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也对幼儿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了。在新课程制度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不仅需要传授幼儿基本的知识,还需要为其渲染一种文化气氛,使其在浓厚的文化视野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幼儿的心理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幼儿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在学前教育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规范幼儿的行为。
【关键词】幼儿;道德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92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学时,幼儿教师应先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修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应不断学习有关幼儿道德教育的学术理论,利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德育学习与实践,真正提升幼儿德育工作的成效。幼儿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儿教师肩上的重任至关重要,应积极培养幼儿成为品格高尚的新时代人才。
一、讲解历史小故事
现如今,翻开幼儿学前教育的教材,我们会发现不少的作者在创作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且在这些文化中也不乏一些人物品德的介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理清纹路,不仅教授幼儿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提高幼儿的人格修养。在文化视野的角度下,教师结合传统进行学前教育可以增强幼儿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也能促进幼儿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实际的学前教育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历史小故事,让幼儿探讨某个人物的行为,并指出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的,哪些行为是我们不提倡的。如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负荆请罪”的故事,當教师为幼儿读完整个故事时,幼儿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廉颇在生活中会处处为难蔺相如,而蔺相如又为什么处处的躲让廉颇。”教师就可以告诉幼儿:“廉颇排挤蔺相如是因为嫉妒,而蔺相如忍让廉颇则是因为国家的利益。”最后,教师问幼儿蔺相如和廉颇他们两个人的行为哪一个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幼儿异口同声的说蔺相如。这个历史小故事主要体现了我国谦让的传统美德,教师通过讲解这个故事,分析人物性格,就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谦让的美德。
二、课程优化,建构幼儿道德体系
我们致力于通过美育课程的熏陶,借助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来对幼儿进行德育启蒙,在内在成长规律方面帮助幼儿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良好行为习惯、内心阳光的自然人;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将幼儿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守社会规则、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人。我们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美的种子,因此我们改变了原有的严格预设的课程结构,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在幼儿的疑问和行为中发现教育契机,生动贯穿地方传统文化及现代生活之美,形成以综合主题为基础,微主题为补充的、具有灵活性的美育课程内容。美育课程不仅仅是培养幼儿艺术方面的能力,而是陪伴幼儿走进大自然和大社会,了解水乡特有的人文景观、历史遗存、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和童谣童戏,在发现美、探寻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具有感受和理解自然和生活之美的能力;具有美的修养和用艺术手段表现美的能力;还具有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等健康向上良好的品质。我们期望幼儿能够在爱和美中,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
三、在幼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渗透德育教学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实践式体验教育,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品格熏陶与德育教育,同时能够逐渐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与情感体验,使幼儿能够在生活中把自身的实际体验与收获的情感转化成自己日后的道德行为,使幼儿在以后碰到相似的生活情境时知道需要如何自处,在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够遵守社会秩序,做出恰当的道德行为。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首先,在幼儿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中寓德育于其中,能够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提供较好的学习机会,如,积极组织幼儿参加拔河比赛,培养幼儿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树立正确的团队合作意识。其次,在实际的幼儿园环境与活动中,积极帮助幼儿感悟认知日常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道德观念,如,留有每天为父母洗脚等力所能及的课后作业,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关心身边人的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将幼儿园的德育教学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深悟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品质需要用实际的行动锻炼出来。
四、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游戏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多角度引领幼儿参与其中,共同准备游戏中所需的材料、道具等。在互动、合作中,幼儿对开展的游戏活动有一定认识,顺利调动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养成互帮互助等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在游戏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适时教导幼儿不要争抢,学会与人分享。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收拾活动场地,轻拿轻放的同时将道具归位,保持场地整洁,养成分享合作、不影响他人等良好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和幼儿园内一日生活有机联系。以一日生活中吃饭为例,教师根据幼儿喜欢的动画角色,比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合理改编动画故事情境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实践活动,在明确游戏要求、任务过程中让幼儿扮演动画中不同角色进行游戏实践。教师要在仔细观察基础上有效指导幼儿,确保游戏活动有序进行,让幼儿在完成简单游戏任务中深刻感知游戏乐趣的同时轻松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学会自己吃饭,保持桌面与地面整洁,碗里不剩粮食,珍惜、不浪费粮食,在规范日常生活中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实时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实现幼儿园道德教育实施目标。
五、结束语
德是立身之本,德育在人的成长道路上起到关键性作用,育人需要从小抓起,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要在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基础上关注幼儿情感,在实践总结中通过有效的途径高效实施道德教育,促使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日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保幼儿道德教育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邵丽兵.礼仪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07):31-33.
[2]李月霞,贾宝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道德礼仪的渗透与规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68-67.
[3]岳庆荣.新时期幼儿园德育教学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7(26):38.
【关键词】幼儿;道德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8.092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学时,幼儿教师应先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修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应不断学习有关幼儿道德教育的学术理论,利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德育学习与实践,真正提升幼儿德育工作的成效。幼儿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儿教师肩上的重任至关重要,应积极培养幼儿成为品格高尚的新时代人才。
一、讲解历史小故事
现如今,翻开幼儿学前教育的教材,我们会发现不少的作者在创作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且在这些文化中也不乏一些人物品德的介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理清纹路,不仅教授幼儿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提高幼儿的人格修养。在文化视野的角度下,教师结合传统进行学前教育可以增强幼儿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也能促进幼儿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实际的学前教育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历史小故事,让幼儿探讨某个人物的行为,并指出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的,哪些行为是我们不提倡的。如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负荆请罪”的故事,當教师为幼儿读完整个故事时,幼儿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廉颇在生活中会处处为难蔺相如,而蔺相如又为什么处处的躲让廉颇。”教师就可以告诉幼儿:“廉颇排挤蔺相如是因为嫉妒,而蔺相如忍让廉颇则是因为国家的利益。”最后,教师问幼儿蔺相如和廉颇他们两个人的行为哪一个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幼儿异口同声的说蔺相如。这个历史小故事主要体现了我国谦让的传统美德,教师通过讲解这个故事,分析人物性格,就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谦让的美德。
二、课程优化,建构幼儿道德体系
我们致力于通过美育课程的熏陶,借助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来对幼儿进行德育启蒙,在内在成长规律方面帮助幼儿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良好行为习惯、内心阳光的自然人;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将幼儿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守社会规则、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人。我们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美的种子,因此我们改变了原有的严格预设的课程结构,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在幼儿的疑问和行为中发现教育契机,生动贯穿地方传统文化及现代生活之美,形成以综合主题为基础,微主题为补充的、具有灵活性的美育课程内容。美育课程不仅仅是培养幼儿艺术方面的能力,而是陪伴幼儿走进大自然和大社会,了解水乡特有的人文景观、历史遗存、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和童谣童戏,在发现美、探寻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具有感受和理解自然和生活之美的能力;具有美的修养和用艺术手段表现美的能力;还具有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等健康向上良好的品质。我们期望幼儿能够在爱和美中,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
三、在幼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渗透德育教学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实践式体验教育,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品格熏陶与德育教育,同时能够逐渐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与情感体验,使幼儿能够在生活中把自身的实际体验与收获的情感转化成自己日后的道德行为,使幼儿在以后碰到相似的生活情境时知道需要如何自处,在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够遵守社会秩序,做出恰当的道德行为。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首先,在幼儿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中寓德育于其中,能够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提供较好的学习机会,如,积极组织幼儿参加拔河比赛,培养幼儿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树立正确的团队合作意识。其次,在实际的幼儿园环境与活动中,积极帮助幼儿感悟认知日常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道德观念,如,留有每天为父母洗脚等力所能及的课后作业,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关心身边人的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将幼儿园的德育教学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深悟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品质需要用实际的行动锻炼出来。
四、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游戏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多角度引领幼儿参与其中,共同准备游戏中所需的材料、道具等。在互动、合作中,幼儿对开展的游戏活动有一定认识,顺利调动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养成互帮互助等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在游戏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适时教导幼儿不要争抢,学会与人分享。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收拾活动场地,轻拿轻放的同时将道具归位,保持场地整洁,养成分享合作、不影响他人等良好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和幼儿园内一日生活有机联系。以一日生活中吃饭为例,教师根据幼儿喜欢的动画角色,比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合理改编动画故事情境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实践活动,在明确游戏要求、任务过程中让幼儿扮演动画中不同角色进行游戏实践。教师要在仔细观察基础上有效指导幼儿,确保游戏活动有序进行,让幼儿在完成简单游戏任务中深刻感知游戏乐趣的同时轻松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学会自己吃饭,保持桌面与地面整洁,碗里不剩粮食,珍惜、不浪费粮食,在规范日常生活中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实时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实现幼儿园道德教育实施目标。
五、结束语
德是立身之本,德育在人的成长道路上起到关键性作用,育人需要从小抓起,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要在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基础上关注幼儿情感,在实践总结中通过有效的途径高效实施道德教育,促使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日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保幼儿道德教育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邵丽兵.礼仪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07):31-33.
[2]李月霞,贾宝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道德礼仪的渗透与规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68-67.
[3]岳庆荣.新时期幼儿园德育教学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7(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