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其中就对学前教育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相关教育发展指导文件中明确的指出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能够向“实践”的方向靠拢。为了能够使课程教学改革达到理想化的状态,本文主要在实践取向的基础之上进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对原有的教学模式与途径进行优化与完善。
关键词:实践取向;学前教育;活动设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新时代社会更加需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基于此,在对高职院校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课程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还要着重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中心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活动指导类课程的性质
活动指导类课程的设计在整体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并且对于理论课程与实际的课程教学实践来说是连接的主要桥梁。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活动指导类课程能够达到理想化的状态,活动指导类课程的内容主要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将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学前教育各方面知识的透彻教学,还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从某些方面来说,活动指导类课程主要是在学生所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以某一教学主题作为中心进行的教育见习实践活动,基于此,可以将活动指导类课程定性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就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来说,主要将《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作为主要的课程。
二、实现活动指导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1.构建校园与学校合作的双向实践学习模式
首先在教师这方面,为了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争取做双师型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协同调研,将
专业课程以及个人的研究方向作为调研的依据,采取教师与幼儿园相互结组的方式,对教学过程中所能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升活动性课程设计的实用效率与教学质量,促使教师综合能力得到进步;另外在教师这方面还可以采用岗位互换的实践策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中,要求学生到实际的幼儿园环境中进行实践,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作为教师也应进行实践活动,只有对幼儿具有全面、充分并且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帮助学生解读幼儿的心理,从而使实践活动实现其最大价值与意义,举例来说,以每个学期为单位,可以将专业中的两位教师安排到幼儿园进行工作,进行深入的研修,与此同时,还要将两位幼儿园的园长安排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其次还要对教学实践进行强化,增强学生的实践理解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升教学实践质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进行示范课程的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并且打下坚实的实践操作基础,与此同时,在经过示范课程的讲解之后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听课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想要提升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与当地的幼儿园机构进行教学联合,从而做到教学方向与内容与时俱进。举例来说,在对《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该门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幼儿园每年开展教学技能比赛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进行现场观摩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当地的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根据教学课程的需求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在此之后,还要由教师进行专业性的点评。
2.将“学、教、做”三者融合为一体,采用行动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渗透、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将学习的思维方式教授给学生,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实现自身认知结构与内容的优化与完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创新精神,除此之外,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当前的教学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利用其中的有利条件,进行相应的教学准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必要情况之下,还要进行“角色互换”,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应用自身所学到知识与技能。
实现“学、较、做”三者相结合的核心内容在于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实现三者合一,其中的学主要包括主动进行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做则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行动表现,通过做将理论知识充分的体现出来,教也是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而教,在做的过程中对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转变成全面融合教学。举例来說,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原本《幼儿社会教育与社会指导》课程的基础之上融入案例教学的方式与内容,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在课堂引入以文字、图像、视频等方式的实际案例,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探讨,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自主的探究,并且结组进行合作总结,运用该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该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具有较强技能性的学科。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模拟试教,该种方式主要利用实训教室进行,由学生或者教室扮演整个试教过程中的人员,演绎整个教学过程,此时要求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总结,提出其中所具有的不足之处,并且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培养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具有极强的必要性,该方面的能力为人才素养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基于此,怎样在现有教学环境与背景之下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与科研主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宋春光,王红丽,李文娟.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20,36(06):123-128.
[2]林静.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为例[J].教师,2020(26):102-103.
[3]张得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分析[J].农家参谋,2020(05):280.
[4]杨迪.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林区教学,2019(12):112-11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梅玲(1967.8—)女,汉 ,广东信宜,职称:讲师,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学前理论与教学。
第二作者:黄小丽(1981.7—)女,壮,广西柳州,职称:讲师,学历:硕士,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学前理论与教学。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关键词:实践取向;学前教育;活动设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新时代社会更加需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基于此,在对高职院校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课程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还要着重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中心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活动指导类课程的性质
活动指导类课程的设计在整体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并且对于理论课程与实际的课程教学实践来说是连接的主要桥梁。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活动指导类课程能够达到理想化的状态,活动指导类课程的内容主要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将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学前教育各方面知识的透彻教学,还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从某些方面来说,活动指导类课程主要是在学生所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以某一教学主题作为中心进行的教育见习实践活动,基于此,可以将活动指导类课程定性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就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来说,主要将《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作为主要的课程。
二、实现活动指导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1.构建校园与学校合作的双向实践学习模式
首先在教师这方面,为了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争取做双师型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协同调研,将
专业课程以及个人的研究方向作为调研的依据,采取教师与幼儿园相互结组的方式,对教学过程中所能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升活动性课程设计的实用效率与教学质量,促使教师综合能力得到进步;另外在教师这方面还可以采用岗位互换的实践策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中,要求学生到实际的幼儿园环境中进行实践,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作为教师也应进行实践活动,只有对幼儿具有全面、充分并且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帮助学生解读幼儿的心理,从而使实践活动实现其最大价值与意义,举例来说,以每个学期为单位,可以将专业中的两位教师安排到幼儿园进行工作,进行深入的研修,与此同时,还要将两位幼儿园的园长安排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其次还要对教学实践进行强化,增强学生的实践理解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升教学实践质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进行示范课程的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并且打下坚实的实践操作基础,与此同时,在经过示范课程的讲解之后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听课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想要提升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与当地的幼儿园机构进行教学联合,从而做到教学方向与内容与时俱进。举例来说,在对《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该门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幼儿园每年开展教学技能比赛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进行现场观摩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当地的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根据教学课程的需求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在此之后,还要由教师进行专业性的点评。
2.将“学、教、做”三者融合为一体,采用行动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渗透、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将学习的思维方式教授给学生,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实现自身认知结构与内容的优化与完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创新精神,除此之外,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当前的教学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利用其中的有利条件,进行相应的教学准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必要情况之下,还要进行“角色互换”,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应用自身所学到知识与技能。
实现“学、较、做”三者相结合的核心内容在于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实现三者合一,其中的学主要包括主动进行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做则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行动表现,通过做将理论知识充分的体现出来,教也是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而教,在做的过程中对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转变成全面融合教学。举例来說,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原本《幼儿社会教育与社会指导》课程的基础之上融入案例教学的方式与内容,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在课堂引入以文字、图像、视频等方式的实际案例,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探讨,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自主的探究,并且结组进行合作总结,运用该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该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具有较强技能性的学科。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模拟试教,该种方式主要利用实训教室进行,由学生或者教室扮演整个试教过程中的人员,演绎整个教学过程,此时要求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总结,提出其中所具有的不足之处,并且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培养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具有极强的必要性,该方面的能力为人才素养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基于此,怎样在现有教学环境与背景之下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与科研主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宋春光,王红丽,李文娟.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20,36(06):123-128.
[2]林静.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为例[J].教师,2020(26):102-103.
[3]张得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分析[J].农家参谋,2020(05):280.
[4]杨迪.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林区教学,2019(12):112-11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梅玲(1967.8—)女,汉 ,广东信宜,职称:讲师,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学前理论与教学。
第二作者:黄小丽(1981.7—)女,壮,广西柳州,职称:讲师,学历:硕士,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学前理论与教学。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