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多元文化,拓展音乐课程研究性学习资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il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深入,各门课程开始走向研究化和特色化。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结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关注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鉴赏更有条件和土壤,从而使音乐课程更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地方文化 音乐教学 校本资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音乐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但湘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难操作的问题:部分教学内容过于生僻、陈旧;部分章节的教学目标要求过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部分作品(如器乐曲、戏曲)难度偏大,学生难于理解,不易产生兴趣;单元内涉及的教学内容过多而课时较少,致使一节课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等等,使得“音乐鉴赏”变成了音乐欣赏或是视频、图片的欣赏。
  但是,随着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深入,它逐渐渗透到了每一个学科领域,就高中“音乐鉴赏”学科来讲,我觉得要结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应当关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的鉴赏更有鉴赏的条件和土壤,从而更具有生命力。具体操作中,我觉得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度解读教材,寻找研究性学习的突破口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依据,创造性使用教材不等于随意处置教材,有的教师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决定教学内容,这在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剥夺了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教材对教学的影响,不应是“束缚”,而是“引领”。这是因为,新教材承载着新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此外,教材强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能力、创造探究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因为,没有对教材的“深入”,也就没有对教材的“浅出”,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了解教材基本框架和设计思路,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分析学情,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资源的选择、重组、补充和删减,真正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二、在音乐鉴赏课中注入地方文化因素
  地方文化资源是指“特定区域的独有的自然地理、风俗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在我们学生周围,有许多的地方文化资源值得我们关注。比如我们兴化从历史名人上有昭阳、施耐庵、郑板桥……;从习俗上有庙会、舞龙……;音乐上有茅山号子、戴窑的窑工号子……;现代的有缸顾千岛菜花、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古迹上有拱极台、四牌楼……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这是由高中生的思维特点、知识结构以及高考特点决定的。高中学校、高中学生比较关注的是高考,把研究性学习中所运用的方法、知识一定程度上与高考接轨,会调动更多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更多学校的支持。而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三、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挖掘、提炼、整合成音乐校本资源
  关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挖掘、提炼、整合适合音乐课堂教学的校本音乐资源呢?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音乐素材,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学生学习了《多彩的民歌》之后,我们选择了“兴化民歌中的情感元素”作为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学习了《音乐的美》之后,我们选择了“安丰地区的战争歌曲”进行研究……这样使课堂内外结合起来,以课内为阵地,课外为拓展,不至于课内学习与课外研究性学习脱节。
  2.选择能展示本地所独有的音乐资源进行挖掘,形成课题。兴化地区的民歌堪称一绝,兴化的板桥道情、茅山的茅山号子、戴窑的窑工号子等,这些独特的生活歌曲都孕含着人们在劳动时独特的感情,其中又根据唱调和功能等的不同,分为若干个亚种,经过同学们的调查,学生可以对这独有的文化资料有全面的了解。
  3.选择与时代主旋律相一致的音乐资源进行挖掘,形成课题以显示其研究价值。当今社会,在人们物质文明提升到较高的水平时,精神文明建设就上升到一定的地位,对精神文化的需要求也上升了一个台阶。近几年来,广场舞几乎风靡了整个城乡,我引导学生开展了“广场舞的调查研究”,通过带领学生看广场舞、知广场舞、跳广场舞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这一喜闻乐见的农村音乐文化有了深刻的印象。
  寻找高中生研究性学习与音乐鉴赏的契合点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合理的发掘运用,不仅提升音乐课堂的活力,更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保护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相信在教师的粗心组织下,研究性学习必将为音乐课程带来全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03-01.
  [2]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修订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12.
  [3] 郭子林.《歌从茅山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探究性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将课本理论知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本文阐述了探究性学习的重
为进一步明晰三大板块之间的关系,使之既发挥好各自优势开拓市场,又聚合资源协同发展,集团公司从业务层面提出了“一体两翼”的经营发展战略。“一体”是指以邮政窗口资源为
【内容摘要】对于高中理科生而言,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效率,不利于学生的生物学习。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认知同化论”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认知同化论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认知同化论”指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整体思维看待所学内容,帮助学生看到知识点之
针对漏洞管理机制的复杂特性,在对现有漏洞管理体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利弊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开交易的漏洞管理机制的设想,对其交易流程进行了阐述,并使用PE
【教學目标】  1.通过诵读诗词、交流美食,比较节日习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四大传统节日的习俗的变化,体会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2.通过剪纸、绘蛋、做灯笼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民风民俗的情趣,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性,提升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认同民族文化。  3.通过跨学科整合策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澄清价值观。  【教学对象】  
近年来,全国的中小学陆续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即每天上午或者下午,有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学校没有课程
AIM:To evaluate whether weekend or nighttime admission affects prognosis of peptic ulcer bleeding despite early endoscopy.METHODS:Retrospective data collection
在2009年第22期《跨越鸿沟,突破新型迅雷封锁》一文中,作者介绍了通过给迅雷设置代理突破封锁的方法。但目前从网上搜索到的代理服务器普遍不稳定,而且有速度限制。其实只要
本文向读者提供了用电子计算机自动编制文献标题轮排索引的算法及细框图。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reader with an automated computer algorithm for the preparation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综观现今课堂上的词语教学,和词语相关的意义、外延均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词语教学可以说单调而缺乏新意。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