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塞莱斯科维奇口译三角模型的发展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会议交传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通常需要译员对于所接收信息进行整合。而塞莱斯科维奇口译三角模式并没有将译员对于信息的处理列为口译活动中的重要一步。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译员口译记录为案例,探究译员在处理信息的心理过程及策略,试图对上述模式进行补充。
  【关键词】口译三角模型 信息压缩 抛弃源语语言外壳
  一、引言
  Jean Herbert(1952)将口译过程分解为理解,转换和表达三个阶段。在此之后,Seleskovitch(1962)将这三个阶段进一步表述为语音感知,抛弃源语语言外壳,用目的语表达三个步骤。该理论的提出,将口译研究转向认知心理学领域,并且为其他口译过程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但是Seleskovitch的口译三角模型也存在两处:其一,该理论未对抛弃语言外壳这一口译核心环节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其二,该理论也未提出对接收信息的归纳和处理。在国务院总理答记者问过程中,由于信息量大,时间紧迫,要求严谨等诸多因素,要求译员在两个多小时的会议过程中,保证忠实、准确地译出原文,这使得译员尽可能压缩所接收到的大量信息,从而减轻其工作压力,提高效率。本文通过记者招待会口译记录,试图对口译三角模型两点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二、抛弃源语语言外壳的心理过程探析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法、句式层面存在异同,此外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也大相径庭。在实际口译中,译员往往需要在瞬间识别所发出的信息,然后选择适当策略处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试析译员在抛弃源语语言外壳中的心理活动。
  例1:
  李总理:因为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岗位,而且刺激了消费……
  译员:Because such businesses offer a strong boost for employment and consumption in this big country。
  试析:带动了就业,就是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造了就业岗位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那么就没有必要既说boost the employment 又说create more jobs opportunities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译员在接受到语音信息之后,进行了一番压缩处理的心理过程,形成自己对于这部分信息的理解。基于该理解基础之上,译员通过语言转换,输出译文。
  三、口译信息处理的具体策略
  在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过程中,译员分别通过使用省略法,压缩法,概括法等对于所接收的信息进行了一定地处理:
  1.省略法。在对李克强答记者问口译记录的分析中发现,译员主要使用了以下方法来进行信息处理,按照其使用频率来看,省略法使用频率最高,共计六处。而这也是口译过程中,最能够减轻译员负担的一种信息处理方式。
  2.压缩法。在官方表述中,常见一些四字结构,用于加强语气,表达气势。在口译过程中需要译员对这些冗余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再进行重组归纳。
  3.概括法。
  例2:
  李总理:本届政府两年内下很大力气完成了当初提出的五年内砍掉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其中有的是取消,有的是下放。
  译员:We have completed the five-year task of cutting State Council review items by one third within just two years.
  试析:取消和下放是砍掉的两个具体形式,重点不是采取何种形式减少行政审批,因此这里译员采用概括法,只译减少,以概括取消和下放。
  四、对于口译三角模型的发展
  由上述案例可见,译员在理解与表达中的核心环节—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前,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对信息进行了压缩处理,形成口译笔记。之后对于所记录信息,根据逻辑关系,译员按照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进行重组,最后表达出来。根据这一顺序,笔者大胆地将三角模型发展成为“四角模型”。
  如图所示:
  首先由发言人输出语音信号,口译员接受发言人所输出语音信息,通过口译笔记形式将一些冗余信息剔除,保留信息的核心内容。口译笔记的表现形式实际上就形成了译员对于输入信息的理解,并且借助笔记的逻辑关系,对于所消化信息进行重组。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脱离源语语言外壳,最后实现源语至目的语的语言转换,表达信息。
  五、结语
  由于口译工作的特点,需要译员能够准确地表达源语核心内容,这就不可避免地在语言的形式上和内容上,以及表达风格上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于接收信息进行压缩处理能够较好地平衡内容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因此探索口译信息处理手段对今后口译研究与学习有一定帮助。同样,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译员在处理信息时的心理过程也能帮助研究“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一翻译中心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吉良.巴黎释义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74-79.
  [2]吴文梅.高密度信息模糊处理法在口译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2,35(10):103-104.
其他文献
【摘要】接受美学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支持。接受美学认为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交流互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情趣等已有背景,同时译者应强调对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观照,争取实现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本文以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翻译为例,演绎了接受美学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视野融合  随着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美国
【摘要】本文通过对外籍教师雅思口语教学进行优势和劣势两方面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对策,试图借此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教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强英语口语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外籍教师口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国内、国外教学智力资源的交流与引进极大促进了国内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活力。外籍教师(以下简称“外教”)的引进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发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实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看学生有没有学到有价值的内容,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得以真正提升。基于创新与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谈一些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首先,一堂课开始时的准备教学特别重要。它比较集中地让学生为新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因而英语课开始时的准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安定学生的
【摘要】跨文化交际活动是双向的行为,既包括吸纳外来文化,也要对外传播本土文化。然而,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中西方文化输入失衡,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不足的现象。本文从分析其原因入手,进而从课程标准、教师素质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培养。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中国文化 英语表达力  一、引言  新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下,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校如果还是将知识储备作为教育的重点,培养出的人才将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这就要求各个学校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己任,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可以快速适应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这也是现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文中就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对英语阅读教学中探索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英语是高中教学的重难点,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许多学生觉得枯燥,如果再沿袭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就会扼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英语是活的语言需要同学们经过主动阅读、交流和表达才能及时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因此,本文從教学实践出发,说一说怎样以生为本,构架积极主动的高效英语课堂。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主动 高效 阅读 情境  英语是高中三大主科之一,是重难点学科,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同学们
【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分析影响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课堂话语的因素,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公共英语课程《商务英语》的话语进行批评性分析,研究对现有英语课堂话语秩序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英语课堂 话语批评性 高校  近年来,文本研究多注重话语实践,话语实践内在于社会实
【摘要】当今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在给传统纸质教材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数字化教材出版带来了机遇。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是英语教材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梳理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的重要性,分析其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思路,为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 数字化出版 重要性 现状 建设思路  前言  在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传统纸质教材因其单一性,固定不可变更性
【摘要】在英语的复习中难度最大的应该是词汇,所以,老师需要针对词汇的问题设计一些小方法和计划显得尤为的重要。这样,学生在临近高考时对于词汇的学习才能得心应手,对于英语中的其他知识点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可以对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本文主要讨论了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于词汇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本文主要讨论了高三词汇复习遇到的问题,探讨怎样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间接地使学生的英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film,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modern art. American blockbusters have exerte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e 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