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昏迷不醒。父亲连夜抱着她去医院,路上,已经昏迷了一天的她,突然睁开眼睛,清楚地叫了声:“爸爸!”
后来,父亲常常和她提起这件事,每次都会感叹地说:“你说,你才那么小,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还叫了一声‘爸爸’。”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父亲。父亲毫不在意,只是嘿嘿地笑。那是快乐和满足的笑。
父亲其实并不是个好脾气的人,暴躁易怒。常常,只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就会和母亲大吵一场,每一次,都吵得惊天动地。父亲嗜酒,每喝必醉,醉后必吵。从她开始记事时起,家里很少有过温馨平和的时候,里里外外,总是弥漫着火药的味道。
父亲的温柔和宠爱,只给了她一个人。他很少当着她的面和母亲吵架,如果碰巧让她遇到,不管吵得多凶,只要她喊一声:“别吵了”,气势汹汹的父亲便马上低下头,偃旗息鼓。以致后来,只要爸妈一吵架,哥哥便马上叫她。大家都知道:只有她才是制服父亲的法宝。
她对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她替母亲感到悲哀,她曾经想:以后找男朋友,第一,性格要温柔宽容,第二便是不嗜烟酒。她决不会找像父亲这样的男人:暴躁、挑剔、小心眼儿,为一点小事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可是,做他的女儿却是幸福的。有一天,父亲突然郑重地告诉她:“以后,你跟爸爸一起生活。”后来她才知道,是母亲提出的离婚。母亲说,她已经厌倦了争来吵去的生活。父亲僵持了很久,最终选择了妥协,他提出的唯一条件是:一定要带着她。
虽然是母亲提出的离婚,可她还是固执地把这笔账算到了父亲的头上。她从此变成了一个冷漠孤傲的孩子。她拒绝了父亲的照顾,自己搬到学校去住。有一次,父亲到学校去找她,保温饭盒里装得满满的,是她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她看也不看,低着头,使劲往嘴里扒米饭,一口接一口,直到憋出满眼的泪水。父亲叹息着,求她回家去,她冷着脸,沉默。父亲抬手去摸她的头,怜惜地说:“看,这才几天,你就瘦成这样。”她“啪”地用手中的书挡开父亲的手,歇斯底里地喊:“不要你管!”又猛地一扫,把桌子上的饭盒扫落,酱红色的排骨洒了一地,浓浓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宿舍。
父亲抬起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依他的脾气,换了别人,只怕巴掌早落下来了。她看到父亲脸上的肌肉猛烈地抽搐了几下,说:“不管怎样,爸爸永远爱你!”父亲临出门的时候,回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她看着父亲走远,坚守的防线轰然倒塌,一个人在冷清的宿舍里,看着满地的排骨,号啕大哭。
秋风才起,下了晚自习,夜风已经有些凉意。她刚走出教室,便看见一个黑影在窗前晃动。她心里一紧,叫道:“谁啊?”那人马上就应了声,“丫丫,别怕,是爸爸。”父亲走到她面前,把一卷东西交给她,叮嘱她:“天凉了,你从小睡觉就爱蹬被子,小心别冻着。”她回到宿舍,把那包东西打开,是一条新棉被。把头埋进去,深深地吸了口气,满是阳光的味道,她知道,那一定是父亲晒了一天,又赶着给她送来的。
那天,她回家拿东西。推开门,父亲蜷缩在沙发上,人睡着了,电视还开着。父亲的头发都变成了苍灰色,面色憔悴。不过一年的时间,意气风发的父亲,一下子就老了许多。她突然发现,其实父亲是如此的孤寂。她呆呆地站了好久,才想起拿被子去给父亲盖。父亲却猛然醒了。看见她,他有些紧张,慌忙去整理沙发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又想起了什么,放下手中的东西,语无伦次地说:“还没吃饭吧?等着,我去做你爱吃的红烧排骨……”她本想说不吃了,拿了东西就走。可是看见父亲期待而紧张的表情,心中不忍,便坐了下来。父亲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溜小跑地进了厨房,她听到父亲把勺子掉在了地上,还打碎了一个碗。她走进去,帮父亲拾好碎片,父亲不好意思地对她说:“手太滑了……”她的眼睛湿湿的,突然有些后悔: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深爱自己的人呢?
她读大三那年,父亲又结婚了。父亲打电话给她,小心翼翼地说:“是个小学老师,退休了,心细、脾气也好……你要是没时间,就不要回来了……”她那时也谈了男朋友,明白有些事情,是要靠缘分的。她心里也知道,这些年里父亲一个人有多孤寂。她在电话这端沉默良久,才轻轻地说:“以后,别再跟人吵架了。”父亲连声地应着:“嗯,不吵了,不吵了。”
暑假里,她带着男朋友一起回家。家里添了许多的新家具,阳台上的花开得正艳。父亲穿着得体,神采奕奕。对着那个微胖的女人,她腼腆地叫了声:“阿姨。”阿姨便慌了手脚,欢天喜地地去厨房做菜,一会儿跑出来一趟,问她喜欢吃甜的还是辣的,口味要淡些还是重些。又指挥着父亲,一会儿剥棵葱,一会儿洗青菜。她没想到,脾气暴躁的父亲,居然会像个孩子一样,被她调理得服服帖帖的。她听着父亲和阿姨在厨房里小声笑着,油锅的响声、油烟的味道从厨房里溢了出来……她的眼睛热热的,这才是家的味道啊。
那天晚上,大家都睡下之后,父亲来到她的房里,认真地对她说:“丫丫,这个男孩子不适合你。”她的倔强劲儿又上来了:“怎么不适合?至少,他不喝酒,比你脾气要好得多,从来不跟我吵架。”父亲有些尴尬,但仍然劝她说:“你经的事太少,这种人,他不跟你吵架,可是一点一滴,他都在心里记着呢。”
她固执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工作的第二年,她便和那个男孩结了婚。但是,婚后的生活却被父亲不幸言中。她遗传了父亲的急脾气,火气上来,吵闹也是难免的。他从不跟她吵架,但是他的那种沉默和坚持不退让,更让她难以承受。冷战、分居,在孩子两岁的时候,他们终于离婚了。
离婚后,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常常失眠,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工作也不如意,人一下子便老了许多。有一次,孩子突然问她:“爸爸不要我们了吗?”她忍着泪水说:“不管怎样,妈妈永远爱你。”话一出口她就愣住了,这话,父亲当年也曾经和她说过的啊,可是她,又何曾体会过父亲的心情?
父亲在电话里说,如果过得不好,就回来吧。孩子让你阿姨带,老爸还养不活你?她沉默着,不说话,眼泪一滴滴落下,她以为父亲看不见。
隔天,父亲突然来了,不由分说就把她的东西收拾了,抱起孩子说:“跟姥爷回家喽。”
还是她的房间,阿姨早已收拾得一尘不染。父亲喜欢做饭,一日三餐,变着花样给她做。父亲老了,很健忘,菜里经常放双份的盐。可是她小时候的事情,父亲却一件件都记得清清楚楚。父亲又把她小时候发烧的事情讲给她的孩子听,父亲说:“就是你妈那一声‘爸爸’,把姥爷的心给牵住了……”她在旁边听着,突然想起了那句诗:“老来多健忘,唯不忘当年。”
初春,看到她一身灰暗的衣服,父亲执意要去给她买些新衣服。他很牛气地打开自己的钱包给她看,里面一沓新钞,是父亲刚领的退休金。她上前挽住父亲的胳膊,调皮地说:“原来傍大款的感觉这么好啊!”父亲便像个绅士似的,昂首挺胸,她和阿姨忍不住都笑了。
走在街上,父亲却抽出了自己的胳膊,说:“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她笑问:“怎么,不好意思了?”父亲说:“你走前面,万一有什么意外,我好提醒你躲一下。”她站住了,阳光从身后照过来,她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的腰已经佝偻了。她记得以前,父亲是那样高大强壮的一个人啊。可是,这样一个老人,还要走在她后面,为她提醒可能遇到的危险……
她在前面边走边想,这一生,还有谁会像父亲一样,如此守护着她呢?这样想着,泪水便止不住地涌了出来。她不敢去擦,怕被身后的父亲看到,只是挺直了腰,一直往前走。摘自《心情网》
本栏编辑/王钦
后来,父亲常常和她提起这件事,每次都会感叹地说:“你说,你才那么小,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还叫了一声‘爸爸’。”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父亲。父亲毫不在意,只是嘿嘿地笑。那是快乐和满足的笑。
父亲其实并不是个好脾气的人,暴躁易怒。常常,只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就会和母亲大吵一场,每一次,都吵得惊天动地。父亲嗜酒,每喝必醉,醉后必吵。从她开始记事时起,家里很少有过温馨平和的时候,里里外外,总是弥漫着火药的味道。
父亲的温柔和宠爱,只给了她一个人。他很少当着她的面和母亲吵架,如果碰巧让她遇到,不管吵得多凶,只要她喊一声:“别吵了”,气势汹汹的父亲便马上低下头,偃旗息鼓。以致后来,只要爸妈一吵架,哥哥便马上叫她。大家都知道:只有她才是制服父亲的法宝。
她对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她替母亲感到悲哀,她曾经想:以后找男朋友,第一,性格要温柔宽容,第二便是不嗜烟酒。她决不会找像父亲这样的男人:暴躁、挑剔、小心眼儿,为一点小事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可是,做他的女儿却是幸福的。有一天,父亲突然郑重地告诉她:“以后,你跟爸爸一起生活。”后来她才知道,是母亲提出的离婚。母亲说,她已经厌倦了争来吵去的生活。父亲僵持了很久,最终选择了妥协,他提出的唯一条件是:一定要带着她。
虽然是母亲提出的离婚,可她还是固执地把这笔账算到了父亲的头上。她从此变成了一个冷漠孤傲的孩子。她拒绝了父亲的照顾,自己搬到学校去住。有一次,父亲到学校去找她,保温饭盒里装得满满的,是她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她看也不看,低着头,使劲往嘴里扒米饭,一口接一口,直到憋出满眼的泪水。父亲叹息着,求她回家去,她冷着脸,沉默。父亲抬手去摸她的头,怜惜地说:“看,这才几天,你就瘦成这样。”她“啪”地用手中的书挡开父亲的手,歇斯底里地喊:“不要你管!”又猛地一扫,把桌子上的饭盒扫落,酱红色的排骨洒了一地,浓浓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宿舍。
父亲抬起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依他的脾气,换了别人,只怕巴掌早落下来了。她看到父亲脸上的肌肉猛烈地抽搐了几下,说:“不管怎样,爸爸永远爱你!”父亲临出门的时候,回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她看着父亲走远,坚守的防线轰然倒塌,一个人在冷清的宿舍里,看着满地的排骨,号啕大哭。
秋风才起,下了晚自习,夜风已经有些凉意。她刚走出教室,便看见一个黑影在窗前晃动。她心里一紧,叫道:“谁啊?”那人马上就应了声,“丫丫,别怕,是爸爸。”父亲走到她面前,把一卷东西交给她,叮嘱她:“天凉了,你从小睡觉就爱蹬被子,小心别冻着。”她回到宿舍,把那包东西打开,是一条新棉被。把头埋进去,深深地吸了口气,满是阳光的味道,她知道,那一定是父亲晒了一天,又赶着给她送来的。
那天,她回家拿东西。推开门,父亲蜷缩在沙发上,人睡着了,电视还开着。父亲的头发都变成了苍灰色,面色憔悴。不过一年的时间,意气风发的父亲,一下子就老了许多。她突然发现,其实父亲是如此的孤寂。她呆呆地站了好久,才想起拿被子去给父亲盖。父亲却猛然醒了。看见她,他有些紧张,慌忙去整理沙发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又想起了什么,放下手中的东西,语无伦次地说:“还没吃饭吧?等着,我去做你爱吃的红烧排骨……”她本想说不吃了,拿了东西就走。可是看见父亲期待而紧张的表情,心中不忍,便坐了下来。父亲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溜小跑地进了厨房,她听到父亲把勺子掉在了地上,还打碎了一个碗。她走进去,帮父亲拾好碎片,父亲不好意思地对她说:“手太滑了……”她的眼睛湿湿的,突然有些后悔: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深爱自己的人呢?
她读大三那年,父亲又结婚了。父亲打电话给她,小心翼翼地说:“是个小学老师,退休了,心细、脾气也好……你要是没时间,就不要回来了……”她那时也谈了男朋友,明白有些事情,是要靠缘分的。她心里也知道,这些年里父亲一个人有多孤寂。她在电话这端沉默良久,才轻轻地说:“以后,别再跟人吵架了。”父亲连声地应着:“嗯,不吵了,不吵了。”
暑假里,她带着男朋友一起回家。家里添了许多的新家具,阳台上的花开得正艳。父亲穿着得体,神采奕奕。对着那个微胖的女人,她腼腆地叫了声:“阿姨。”阿姨便慌了手脚,欢天喜地地去厨房做菜,一会儿跑出来一趟,问她喜欢吃甜的还是辣的,口味要淡些还是重些。又指挥着父亲,一会儿剥棵葱,一会儿洗青菜。她没想到,脾气暴躁的父亲,居然会像个孩子一样,被她调理得服服帖帖的。她听着父亲和阿姨在厨房里小声笑着,油锅的响声、油烟的味道从厨房里溢了出来……她的眼睛热热的,这才是家的味道啊。
那天晚上,大家都睡下之后,父亲来到她的房里,认真地对她说:“丫丫,这个男孩子不适合你。”她的倔强劲儿又上来了:“怎么不适合?至少,他不喝酒,比你脾气要好得多,从来不跟我吵架。”父亲有些尴尬,但仍然劝她说:“你经的事太少,这种人,他不跟你吵架,可是一点一滴,他都在心里记着呢。”
她固执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工作的第二年,她便和那个男孩结了婚。但是,婚后的生活却被父亲不幸言中。她遗传了父亲的急脾气,火气上来,吵闹也是难免的。他从不跟她吵架,但是他的那种沉默和坚持不退让,更让她难以承受。冷战、分居,在孩子两岁的时候,他们终于离婚了。
离婚后,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常常失眠,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工作也不如意,人一下子便老了许多。有一次,孩子突然问她:“爸爸不要我们了吗?”她忍着泪水说:“不管怎样,妈妈永远爱你。”话一出口她就愣住了,这话,父亲当年也曾经和她说过的啊,可是她,又何曾体会过父亲的心情?
父亲在电话里说,如果过得不好,就回来吧。孩子让你阿姨带,老爸还养不活你?她沉默着,不说话,眼泪一滴滴落下,她以为父亲看不见。
隔天,父亲突然来了,不由分说就把她的东西收拾了,抱起孩子说:“跟姥爷回家喽。”
还是她的房间,阿姨早已收拾得一尘不染。父亲喜欢做饭,一日三餐,变着花样给她做。父亲老了,很健忘,菜里经常放双份的盐。可是她小时候的事情,父亲却一件件都记得清清楚楚。父亲又把她小时候发烧的事情讲给她的孩子听,父亲说:“就是你妈那一声‘爸爸’,把姥爷的心给牵住了……”她在旁边听着,突然想起了那句诗:“老来多健忘,唯不忘当年。”
初春,看到她一身灰暗的衣服,父亲执意要去给她买些新衣服。他很牛气地打开自己的钱包给她看,里面一沓新钞,是父亲刚领的退休金。她上前挽住父亲的胳膊,调皮地说:“原来傍大款的感觉这么好啊!”父亲便像个绅士似的,昂首挺胸,她和阿姨忍不住都笑了。
走在街上,父亲却抽出了自己的胳膊,说:“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她笑问:“怎么,不好意思了?”父亲说:“你走前面,万一有什么意外,我好提醒你躲一下。”她站住了,阳光从身后照过来,她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的腰已经佝偻了。她记得以前,父亲是那样高大强壮的一个人啊。可是,这样一个老人,还要走在她后面,为她提醒可能遇到的危险……
她在前面边走边想,这一生,还有谁会像父亲一样,如此守护着她呢?这样想着,泪水便止不住地涌了出来。她不敢去擦,怕被身后的父亲看到,只是挺直了腰,一直往前走。摘自《心情网》
本栏编辑/王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