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锦生:丝织彩绣 久久流传

来源 :风流一代·TOP青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锦生深知要发展生产,扩大经营,使富有民族特色的丝织工艺品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就必须不断创新,努力开发新产品。
  在《蜀相》中,杜甫曾黯然缅怀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中国丝织业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在其青壮之年,积极投身实业救国运动,力求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而不幸于盛年之时创业未半中道离世。他,就是都锦生。
  都锦生,号鲁滨,1898年2月12日生于杭州西子湖畔茅家埠,首创丝织风景工艺,因创办都锦生丝织厂而负盛名。他亲手织出了我国第一幅丝织风景画《九溪十八涧》。
  都锦生革新丝织工艺,大胆创造出33种工艺操作组织法,在织锦的绚丽画面上,显示出风景中各种细微复杂的线条色彩和光线深浅,从而真实表达织锦的设计理念,反映了自然风光光线的阴阳面、层次的立体感,这在我国丝绸行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创办丝织厂
  都锦生的父亲都宗祁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先后在清末新军和国民党军中任下级军官。都锦生自幼受湖光山色的熏陶,喜爱艺术,善画风景,也爱摄影。
  1919年,都锦生从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毕业后,留校任乙种工业学校(艺徒班)的织制工场管理员兼图案课教师。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妻子宋剑虹,宋氏于湖州进德女子中学毕业,眼界比较开阔,理解并全力支持丈夫的理想和抱负。
  都锦生在教学实践中很快掌握了从设计到织造的丝织工艺全过程,并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和织锦技术织造丝织工艺品。他亲自拍摄西湖景色,试织西湖风景画。经过半年多的反复钻研和不断改进,终于织出了第一幅丝织风景画——《九溪十八涧》。此前有人虽曾在织锦时采用人物、山水乃至西湖某些景色作图案,但作为特殊的工艺品丝织风景画则创自都锦生。
  丝织风景画试织成功,都锦生决心办厂。他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借得一些资金购置了一台手拉机,雇了拉机师傅林传莲和轧花工胡杏初,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都锦生丝织厂于1922年5月15日在茅家埠家里正式开业。
  都锦生丝织厂最初是一个家庭作坊,织造的丝织风景画以“西湖十景”为题材。茅家埠是西湖游客过往之地,都锦生在家门口展出样品,挂起“都锦生丝织厂”的招牌招揽游客。虽然当时丝织风景画仅有一种规格,还是黑白色的,但由于它新颖、别致、价格不高,所以颇受游客们的赞赏和欢迎,买来当作游览西湖的纪念品。这样,丝织风景画在西湖游客中初步打开了销路。
  随着业务的发展,第二年,都锦生辞去学校的工作,全力经营丝织厂,聘请了本校机织科毕业的高才生从事设计和绘制意匠图,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激增。为了扩大销路,他先在西湖孤山摆摊销售,后在杭城花市街(今邮电路)以及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地陆续开设销售部。不少旅社、饭店采用丝织风景画作装饰品,都锦生丝织厂迅速发展。
  声名远播
  1926年,都锦生将产品送往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展出,其中丝织唐伯虎名画《宫妃夜游图》尤为脍炙人口,被誉之为“东方艺术之花”。博览会授予这些丝织工艺品金质奖章,顿时名扬世界。都锦生丝织厂的产品也逐渐远销南洋和欧美。
  1927年,茅家埠的工厂规模已经嫌小,于是都锦生在艮山门外火车站旁购地建造新厂房。这时,都锦生丝织厂已拥有手拉机68台、轧花机5台、意匠8人、职工134人,一改过去家庭作坊的模式,正式升级为工厂。
  都锦生深知要发展生产,扩大经营,使富有民族特色的丝织工艺品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就必须不断创新,努力开发新产品。1926年,都锦生丝织厂试织五彩丝织画,织造出第一幅五彩丝织花卉《蜻蜓荷叶》。它以黑白丝为经,五彩丝为纬织成,在技术上比黑白织锦大大前进了一步,题材上也突破了“西湖十景”的范围,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民族风格。
  为了吸取国外先进的织造技术,1928年至1929年,都锦生东渡日本考察。后来,他又从留法友人处获得一台法国制造的最新全铁电力机,购买了法国织造的棉织风景油画作样品。都锦生还以重金聘请了专攻丝织的留日学生莫济之,与厂内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研究、分析。就这样,经过几年努力,1936年,工厂试织出了经纬均用彩线的《北京北海白塔》等四幅五彩棉织风景油画。不过,由于当时抗日烽火已燃起,局势动荡,该产品未能及时投产。
  除了研究织锦工艺,都锦生根据社会需求,陆续开发绸伞、领带、翻领衫、织锦旗袍衣料等日用品。这些日用品的生产中,处处洋溢着都锦生的爱国思想和创新精神。
  以绸伞为例,都锦生日本之行时,从日本钢骨伞中得到启发,但他不是亦步亦趋去仿效,而是用本地盛产的竹子制成的竹骨取代钢骨,加上本厂生产的以西湖景色为主的丝绸伞面,制成别具一格的“西湖绸伞”。由于制作精良、伞面美观、价格低廉,一经推出便深受人们喜受,这款产品后来还远销到国外,连日本的街头也出现了“西湖绸伞”。类似于此,都锦生丝织厂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几年间增至數百种。
  都锦生丝织厂能突飞猛进地发展,与都锦生一贯重视延揽和培养人才有关。他不仅不惜重金,聘用有专长的丝织技术人员,并在厂内建立起一套考核制度:意匠、轧版、织造、染色诸工种中,按技术高低,分甲、乙、丙三级,成绩优良者可以随时升级。技术人员给以较高的固定报酬和良好的工作条件,鼓励他们钻研技术,因而造就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丝织技术人员;织工则实行计件工资加奖励的制度。工人们的年薪按18个月计算,多出来的6个月中,4个月作奖励金,2个月作升级工资。无论职员、工人,都锦生丝织厂的待遇比同行都要高。
  后来都锦生丝织厂还办起职工夜校,一切费用由厂方支付,鼓励职工参加学习,藉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含恨离世
  都锦生以独特的丝织风景画开辟了民族丝织工业的一条新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本人也从一个穷教员变成了富有资产的民族资本家。
  但在当时的形势下,丝织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生产原料生丝和人造丝的价格被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所操纵,都锦生丝织厂发展陷入困境,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横蛮掠夺和疯狂破坏,更使工厂举步维艰。
  在抗日爱国的热潮下,都锦生率先抵制日本人造丝,改用意大利和法国的人造丝。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杭州沦陷,日寇委任他为伪杭州市政府科长,都锦生坚决拒绝,举家逃到上海避难。然而日寇步步紧逼,将都锦生在杭州的厂房全部烧毁,他各地的门市部也遭到了轰炸。
  1943年,积劳成疾的都锦生突发脑溢血,含恨离世,享年46岁。都锦生去世后,家人遵照他弥留之际的遗言,归葬家乡茅家埠旁小兔儿山上。1996年清明,移葬于杭州南山公墓。
  都锦生丝织厂在1954年实行公私合营,敬爱的周总理在1957年视察都锦生丝织厂时曾指出:“都锦生织锦是中国工艺品中一朵奇葩,是国宝,要保留下去,要后继有人。”1966年,该厂改名为东方红丝织厂。1972年,根据周总理指示,又改名为杭州织锦厂。1983年,开始恢复使用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厂名。2001年,企业改制为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但保留杭州都锦生丝织厂作为第二厂名。
  都锦生织锦经过发展和创新,目前已形成了以像景织锦、装饰织锦、服用织锦为代表的3大系列1640余个花色品种,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名锦之一。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柴胡利胆汤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及对血清C-血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9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柴胡利胆汤辅助治疗(观察组)。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病情转归情况、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d炎症因子[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氧化应激反应[过氧化氢酶(CAT)
为了更好地理解闽江下游的连江县黄岐屿遗址的环境背景和考古年代,在已有AMS14C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黄岐屿遗址的T2剖面进行年代学样品采样,在室内运用中颗粒石英的单片再生剂量法进行光释光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黄岐屿遗址地层的OSL埋藏年龄范围为8.5±0.5-4.4±0.2 ka,属于早-中全新世阶段的沉积/文化地层。其中2019118样品的年龄为4.4±0.2 ka,属于昙石山文化,与AMS
小猴和狐狸爬上灰熊家屋后的山坡,看见下面灰熊家屋后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缸,就捡起石子往缸里扔着玩。他们看到石子扔入缸中水花四溅,高兴得手舞足蹈。小猴和狐狸不小心踩翻了一块石头,石头顺着山坡飞快滚向大缸,\"砰\"的一声大缸被砸碎了,水流了一地。狐狸对小猴说:\"一会儿灰熊出来会狠狠地教训我们的,还会要我们赔偿。快逃!\"
放疗是治疗局部肿瘤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放疗设备迅速更新,放疗技术不断进步。黑色素瘤侵袭性强,脑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脑转移灶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本研究总结单独放疗及放疗联合其他疗法治疗黑色素瘤脑转移最新研究进展。以\"放疗\"\"放射疗法\"和\"黑色素瘤\"为关键词,检索2009-01-01-2019-12-31中国知网及PubMed相关文献。纳入标准:放疗治疗黑色素瘤脑转移;主要采用光子射线治疗;研究中报道了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排除标准:其他射线如质子束及碳离子束治疗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下,尺度重组已成为中国调控空间发展的重要跨界治理手段,以实现吸引资本流动、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动能的目的。同城化地区作为一种城市区域尺度,其跨界治理机制逐渐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议题。文章以国内同城化进程相对成熟的广佛同城为例,从尺度重组的视角探讨其跨界治理演变,研究发现广佛同城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尺度重组:从"行政区"尺度到以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为代表的"功能区"尺度。新阶段治理
丹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表的《艺术的终结》可能是一篇其标题最广为人知,同时其内容又最鲜为人了解的论文.不少人谈到丹托的艺术终结论时,既没有读过这篇著作也不了解它的实际所指,仅仅凭题目望文生义地议论,往注错过了丹托的真实论点,而纠结于一个并非作者本意的问题这可能是此文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中的尴尬_更有一些人则仅仅依据丹托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艺术终结之后》一书的内容张冠李戴地发挥然而,《艺术的终结》究竟说了什么?
中午,知了和蝴蝶在柳树上休息。  天牛飞来了,落在柳树上,把翅膀收进硬壳后,骄傲地说:“知了,看!我的翅膀有硬壳保护,张开就能飞起来。我的牙齿锋利坚硬,是战胜敌人的锐利武器。”  知了问:“你头上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天牛擺动触角,笑着说:“我的触角能接收各种信息,还能显示我的威武!”  这时,蝴蝶发现白头翁飞来了,急忙喊:“快走!白头翁来啦!”  “不会吧!我的触角还没有接收到信号呢。”天牛一
期刊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会接触不同领域的创业者,他们当中有些人遇到了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明明投入学习了,但总觉得没什么效果。他们去优秀的企业参访、和优秀的人才交流、读了很多书,甚至还做了厚厚的笔记,但是他们以为学到的这些知识在现实中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于是,继续学习……就这样,不断重复,陷入一个怪圈。到底要学习什么?很多人认为,当然是学习“先进”的做法、“先进”的计划、“先进”的想法。  每次听到这样的
艺术不分国界,文化充满魅力。一根绳,结成了同心结,也结成了友谊的同心圆。人类的智慧可以追溯到何时?《易系辞》有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早在文字和语言尚未出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便“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研究建立重要湿地生态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华东地区的9处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湿地生态状况试验评价,提出管理水平提升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中国重要湿地生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和2019年湿地生态状况均保持中等以上水平,且总体呈稳定上升、逐步优化的趋势,其中上海崇明东滩、上海长江口中华鲟、山东黄河三角洲三处国家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稳定为优良,两个年度湿地生态状况综合等级达到优良的比例分别为44.44%和33.33%。但国际重要湿地普遍受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和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