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学生只有对生物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生物。因此,如何利用生物课程改革的大好时机,激发其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生物课改 生物学习兴趣
一、新课程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一)课程内容及呈现形式的调整,点燃其生物学习的热情
1、展现生活与生物、生物与社会的联系,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新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生物学与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的联系,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带进生物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生物,生物就在身边。教材不仅在每章开头有很精彩的导入设计,而且在每节有激发求知欲的问题探讨,并且在相关概念、功能、应用的学习中,也都通过生活实例来启发和引导,并非知识点的单一罗列。比如:在学习有氧呼吸的应用时,以资料分析结合图片及讨论的形式,介绍食醋生产时通氧气,注射破伤风疫苗等事实,使学生能能做到学能所用,现学现用,同时引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2、课程内容丰富,选择多样化
新教材穿插了“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想象空间”、“科学前沿”等栏目,整合了大量的课程资源,让所有学生能最直接体会生物学的用途。比如:DNA指纹技术的介绍,利用刑侦案件中受害者体内的精液来推测嫌疑人,这不仅激发其好奇心,又使学生自然联系到DNA的特异性等知识。
3、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于能让他们亲自动手的课程是最感兴趣的,新教材特别重视实验动手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几乎每章都有探究实验,每一个结论都由实验得出。比如:“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与以前该实验最大的不同是,教材没有完完整整写好步骤、原理等,而只是提供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需要自己评价并确定方案,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给了其积极思考的空间,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学生能成为知识的创新者。
(二)高考分值的提升,直接影响学生的重视程度
有人曾说:学习兴趣是建立在分数的基础上的。从某个角度说,这不无道理。曾经生物在高考中所占72分的分值,是学生缺乏对该学科积极情感的十分重要的原因,这样低的分值导致他们忽视生物,甚至放弃。随着课改的进行,生物在高考中的分值逐渐提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随之升高。
(三)教学手段的更新,进一步提升其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手段及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这对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无疑起着助推器的作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化抽象为形象,比如在学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时,配以flash动画放映微小细胞里的动态连续变化,不仅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能让其体会小小细胞里的奇妙变化,激发起探索的欲望。充分利用该资源,还可很好地拓展学生视野:学生渴望新的知识、渴望与生活实际、与当今社会接轨,课堂上,可以采用新闻或视频方式介绍一些前沿新兴生物科学技术、研究发明等。合理设置课件结构,并可陶冶情操,让学生放松心情:如很多章节有相关科学家的故事,除书上介绍外,还可以搜集更多信息,文字信息逐个出现,配以背景图片及优美轻音乐,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便是一种享受,乐在其中。
二、有机结合课改,延伸课内外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话题可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课前多收集一些素材。课题引入可从生活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不断设置悬念、揭开疑问的答案。 如在进行《DNA的结构》一节教学时,可以由汶川地震中遇难者引入,一段深情简洁的导入,再过渡到问题:我们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为遇难者家属准确辨认他们的亲人呢?再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一节内容时,可以日本地震造成核污染为话题,可以新闻、图片、视频、网上的帖子为载体引出,抛出问题:为什么引起中国人民的恐慌?核辐射真的那么可怕吗?为什么?再如:《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一章,教师可提前用相机拍下学校、公园、田间的一些典型变异图片,和学生一起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
(二)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构建方案,完成实验,呈现结果、总结结论及问题,再与同学老师沟通,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其创新精神。
比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课题,便可作为寒假作业,虽然会遇到重重困难,如没有教材,材料购买困难、发酵条件不适宜等,但当他们通过自己的途径获得资料,用特殊方式解决一系列困难,发酵出一瓶色香味俱全的葡萄酒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当他们自豪地将葡萄酒献给老师、同学或亲人品尝时,那种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同时也使其明白: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期待下一次的实验。
(三)重视模型制作
新教材中涉及的模型都较简单,可操作性强,这让学生有强烈的制作愿望。可用课外时间完成制作,课堂上,学生们展示作品、互纠错误,课后进行模型更正后并交给老师,学生代表成立评委小组进行评比,设立“最佳科学奖”、“最具创艺奖”、“最佳环保奖”等,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肯定鼓励。教师将其典型优秀作品在其他班进行展览,保留传承给学弟学妹。这样学生感觉更有动力和价值。学生们制作出的模型往往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心灵土壤。比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①学生可选择的实验材料多样:除橡皮泥外,还有以碗、乒乓球壳做细胞膜,用扑克牌折成不同细胞结构,农村学生用泥巴捏成各种细胞器。②手工制作的精巧:将一个动物细胞的各种细胞器、双层生物膜及核孔之类的结构,完善精致地体现在四分之三个乒乓球中。
当然,要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还必须建立良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丰富自己。只要从多方面下功夫,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势必在生物新课改的教学活动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物课改 生物学习兴趣
一、新课程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一)课程内容及呈现形式的调整,点燃其生物学习的热情
1、展现生活与生物、生物与社会的联系,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新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生物学与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的联系,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带进生物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生物,生物就在身边。教材不仅在每章开头有很精彩的导入设计,而且在每节有激发求知欲的问题探讨,并且在相关概念、功能、应用的学习中,也都通过生活实例来启发和引导,并非知识点的单一罗列。比如:在学习有氧呼吸的应用时,以资料分析结合图片及讨论的形式,介绍食醋生产时通氧气,注射破伤风疫苗等事实,使学生能能做到学能所用,现学现用,同时引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2、课程内容丰富,选择多样化
新教材穿插了“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想象空间”、“科学前沿”等栏目,整合了大量的课程资源,让所有学生能最直接体会生物学的用途。比如:DNA指纹技术的介绍,利用刑侦案件中受害者体内的精液来推测嫌疑人,这不仅激发其好奇心,又使学生自然联系到DNA的特异性等知识。
3、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于能让他们亲自动手的课程是最感兴趣的,新教材特别重视实验动手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几乎每章都有探究实验,每一个结论都由实验得出。比如:“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与以前该实验最大的不同是,教材没有完完整整写好步骤、原理等,而只是提供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需要自己评价并确定方案,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给了其积极思考的空间,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学生能成为知识的创新者。
(二)高考分值的提升,直接影响学生的重视程度
有人曾说:学习兴趣是建立在分数的基础上的。从某个角度说,这不无道理。曾经生物在高考中所占72分的分值,是学生缺乏对该学科积极情感的十分重要的原因,这样低的分值导致他们忽视生物,甚至放弃。随着课改的进行,生物在高考中的分值逐渐提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随之升高。
(三)教学手段的更新,进一步提升其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手段及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这对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无疑起着助推器的作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化抽象为形象,比如在学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时,配以flash动画放映微小细胞里的动态连续变化,不仅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能让其体会小小细胞里的奇妙变化,激发起探索的欲望。充分利用该资源,还可很好地拓展学生视野:学生渴望新的知识、渴望与生活实际、与当今社会接轨,课堂上,可以采用新闻或视频方式介绍一些前沿新兴生物科学技术、研究发明等。合理设置课件结构,并可陶冶情操,让学生放松心情:如很多章节有相关科学家的故事,除书上介绍外,还可以搜集更多信息,文字信息逐个出现,配以背景图片及优美轻音乐,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便是一种享受,乐在其中。
二、有机结合课改,延伸课内外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话题可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课前多收集一些素材。课题引入可从生活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不断设置悬念、揭开疑问的答案。 如在进行《DNA的结构》一节教学时,可以由汶川地震中遇难者引入,一段深情简洁的导入,再过渡到问题:我们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为遇难者家属准确辨认他们的亲人呢?再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一节内容时,可以日本地震造成核污染为话题,可以新闻、图片、视频、网上的帖子为载体引出,抛出问题:为什么引起中国人民的恐慌?核辐射真的那么可怕吗?为什么?再如:《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一章,教师可提前用相机拍下学校、公园、田间的一些典型变异图片,和学生一起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
(二)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构建方案,完成实验,呈现结果、总结结论及问题,再与同学老师沟通,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其创新精神。
比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课题,便可作为寒假作业,虽然会遇到重重困难,如没有教材,材料购买困难、发酵条件不适宜等,但当他们通过自己的途径获得资料,用特殊方式解决一系列困难,发酵出一瓶色香味俱全的葡萄酒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当他们自豪地将葡萄酒献给老师、同学或亲人品尝时,那种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同时也使其明白: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期待下一次的实验。
(三)重视模型制作
新教材中涉及的模型都较简单,可操作性强,这让学生有强烈的制作愿望。可用课外时间完成制作,课堂上,学生们展示作品、互纠错误,课后进行模型更正后并交给老师,学生代表成立评委小组进行评比,设立“最佳科学奖”、“最具创艺奖”、“最佳环保奖”等,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肯定鼓励。教师将其典型优秀作品在其他班进行展览,保留传承给学弟学妹。这样学生感觉更有动力和价值。学生们制作出的模型往往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心灵土壤。比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①学生可选择的实验材料多样:除橡皮泥外,还有以碗、乒乓球壳做细胞膜,用扑克牌折成不同细胞结构,农村学生用泥巴捏成各种细胞器。②手工制作的精巧:将一个动物细胞的各种细胞器、双层生物膜及核孔之类的结构,完善精致地体现在四分之三个乒乓球中。
当然,要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还必须建立良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丰富自己。只要从多方面下功夫,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势必在生物新课改的教学活动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