就会以公平为原则,要求制定新的分配制度,是社会的发展能够满足自己对拥有平等的权利的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民法中,强调个人的权利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和地位的相对平等,同时也强调人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的,每个人都应该行使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还要履行自己相应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公平为原则的法律的保障,当出现较为复杂的民事纠纷时,法律就会相对公平的处理这些事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人们的关系,阶级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因此要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制定与社会和国家相适应的法律,灵活巧妙地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包含有很大的伦理成分,因此相对于对各类规定和在概念定义得比较清楚的刑法而言,其对于公平的准确的定义比较模糊。民法主要是为市场经济中的人主体进行规范,对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其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是人类的理性的思考。
七、总结
公平原则是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的正当权益和幸福生活,维持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定而遵守的原则,人类不光应该用它来保障自己的自由平等健康等人身权利,还应该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做法,使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道德伦理的要求,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法律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不是万能的,法律中的规定不能具体到生活中的每件事,也不能充分地考虑到生活中的每个小角色的立场,但是,伦理和道德是人内心的准绳,有了这根准绳,人们就会在道德的指引下作出符合正义的行为,因此人们应该加强对伦理和道德认识,深刻的了解到它们的作用。国家制定民法体系也应该从公平和正义的角度考虑,站在绝大多数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充分的考虑到伦理和道德,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要求,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刘宇晗.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法制与社会.2014(8).
[2]刘润邦.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科技与企业.2014(17).
[3]但小红. 浅谈民法公平原则中的伦理性.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
关键词 民法 公平 伦理 法律
作者简介:石雅心,高青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3-022-02
所謂公平,就是指公正、平等,它是站在正义的角度处理问题的一种原则,用这种原则来处理问题,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维护法律,维护公民的合理权益,保护公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从古至今,人们就不断的追求着社会公平,也制定各种各样的法律来维护公平,如今这些以公平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不断发展,已经日趋完善。当前,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自我意识和法律意识也随之不断提高,对自己合法权利的要求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就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我国的法律要不断的完善,以公平为核心改善民法体系,满足人民的要求。
一、公平的发展历程及所包含的意义
公平,这个从古至今被人们不断追求的东西,有着极为深刻的含义,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中国人把公平主要理解为分配的平均,而住在西方的人则认为公平就是在正义的条件下人们所应该付出和得到的。柏拉图认为公平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各尽所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完成自己的职责。而亚里士多德却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公平进一步划分,即分为特殊公平和普遍公平,所谓特殊公平就是指人们在分配等的时候,应当是平均的,而普遍公平就是指在制定法律等的时候,要将每个人平等的对待,即每个人所受到的法律的约束都是一样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又将公平分为了相对的公平和绝对的公平,所以相对的公平就是指人为地制定的法律或者制度的公平,这种公平是人定的,不一定是绝对的正确,那绝对公平就是指没有人的干涉的客观上的公平。古人对于公平的看法和定义虽然不是绝对的准确,但是也体现了人们对公平的研究和思考,并且为以后人们对的公平的进一步追求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随着西方新兴资产阶级在社会上的兴起,西方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公平的看法又有所改变,这一时期,人们认为公平就是人人都平等地享有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不同的阶级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尖锐,一些学者提出要符合和满足不同阶层人民的需求,就要制定正当的社会制度,在维护人民的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使不同阶层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公平的保障。
二、在法律中公平这一原则的法律意义
在法律所规定的公平,包含公民所享有的平等的权利和所应履行的平等的义务。民法中的公平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个人在法律中的地位是相同的,法律对于每个人的约束效果都是相同的,法律不应该偏袒和庇佑任何一方。另一个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相同的,这种平等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相对的,面对分配等问题的时候,每个人所应该获得的成果应该是与自己所付出的相对应的。
三、公平这一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以及应用
公平是法律的核心点,民法的制定应当是以公平为出发点,公平在民法中也有所体现,民法平等地保护每个人应有的合理权利,保护个人利益不受损害,保护个人合法财产。民法通过几方面保护公民的公平,实施公平这一原则。例如,当出现民事纠纷时,即使是双方当事人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等悬殊,民法中也规定按照公平正当的程序来处理这些事情,是个人的正当人身权利得到合理合法的保护,防止个人利益受到非法侵害。当整个事件比较复杂时,法官有权综合判断,做出最正义公平的裁决。依据民法也可以制订合理的协议,公平地解决公民间的纠纷,并使双方利益不受损害。
四、伦理性和民法中的公平原则的关系
从古代开始,伦理性和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人才济济的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社会学家以及学者等,他们对公平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包含有伦理性,也会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待公平,所以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以公平这一原则为出发点,必然的就会考虑到伦理,所以在民法的公平原则中充分地体现了伦理性,公平原则与伦理性也密不可分。关于公平究竟是什么,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很难给出一个具体而准确的答案,但是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时代,人们对公平进行理解时总是会带有伦理的色彩,会或多或少的从伦理的角度来认知这个概念。在西方,人们考虑公平这一原则时会想到经济利益、社会影响、伦理道德、价值观等。而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制定的法律就是从伦理公平的角度来考虑的,以维护伦理纲常和统治秩序。虽然这种观念与当今所倡导的自由平等这些观念有些不同,也不是比较公平,但是它充分的考虑到了伦理这个方面,以法律的角度来督促人们要尽孝道,尊师长,讲道义,讲诚信等。因为光靠道德和伦理来约束人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么自律,人总会被自己的私心和利益所蒙蔽,这就要求法律将伦理和道德考虑在内从公平的角度来规定应当履行的义务和应有的权利。
为什么说伦理是民法中的公平原则所产生的基础和重要因素呢?第一,尽量做到公平是制定法律的一个理性的想法,公平是法律中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衡量公平与否就要考虑到是否符合伦理,伦理是判断是否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二,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繁衍都需要一定的保护,保障人身安全,保障财产不受侵害,从这些伦理的角度来考虑,就制定了法律来公正平等地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权利。第三,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所需要的关怀不同,法律要想尽量公平的考虑到社会公民整体的利益,就要从伦理的角度考虑到不同的阶层和群体的需要,体现相对的公平。第四,只有从伦理的角度兼顾到绝大多数人的正当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安定,个人、社会和国家不断的发展进步。 五、民法中公平这一原则的伦理意义
人们对公平的追求贯穿于人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据各自需要制定了不同的法律来保障人们的公平。在民法中,所认定的公平就是保障不同的人的权利以及义务,所获得的利益还有所付出的劳动之间的一个相对公平的分配,这种分配必须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并且符合道义的。民法中的公平分为四个方面,也就是分配的公平、交换的公平、前提条件的公平、矫正公平。所谓分配的公平就是不同的社会主体享有相对公平的分配的权利,并且其所得到的必须是与自己所付出的相对应。此外交换的公平就是指,再进行商品交换或者服务交换的时候,不同的主体所应该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应的公平的。所谓前提条件的公平就是指,在法律的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会同等受到法律的约束,相应的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矫正公平就是指,当出现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无法很好的处理事情,进行合理协调时,可以由法官等进行较为公正合理的裁决。不管是在法律执行的程序还是法律的内容上,公平和理性是法律体系的核心,公平原则在民法中有重要意义。不管是在什么国家什么时代,贯穿了公平正义原则的民法的制定和修改都是充分考虑到了人类的伦理,以便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幸福生活。
六、对民法中的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在法律中以公平为原则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每个个体的权益,促进个人的发展,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公平作为制定法律的出发点,无疑是最理性的考虑方向。不管是自然的法则还是社会法则,都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公民而言,为了维护自己平等的权利,他们也要接受来自法律的约束,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每个人要想在社会上顺利地生存成长,并且使自己能夠同等地得到别人的尊重,就需要以公平为原则的法律的保护,追求人格的平等和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孟德斯鸠说过,在关于自由和法治方面,法律就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但是在公民和自由的关系上,规矩习俗等都会是自由的表现形式和保障,在民法中以公平为原则,也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公平这一原则可以使人们更好的维持自己的幸福生活,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却不大可能成为现实。要是人们对当前的分配制度不满意,那么人们就会以公平为原则,要求制定新的分配制度,是社会的发展能够满足自己对拥有平等的权利的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民法中,强调个人的权利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和地位的相对平等,同时也强调人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的,每个人都应该行使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还要履行自己相应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公平为原则的法律的保障,当出现较为复杂的民事纠纷时,法律就会相对公平的处理这些事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人们的关系,阶级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因此要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制定与社会和国家相适应的法律,灵活巧妙地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包含有很大的伦理成分,因此相对于对各类规定和在概念定义得比较清楚的刑法而言,其对于公平的准确的定义比较模糊。民法主要是为市场经济中的人主体进行规范,对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其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是人类的理性的思考。
七、总结
公平原则是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的正当权益和幸福生活,维持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定而遵守的原则,人类不光应该用它来保障自己的自由平等健康等人身权利,还应该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做法,使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道德伦理的要求,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法律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不是万能的,法律中的规定不能具体到生活中的每件事,也不能充分地考虑到生活中的每个小角色的立场,但是,伦理和道德是人内心的准绳,有了这根准绳,人们就会在道德的指引下作出符合正义的行为,因此人们应该加强对伦理和道德认识,深刻的了解到它们的作用。国家制定民法体系也应该从公平和正义的角度考虑,站在绝大多数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充分的考虑到伦理和道德,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要求,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刘宇晗.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法制与社会.2014(8).
[2]刘润邦.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科技与企业.2014(17).
[3]但小红. 浅谈民法公平原则中的伦理性.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