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l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了,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形态,我们必须从幼儿园开始就教会幼儿怎么思维。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探究式的教学策略。以期通过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关键词:数学 探究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c)-0033-01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等待教师传递知识,而应通过自己与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与意义。数学活动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若单纯通过教师向幼儿灌输知识的方法,幼儿不能理解数学知识真正的含义,更不能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有用性,更难以将生活中的数学经验转化为数学的概念,主动的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针对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倡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 幼儿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科学领域的总目标,“幼儿要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数学作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认知目标方面提出“帮助儿童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是“要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中事物的数、形、量、空间、时间等的兴趣,喜欢参与数字活动与游戏,具有好奇心、探究欲。”在幼儿园开展探究式教学,会使得幼儿在发现问题后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动手操作等方法去解决问题,采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并逐步将零散的经验整合内化为系统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态度。
  
  2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大班数学活动(学习“4”的分解)。
  活动过程:师:出示4根小圆管,提问幼儿:“把4根小圆管分成两组怎么分?”教师分别把三种分法写在了黑板上。师:你们看1和3,3和1,这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幼:数字一样,位置不一样。师:位置怎么不一样?是不是位置互换了?师:每个数的分解都从1开始,一个比一个多,然后逐渐增多。(教师在黑板上按数字分解的顺序从上到下左边写1、2、3,右边写3、2、1。)师:看左边数字的关系是在逐渐递增,而右边数字的关系是在逐渐递减,小朋友想一想分到3和1还能继续分吗?幼:不能了。活动结束:教师让幼儿念4可以分成几和几。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问题情境,但并没有让幼儿自己去探究4的分解,而是直接把答案告诉了幼儿;虽然发给了每个幼儿4根小圆管,但是幼儿手中的学具没有派上用场。且教师在4的分合号的左边从上到下依次写1、2、3,分合号的右边又对应的从上到下写3、2、1。这种写法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并没有让幼儿尝试自己先去分解,然后自己记下自己的分法,最后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来总结出规律。活动过程中没有自己探索知识的机会和欲望,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发展幼儿的思维?
  
  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策略
  3.1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抽象枯燥,若单纯由教师把数学结论告诉幼儿,很难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相反,为幼儿创设真实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让幼儿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有想去探个究竟的欲望,才能激发起幼儿求知的兴趣。教师还要不断向幼儿提出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不断探究,这就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促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不断。如:在学习“水果的沉浮”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制好两个挖好口的饮料瓶,以及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自己动手去操作,亲自体验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浮起来的,哪些水果是沉在水底的,然后让幼儿自己做观察记录。
  3.2 教师引导,注重幼儿的自主探究
  区域活动时,教师让幼儿做拼图,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不会。”教师说:“别人都会,你怎么不会?”而另外一位老师则把幼儿聚集到一起说:“小朋友,注意观察,看我们要想拼好这幅图,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其实,拼图并不难,只要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把它拼出来,小朋友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想办法来完成这幅拼图啊?”教师的适时引导,使这位幼儿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拼图活动中来,自己动手与老师一起开始了拼图,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探究,了解了拼图时的注意事项。可见,幼儿的探究活动,只有教师的不斷引导,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为幼儿确立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幼儿的主动观察与参与,让幼儿自己概括总结出原理、概念,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找到问题的答案后要鼓励幼儿与别的幼儿一起交流结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优点。最后把自己探究的问题归纳整理,从而内化为幼儿自己的知识。幼儿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既不可以对幼儿的表现置之不理,也不可以事事包办,要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进行探究学习。
  3.3 联系生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儿童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新《纲要》指出幼儿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幼儿教师对儿童的教学更应该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出发,使幼儿能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亲自实践,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和学习数学,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带给自己的快乐。如:在学习数的顺数与倒数时,可以带幼儿到户外,让幼儿边爬楼梯边顺数,而在下楼梯时倒数,让幼儿在游戏中,从生活中体验顺数与倒数。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及数学本身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决定了在幼儿园开展数学教学必须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出发,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本身的兴趣,让幼儿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从而促进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 王小辉.幼儿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
  [3] 林晓峰.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有效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 莫源秋.谈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引导发现法[J].学前教育研究,1995(6).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交流语言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学习英语已成为一个热门和必然的趋势。然而普通高中的学生英语底子薄,基础差,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放弃英语学习的念头。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势必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英语 词组记忆 兴趣 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
We study the U(1) and U(2) instanton solutions of gauge theory on general noncommutative R4. In allcases considered we obtain explicit results for the projectio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two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with collision and dissipation is investigated. Itis found that when the two condensates are initially in
A new unified electroweak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 this unified electroweak model, Higgsmechanism is not used, so no Higgs particle exists in the mod
Using three sets of Pomeron structure functions, the cross sections of J/ψ and γ associated productionvia resolved photon and proton diffractive scatting in e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智能建筑也随着高速发展。智能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与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要求相适应,但是智能建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漏洞,因此,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可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临床防治期间肠道水疗与健康教育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即
目的:了解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分析不同特征人群住院服务利用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宁夏22 546户居民(共计78 533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村贫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